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卡塔尔在“唱双簧”吗

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境内的哈马斯高官发动袭击,并在事后第一时间发布声明称将承担全部责任。

此前一天,两名巴勒斯坦枪手在耶路撒冷开枪射击,造成六名以色列人死亡、十二人受伤。

表面上看这是以色列的一次报复行为,不过实际上以方早就对卡塔尔不满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要求卡塔尔“别再模棱两可,停止扮演两面派”“必须决定是站在文明一边还是哈马斯一边”。

某种意义上讲,这不过是以色列“借题发挥”,借着耶路撒冷发生的袭击事件再度升级局势,首次攻击地区内的阿拉伯国家。

站在内塔尼亚胡等以色列鹰派的视角,眼前有且只有两条路:

1、达成停火协议,暂时结束冲突,但不知道下次袭击何时爆发,未来需长期忍受美国战略撤退后带来的不安全感。

2、长痛不如短痛,干脆一路打下去,彻底解决安全困境。

如今都打到这个份上了,世界舆论对于中东局势多少已经“免疫”,一则新闻是新闻,一百则新闻就不再是新闻,现在还有谁关心加沙死了多少人呢?

以色列和卡塔尔在“唱双簧”吗

遇袭的卡塔尔首都多哈。

哈马斯是一个逊尼派武装组织,曾是伊朗“抵抗组织”里插入以色列腹地的一颗钉子。

起初哈马斯跟什叶派主政的伊朗并不走近,直到1990年代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跟以色列和解后,伊朗才把目光转向了哈马斯。

1992年10月,时任哈马斯领导人受邀访问德黑兰与哈梅内伊会晤,双方正式建立联盟关系,伊朗负责向其提供资金与武器装备。

这一时期哈马斯实力迅速增长,一边同“内部敌人”法塔赫做武装对抗,一边发动针对以色列的袭击和绑架。

2005年,沙龙政府不堪其扰,宣布从加沙地带撤军,被视为哈马斯的重大胜利,不久巴勒斯坦正式分裂为两个政权——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和法塔赫控制的约旦河西岸。

有了加沙地带这一稳固的大本营后,哈马斯开始重点发展自身军事力量,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严密封锁,哈马斯的主要武器装备须通过南部与埃及的边境走私进入。

这条延绵14公里的狭长边界名叫“费城走廊”,2007年之后由哈马斯控制,目前成为停火谈判的关键。

自2007年掌控加沙地带至2023年10月7日战争爆发,哈马斯通过各种渠道积攒了十几年,终于打造出一支2.5万至4万人的武装力量。

经此一役,家底基本打光。

以色列和卡塔尔在“唱双簧”吗

内塔尼亚胡在指挥中心部署对卡塔尔空袭行动。

哈马斯的军事力量集中于加沙,海外筹款中心则位于卡塔尔。

哈马斯于2012年首次在卡塔尔设立政治办事处,根据卡塔尔驻美国大使2023年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华盛顿默许了该办公室存在,希望“与哈马斯建立间接沟通渠道”。

卡塔尔方面表示,该办公室“经常被用于调解努力,帮助缓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领土上的冲突”“哈马斯办公室的存在不应与是否认可哈马斯混为一谈”。

其实从政治立场上看,卡塔尔长期在中东地区扮演“两面派”“调解员”的角色,与美国、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均保持良好关系,比如之前的美伊谈判就经常在卡塔尔举行。

今年5月,在特朗普出访中东期间,卡塔尔是其访问的最后一站,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赠送“新空军一号”飞机也是出自卡塔尔之手。

以色列和卡塔尔在“唱双簧”吗

万斯陪同特朗普在华盛顿一家餐厅外接受记者关于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的采访。

袭击事件发生后,卡塔尔和阿拉伯国家清一色谴责以色列,包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内,均认为这是对卡塔尔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公然侵犯”。

卡塔尔境内有美国大型军事基地,其享有的安全承诺跟沙特、阿联酋类似,假如它可以被随便轰炸,那沙特、阿联酋等国自然也可以。

面对汹汹舆论,美国又开始了一轮装傻表演。

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表示:

“美国军方已通知白宫,以色列正在袭击哈马斯,而哈马斯非常不幸地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一个区域。

卡塔尔是一个主权国家,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单方面轰炸卡塔尔不利于以色列或美国的目标。然而,消灭哈马斯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他们从加沙居民的苦难中牟取暴利。”

卡罗琳称,特朗普已向卡塔尔官员保证,此类袭击不会再次发生。

特朗普的表态跟白宫新闻秘书类似,他表示:

“这是内塔尼亚胡总理的决定,不是我的决定,对袭击表示遗憾。”

万斯在接受采访时称:

“此次袭击的一个好处是看起来可能消灭哈马斯的几个大坏蛋。所以,尽管我们不同意该决定,但还是有一线希望,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人质回家,努力结束中东战争。”

以色列和卡塔尔在“唱双簧”吗

自2024年10月哈马斯军事领导人辛瓦尔死后,主张和谈的“温和派”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以色列誓言消灭哈马斯。

文章最后,让我们切换两个不同的视角。

1、

有观点认为,卡塔尔很可能跟美国、以色列唱了一出双簧,哈马斯领导人开会的地点根本就是卡塔尔和美国提供给以色列的,事后所谓“强烈谴责”不过是演戏。

请神容易送神难,尽管卡塔尔面临驱逐哈马斯的巨大压力,但它也不敢贸然得罪哈马斯及背后的伊朗。

于是干脆让以色列出来背锅——以色列反正已经跟伊朗等抵抗组织成员彻底撕破脸了,债多不压身。

2、

前驻伊拉克美军、驻阿富汗美军总指挥彼得雷乌斯上将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以色列的政权更迭战争正在重蹈美国的覆辙”。

彼得雷乌斯曾先后负责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地的镇压与善后工作,一度被西方媒体吹上了天,称其为“军中少有的奇才”“军队中最天才的指挥官”。

在彼得雷乌斯看来,以色列的这种愤怒跟“9·11”事件后的美国人如出一辙,当时美国社会普遍认为不能再接受塔利班继续执政,必须实施更迭,换成一个亲美温和政府。

不光对阿富汗,在小布什和奥巴马政府时期,针对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都是这种思路。

然而如今回头看,这些努力几乎都失败了。

彼得雷乌斯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以色列道:

“军事占领存在严重弊端——大量的人员和基础设施成本,民众的抵制以及对叛乱分子的刺激,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国不得不接受了这些不利因素。

然而以色列只有数量很少的现役士兵,严重依赖处于临时动员令下的预备役人员——以色列的经济前景取决于预备役人员重返工作岗位的时间。

重建加沙地带的治理秩序可能需要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方法,派出军队一个接一个地保护和稳定加沙的部分地区,比如从北部开始,一次向南一两英里。

这将是一条混乱的、不完美的前进道路,但如果不这样做,另一种选择是无限期的混乱以及持续的恐怖主义威胁。

本质上讲,我们无法管理一个自己不够了解的国家。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