作为普通老百姓,有些官司根本不值得去请律师,案件标的额没多大,如果请了律师赢了官司,出一下律师费跟没有赢一样。如果请了律师案子再输了,那就相当于输了两次。于是很多老百姓决定自己出庭去打官司。大家普遍认为,自己出庭最危险的事是证据准备不充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实真正容易让人栽跟头的,是控制不住自己那张嘴。在法庭那种高压环境下,即便是很沉默寡言的人,也会因为情况的不同而变得管不住嘴。
法庭的环境和咱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可完全不一样。一进法庭,那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法官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一脸严肃,书记员在旁边飞快地记录着,双方当事人和律师也都正襟危坐。这种高压环境,很容易让人心里发慌,尤其是那些第一次上庭的人,感觉就像被架在火上烤一样。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人的大脑很容易不受控制。法官要是突然打断,追问一些问题,有些人就慌了神急着解释,很多事前想明白的问题,却一时半会不能自圆其说。那整个案件的事实就可能变得模糊不清,法官也没办法准确判断谁对谁错。就好比搭积木,本来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搭好的,结果有人一着急,把顺序给弄乱了,积木就搭不起来了。
还有的人,被对方律师一激,就容易赌气。对方律师可能故意说一些刺激人的话,想让当事人承认一些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有些人一上头,根本就不考虑后果,直接就承认了根本没做过的事情。这就像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还主动跳进去。一旦承认了,在法庭上那可就是白纸黑字,想反悔都来不及了。

另外,还有些人自作聪明,以为隐瞒一些细节就能对自己有利。可他们不知道,法庭上的法官和律师都是“火眼金睛”,那些隐瞒的细节很容易就被当庭戳穿。一旦被戳穿,不仅之前的努力都白费了,还会让法官觉得你不诚实,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直接导致败诉。而且,要是自己开庭,所有的后果都得自己承担,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既然自己上庭有这么大的风险,那就得想办法管住自己这张嘴,这里要教给大家几个好的方法。

第一,回答只针对提问,绝对不展开补充说明。
在法庭上,法官问什么你就答什么,别自己主动说一些和问题无关的事情。有时候,当事人可能觉得多说点能让自己更有利,其实恰恰相反。你说得越多,就越容易露出破绽。法官问的问题都是有针对性的,他们就是想从你的回答里获取关键信息。你要是主动展开补充说明,说不定就会把一些不该说的信息也说出来了,反而对自己不利。就好比钓鱼,你只需要把鱼钩上的鱼饵展示给鱼看,等鱼上钩就行,没必要把整个鱼塘的情况都告诉给鱼。

第二,遇到诱导性问题,想清楚对方的目的,可以拒绝回答。
诱导性问题就是那种故意引导你说出特定答案的问题。对方律师可能会用一些巧妙的语言,让你不知不觉就掉进他们设下的“语言陷阱”里。当你遇到这种问题时,先别急着回答,冷静下来想一想,对方这么问是想达到什么目的。要是你觉得这个问题可能会对自己不利,那你完全可以拒绝回答。在法庭上,你有权利拒绝回答那些不合理的诱导性问题。这就好比在路上遇到了一个陷阱,你发现不对劲,就可以绕过去,没必要非往陷阱里跳。

第三,真要自己出庭,最好提前进行练习。
从法庭布局到突发之问都要演练。法庭的布局可不是随便安排的,审判席、当事人席、旁听席都有各自的位置和意义。你得提前了解清楚,知道自己坐在哪里,该往哪个方向看。而且,在庭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比如对方突然提出一个你没想到的问题,或者法官的追问让你措手不及。你要提前想好应对的方法,进行模拟演练。就像考试前要复习一样,上庭前也得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是实在拿不准,觉得自己没办法应对法庭上的各种情况,那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吧。请个律师虽然要花点钱,但能大大增加你胜诉的几率,还能避免因为自己说错话而带来的风险。

我是油菜花,不定期分享法律知识,点赞关注加分享,愿做您的贴心守护者!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