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基孔肯雅热:蚊子传播的“曲屈病”,如何科学防护?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V)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因患者关节剧痛导致身体弯曲而得名。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该病1952年首次在坦桑尼亚暴发,后扩散至东南亚、印度洋地区及美洲,我国云南、深圳等地也曾出现输入性病例。

其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通过叮咬感染者后传播病毒。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典型症状:发热、皮疹与“致残性”关节痛

患者感染后通常在2-12天内发病,初期表现为突发高热(可达39℃),伴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约80%的患者会在发病后2-5天出现躯干、四肢及手掌的红色斑丘疹,部分伴有瘙痒。最显著的特征是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腕、脚踝等小关节,疼痛剧烈且游走性明显,可能导致关节功能暂时丧失,恢复期从数周至数年不等,少数患者会遗留慢性关节痛。

防护核心:切断蚊媒传播链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1. 物理防蚊:安装纱窗、使用蚊帐,避免蚊虫进入居住环境。

2. 化学防护:外出时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减少皮肤暴露。

3. 环境治理:定期清理积水容器(如花盆、废旧轮胎),疏通下水道,消除蚊虫滋生地。


什么是基孔肯雅热,该怎样防护?

4. 病例管理:患者需接受防蚊隔离,避免被蚊虫叮咬后传播病毒。

特殊提示:易混淆疾病的鉴别

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症状相似,但前者关节痛更剧烈且持久,出血倾向较轻。若出现发热、皮疹及关节痛,需及时就医并通过血清学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目前尚无特效疫苗,预防以控制蚊媒为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