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物流圈里可是出了一件大事,中国邮政抛出了个很大的订单,他们想要租上千台无人车。

据了解,这笔订单的数目大约在7000辆,里面包含有小的、中的,还有近1800台大车型,这单次采购量直接破了行业纪录。

不光邮政,顺丰、中通这些快递巨头也没闲着,都在加码无人车,另一边资本市场更热闹,新石器拿了10亿融资,九识智能融了近3亿美元,钱跟不要钱似的往这个赛道砸。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背后

当时就有招商证劵针对无人车的事情算过一笔账,如果把无人车配送到各个市场中,市场空间竟能达到惊人的7280亿。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邮政7000台订单背后的小心思

现在快递行业里,没人敢再小看无人车了,先看一组实打实的数,极兔快递到今年6月底,已经投了600辆无人车。

顺丰更猛,累计运营的无人车有1800台,中通更夸张,手里握着2000多台,其中一大半是九识家的,剩下的来自新石器。

圆通和韵达也没掉队,圆通有170多家加盟商在用无人车,总数超500辆。

韵达上半年投了500多台,还用到了医疗物资和生鲜冷链上,最让人震惊的还是中国邮政这次的操作,7000台的规模,光是中型和大型车就占了九成。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背后

而且这订单还有个细节,给陕西、新疆这些严寒地区的车,必须能在零下20度正常用,还得配电池加热、雪地胎这些装备。

为什么大家突然这么舍得花钱了,其实都是为了降成本、提效率。

现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尤其末端配送,早高峰、晚高峰忙不过来,还容易出错。

无人车不管刮风下雨都能跑,还能24小时不停,对快递网点来说太香了。

就拿日均送8000件的网点来说,用了无人车之后,每件的成本直接降了70%,单车一天能送1000单,比人工快了两到三成。

新石器的无人车更厉害,把传统运输成本从0.15元一票压到了0.06元,这可不是小数目,长期下来能省一大笔钱。

邮政这次大手笔,显然是想在智慧物流上抢占先机,毕竟现在谁先把无人车铺开,谁就能在成本竞争里占上风。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背后

资本扎堆砸钱!10亿、3亿美元融资背后的逻辑

不光快递企业在动,资本也跟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似的扑了过来,今年2月,新石器拿到10亿C+轮融资,这是今年物流无人车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

4月,九识智能融了近3亿美元,美团、深创投都掺了股,5月,卡尔动力也拿到近3亿A+轮融资。

9月初,主线科技又获了数亿元战略融资,投资方里还有北京顺义的高精尖产业基金。

这么多钱涌进来,不是资本头脑发热,南开大学田利辉教授说得明白,这是政策、技术、市场凑到一块了。

国家邮政局早就说了,要加快无人车、无人机这些设备的规模化应用,政策上给足了支持。

技术上也跟上了,以前无人车硬件成本得百万级,现在有些裸车才2万块,普通网点也买得起。

九识的无人车一个月使用成本才2000到3000块,比雇个全职配送员还便宜,谁能不动心?

市场需求更不用多说,现在大家网购越来越多,快递量年年涨,尤其生鲜、医药这些对配送时效要求高的品类,特别需要无人车来补运力。

而且无人车的应用场景也不止快递,大宗货物运输、冷链物流,还有超市补货、机械零部件配送,都能用上。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背后

资本看中的,就是这7280亿市场背后的巨大潜力,现在不进场,以后可能就没机会了。

风光背后有坑!无人车想赚钱还得跨几道坎

虽然现在看着热闹,但无人车想真正赚大钱,还有不少难题没解决。

首先是技术问题,别看无人车在园区、小区里跑得挺顺,一到复杂路况就容易掉链子。

比如定位精度不够,有时候会偏离路线,遇到突然窜出来的行人、非机动车,避障反应还不够快。

在下雨、下雪、大雾这些恶劣天气里,感知和决策能力也会打折扣,很容易出问题。

然后是法规和标准的问题,现在关于无人配送的法律法规还没完善,路权就是个大麻烦。

哪些路能走,哪些路不能走,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出了事故算谁的责任?

是车企的、运营方的,还是用户的,这些都没说清楚,企业想大规模铺开也不敢放心大胆地干。

还有盈利的问题,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抢订单,故意压低价格,有的甚至亏本卖车,大多还在战略性亏损阶段。

快递巨头疯抢无人车背后

怎么做出差异化优势很关键,比如有的企业专注末端配送,有的主攻冷链,有的做大宗运输,但不管选哪个方向,都得想办法把成本再降降,把效率再提提,不然光靠融资烧钱,早晚得撑不住。

不过总的来说,这赛道的前景还是光明的,招商证券算过,要是按全国快递网点算,市场空间有4680亿。

按小区数量算,能到5460亿到7280亿之间,2025年又是政策红利释放的关键年,各地路权也在慢慢开放,说不定再过两年,我们走在路上,随处都能看到无人车穿梭的身影。

现在的布局,都是为了以后能在这千亿市场里分一杯羹,至于谁能笑到最后,还得看谁能先跨过那些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