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袭击卡塔尔引发众怒,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对以色列发出谴责,特朗普还要演戏吗?
一边是海湾的夜空被打破,一边是纽约的会议室里举手投票。15张赞成票,没有反对,没有弃权。屏幕上数字定格的一刻,现场明显一静。有人叹气,有人握拳。新闻滚动条只有一句话:对以色列发出谴责。
事情是从9号开始的。多哈,卡塔尔的首都。城市灯光还没完全熄下去,社交平台上突然涌起一排又一排的问号。有人发出窗外的拉警报视频,有人说孩子被吓醒,还有航空软件截图显示航班绕飞。官方层面暂无公开伤亡数据,也没见到明确的目标清单。外界只知道,袭击发生时,哈马斯方面正在多哈,就停火方案开会。那份方案由美方牵线推进,停火的窗口本就不大,这一击,像是把门当面关上。
会议开在袭击后的几天。纽约,联合国安理会。表决结果给了一个罕见的画面:美国投了赞成票。发言环节,话锋极硬。中方代表直指两个词:缺乏诚信、性质恶劣。还点破了一个老问题,某些国家在中东的立场偏到失衡,日积月累,终于走到了今天。没有指名,其实都心里有数。美方席位上先是强调盟友安全,又表示对局势表示关切,最后跟着投了赞成。
内塔尼亚胡的口气更直。他公开承担责任,语气里看不见半分犹豫。民间议论炸锅,最多的一句是:这不是宣战是什么。打的是别国首都,挑的是调停地的灯,砸的是谈判桌。老一辈爱说一句古语,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现代外交没有古时那套程式,可道理共通。对谈判使团动手,直接堵死了沟通的缝。
那以色列的底气从哪来。傅聪大使说得明白,卡塔尔有美军在中东最大的军事基地,防空网络层层叠叠,要真一点风吹草动都不知道,不太符合常识。以色列的空军要跨海越境,补给、航路、情报缺一不可。过去打伊朗的设施,还要靠美方的加油机,靠美制钻地弹。现在目标换成多哈,难度只增不减。
以色列这一步,还冲着停火去。明面上说打击威胁,落在地面上,打掉的是信任。多哈是斡旋地,这是卡塔尔从加沙危机以来一直扛着的角色。出钱、出力、出场地,把各方拉到一张桌上,说一句劝和的话,劝一句放人的话。现实给的回报,是自家屋檐上响炮。这口气,卡塔尔要往哪里咽,怎么咽,外界都在盯着看。
美方的戏码也没停。特朗普开口表示遗憾,说自己得到消息时已经于事无补。他还跟内塔尼亚胡通了电话,传出的话是,这一步不明智。另一边,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会上继续重申对以色列安全的承诺。听上去像唱对台戏,其实是同一本剧本两页纸。前一句安抚盟友,后一句消除外界的怒火。可真要追问一句,遇到撞线的事,哪一句算数。
卡塔尔处境很尴尬。反制的选项少,掂量着又不想把局势推向失控。对美开火,不现实;对以强硬,手里筹码有限。于是把声音放给了国际社会,诉诸规则和道义。多国表态支持,挺多哈,也批以色列。联合国给了谴责,舆论场给了声援。现实的难点在后面,谁来兜底,谁来执行,谁来担责,没人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连当事国都选择了克制,其他国家再高声,也会在某个点降下来。
几个月前,卡塔尔和美国敲定了一揽子合作,总额被写到了2400亿美元。礼节上也做足了工夫,送给特朗普一架价值数亿美元的飞机,场面摆得体面又周到。得到的回应,很热络,也很漂亮,防务承诺抛了出来。今天回头看,交易的光泽还在,承诺的硬度却打了折。盟友体系有等级,这在中东从来不是秘密。以色列的位置,压在很多国家之上。关键时刻,站队的方向往往不会变,这才是铁律。
这次安理会的表决,给人一种错位的观感。美方投了赞成,外界就问,态度是不是变了。看清楚一点,像是止损。以色列越过了一道线,把调停地也纳入打击范围。这一步冲击太大,不表态不行。可真正的战略选择没变,援助还在,遮风挡雨的伞也没收。台上表情一冷一热,台下布局不动如山。看穿这层,很多事就能想得明白。
还有一层更刺痛。中东这几年在修补,阿拉伯国家相互往来频密,沙伊恢复外交,地区秩序小心翼翼地搭架子。卡塔尔在其中扮演了桥梁。桥梁被砸,修桥的人心很凉。斡旋的意愿会不会下降,愿不愿再当那个站在风口上的人,这需要时间来观察。战与和之间,不只看口号,还看谁能给足安全感。
法律层面有个底,主权国首都被袭击,国际法上很难圆过去。政治层面有个难,执行力在哪,约束手段是什么。军事层面有个问,卡塔尔能不能补上防空的短板,要不要引入更多外来安全合作。每个问号都是真难题。要蒸发冲突,需要更硬的奖惩机制,需要更可靠的劝和平台,也需要各方收住手的意愿。谁来掏这笔成本,又是谁愿意承担风险,这是一场长期博弈。
说回到美国。防务承诺这四个字,听上去很硬,落到具体事件,常常变形。盟友体系的内核,是利益排位。当以色列与阿拉伯伙伴的诉求撞在一起,优先级的天平很快倾斜。卡塔尔这次栽的跟头,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看清规则,才不至于再被情绪牵着走。逊尼派国家如果还把全部安全寄托在一个遥远的承诺上,风险就在眼前。话说得直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靠感情不如靠契约,靠契约还要看执行。
再看以色列内部。连月的高压军事行动,外部战线越拉越长。也门、伊朗、卡塔尔,名单一串串写下去。短期看,战术打击得手,国内政治得到一点巩固。中长期看,仇怨指数飙升,反击链条越织越密。抵抗之弧这四个字,不是口号,是在现实里长肉长骨的网络。每一次越境打击,都在给这张网加固。手握制空权,不等于握住了未来。
安理会接下来会怎样。谴责已经出了,制裁有没有路,观察团能不能进,独立调查有没有可能。这些安排需要大国之间再谈。一步没走稳,很容易让局势再度滑坡。停火方案的纸还在,桌上的椅子还在,愿不愿坐下,敢不敢坐下,还要看后面几天的动作。多哈本该是说话的地方,不该是炮火的坐标。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