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银行门口来了一个流浪汉。
他不乞讨,不闹事,只是静静地坐在台阶上。
行长王志远常常给他买饭,两人成了朋友。
五年后,王志远退休的那一天。
流浪汉突然站起身,脱下破旧的外套:“五年了。”
“现在该跟我来了。”
这句话,彻底颠覆了王志远对这五年的所有认知。
01
三月的阳光刚刚暖和起来,梧桐树的嫩芽正在枝头冒尖。
城商银行门前的石阶被清晨的阳光照得发亮。
陈老七第一次出现在这里,是2000年3月15日的上午九点半。
他背着一个破旧的帆布包,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
头发有些凌乱,脸上的胡子看起来好几天没刮了。
但是他的眼神很清澈,不像其他流浪汉那样浑浊无神。
陈老七在银行大门右侧的台阶上坐下,背靠着冰凉的大理石墙。
他从包里掏出一份报纸,慢慢展开。
但是他的注意力并不在报纸上。
他在观察每一个进出银行的人。
上班族匆匆忙忙地走过,手里拿着公文包。
老人们慢慢悠悠地进去取退休金。
还有一些西装革履的商人,神色严肃地谈着生意。
陈老七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银行的保安王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实人。
他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见过各种各样的人。
但是像陈老七这样的流浪汉,还是第一次遇到。
王师傅走过来,语气还算客气:“大哥,这里不能坐人。”
陈老七抬头看看他,眼神很平和。
“好,我走。”
他的声音很清楚,没有醉酒的含糊,也没有乞讨的卑微。
陈老七慢慢站起身,拍拍身上的灰尘。
他把报纸叠好放进包里,背起包就走了。
王师傅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这个人不太一样。
但是具体哪里不一样,又说不上来。
第二天上午九点半,陈老七又坐在了同一个位置。
这次他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王师傅走过来,看到书的封面写着“经济学原理”。
一个流浪汉看经济学的书?
王师傅觉得奇怪,但还是要履行职责。
“大哥,昨天不是说了吗,这里不能坐。”
陈老七合上书,又一次站起身。
“抱歉,我忘了。”
他还是那么客气,没有任何争辩。
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陈老七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银行门口。
有时候看报纸,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就是静静地坐着。
王师傅每天都要来赶他。
但是每次赶走之后,第二天他又会出现。
王师傅有些无奈了:“这人到底想干什么?”
其他的银行员工也注意到了这个特殊的流浪汉。
大堂经理小张说:“这人看起来不像要饭的。”
出纳员小李说:“他的衣服虽然旧,但是很干净。”
柜员小赵说:“我看见他在看财经报纸。”
大家都觉得这个流浪汉很奇怪。
行长王志远的办公室在三楼,正好能看到银行门口。
他今年四十八岁,在这家银行工作了二十多年。
从一个普通员工一步步做到行长,靠的是踏实和诚信。
王志远是个细心的人,很快就注意到了楼下的这个流浪汉。
他发现这个人很特别。
不像其他流浪汉那样无精打采,目光呆滞。
陈老七坐在那里的时候,眼神很专注。
他在仔细观察进出银行的每一个人。
有时候还会拿出纸笔记录什么。
王志远觉得奇怪,决定下楼看看。
那是3月22日的下午两点。
王志远走到银行门口,陈老七正坐在台阶上。
手里拿着当天的《金融时报》,看得很认真。
“师傅,您在看什么新闻?”王志远主动搭话。
陈老七抬起头,打量了一下这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人。
02
这个人的眼神很真诚,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看央行的利率调整政策。”
王志远有些意外,一个流浪汉居然关心货币政策。
“我是这家银行的行长,我叫王志远。”
陈老七点点头:“我叫陈老七。”
“陈师傅,您为什么总在这里?”
王志远在他身边坐下,语气很和善。
陈老七看着银行的大门:“这里安静,适合看书。”
“您平时都看什么书?”
“各种各样的,经济类的比较多。”
两人聊了二十多分钟。
王志远发现陈老七的谈吐很不寻常。
虽然衣着破旧,但是知识面很广。
谈到经济政策,他的见解很独到。
谈到银行业务,他的理解很深刻。
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流浪汉。
从那天开始,王志远经常会和陈老七聊天。
有时候是下班的时候,有时候是午休的时候。
陈老七从来不主动要什么。
但是王志远偶尔会给他买点吃的。
“谢谢王行长,您太客气了。”
陈老七总是很有礼貌地道谢。
时间慢慢过去,两人渐渐熟悉起来。
王志远发现陈老七对银行业务的了解超出了他的想象。
有一次,王志远随口提到一笔棘手的企业贷款。
这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看起来没问题,但总觉得哪里不对。
陈老七听了,沉思片刻说:“王行长,这种情况要小心。”
“怎么说?”
“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不匹配,很可能有虚假成分。”
“您建议我怎么做?”
“查一下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
王志远回去按照陈老七的建议仔细调查。
果然发现这家企业的很多交易都是虚假的。
如果贷款放出去,肯定会成为坏账。
王志远及时拒绝了这笔贷款。
一个月后,这家企业果然资金链断裂,宣布破产。
从此,王志远对陈老七刮目相看。
这个看似普通的流浪汉,居然有如此敏锐的商业嗅觉。
2001年的夏天,银行来了新的副行长赵明山。
赵明山四十二岁,圆脸,总是笑眯眯的。
他是从省城调过来的,据说有很强的业务能力。
赵明山到任的第一天,就注意到了门口的陈老七。
“王行长,门口那个流浪汉怎么回事?”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悦。
“一个可怜人,我偶尔照顾一下。”
王志远没有多解释。
赵明山点点头:“银行门口有流浪汉,影响形象吧。”
“他不闹事,也不乞讨,应该没什么影响。”
“那倒也是。”
赵明山没再多说,但是王志远能感觉到他的不满。
从那以后,王志远发现赵明山经常从窗户往下看。
他的目光总是落在陈老七身上。
有时候还会拿着望远镜观察。
王志远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问。
陈老七也注意到了这个新来的副行长。
有一天,他对王志远说:“那个姓赵的,不简单。”
“为什么这么说?”
“他观察我的时候,眼神很复杂。”
“您想多了吧,他可能就是好奇。”
陈老七摇摇头:“不是好奇,是警惕。”
王志远笑了:“他警惕您干什么?您又不是坏人。”
陈老七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王志远一眼。
日子一天天过去。
陈老七每天都会坐在银行门口几个小时。
03春天的时候,他看梧桐发芽。
夏天的时候,他在树荫下乘凉。
秋天的时候,他看叶子飘落。
冬天的时候,他穿着厚厚的棉袄抵御寒风。
银行的员工都认识了这个特殊的流浪汉。
大堂经理小张会给他一杯热水。
出纳员小李会给他一个包子。
柜员小赵会和他聊几句天。
就连保安王师傅也不再赶他了。
“老陈,今天看什么书呢?”
大家都叫他老陈,觉得比陈老七亲切一些。
陈老七总是微笑着和每个人打招呼。
他从来不多要什么,也从来不抱怨什么。
即使是下雨天,他也会撑着一把破伞坐在那里。
即使是下雪天,他也会穿着厚厚的衣服等在门口。
大家都觉得这个人很有意思。
有知识,有修养,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会流浪。
2002年春天,银行遇到了一个大麻烦。
本市最大的纺织企业要贷款三千万。
这是一笔很大的业务,银行上下都很重视。
这家企业在本市经营了二十多年,一直信誉良好。
但是在审查资料的时候,王志远发现了一些疑点。
企业的账目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有些数据对不上。
王志远很苦恼,这种大客户得罪不起。
但是如果有风险,银行也承担不起。
那天下午,王志远心情沉重地走出银行。
陈老七一眼就看出他有心事:“王行长,怎么了?”
王志远犹豫了一下,把情况大概说了说。
他相信陈老七不会乱传这些事。
陈老七听完,问了几个很专业的问题。
“王行长,您查过这家公司的股东结构吗?”
“查过,都是本地的知名人士。”
“那关联公司呢?”
“什么关联公司?”
“很多企业都有隐藏的关联公司,用来转移资产。”
陈老七告诉他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股东的亲属开的公司。
比如用亲戚朋友名字注册的企业。
比如和主业毫不相关的投资公司。
王志远回去按照陈老七的提示仔细调查。
果然发现了很多隐藏的关联企业。
这家纺织公司的老板在外地还开了十几家公司。
这些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很频繁。
很明显是在转移资产。
如果现在放贷,这些钱很可能被转移到其他公司。
到时候纺织公司宣布破产,银行就拿不回钱了。
王志远最终拒绝了这笔贷款。
纺织公司的老板很生气,威胁要找银行的麻烦。
但是王志远坚持了自己的决定。
三个月后,这家纺织公司果然出了问题。
老板卷走了公司的流动资金,跑到国外去了。
留下的只是一个空壳公司和一堆债务。
如果银行当时放了那三千万,现在肯定收不回来了。
王志远庆幸自己听了陈老七的建议。
但是他心里的疑问更大了。
“陈师傅,您以前是做什么的?”
陈老七笑笑:“做过很多事情。”
“能具体说说吗?”
“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
他总是不愿意多说自己的过去。
王志远也不再追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意提起的往事。
也许陈老七有什么难言之隐。
2003年的秋天,银行又遇到了一件怪事。
一个老客户投诉说账户里的钱少了两万块。
这个客户叫刘大爷,在银行存钱十几年了。
他的账户一向很简单,就是存退休金,取生活费。
但是这次他发现账户余额不对。
04
刘大爷很着急:“我明明有五万块,怎么变成三万了?”
银行的系统显示一切正常,没有任何异常记录。
王志远亲自查看了刘大爷的账户。
确实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但是刘大爷坚持说钱少了。
这种事最难处理,说不清楚。
如果银行承认有问题,会影响信誉。
如果不承认,老客户会很伤心。
王志远很头疼,把这件事告诉了陈老七。
陈老七听完,问了几个关键问题。
“谁经手了刘大爷最近的业务?”
“柜员小李,她工作很认真,不可能出错。”
“那谁有权限查看和修改客户的账户记录?”
王志远想了想:“除了柜员,就是我和副行长了。”
“您建议我查查系统的操作日志这个权限只有管理员才有。”
“那就查管理员的操作记录。”
王志远照做了。
他调出了最近一个月的系统操作日志。
结果发现,确实有人在深夜修改过刘大爷的账户。
修改时间是凌晨两点半。
这个时候银行早就下班了,不可能有正常的业务操作。
更奇怪的是,操作者用的是王志远的管理员账号。
但是王志远确信自己那天晚上在家睡觉。
有人盗用了他的密码。
王志远立即更改了密码,并且恢复了刘大爷的账户余额。
他开始调查是谁盗用了他的密码。
经过仔细排查,王志远发现只有两个人知道他的密码。
一个是他的秘书小王。
一个是副行长赵明山。
小王是他多年的老部下,绝对不可能做这种事。
那么嫌疑就落在了赵明山身上。
但是王志远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怀疑同事。
他只是暗暗提高了警惕。
从此以后,王志远更加小心地保护自己的密码。
他也更加信任陈老七的判断。
这个神秘的流浪汉似乎总能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问题。
2004年春天,王志远接到了人事部门的通知。
按照规定,他明年六月就要退休了。
这个消息让他有些不舍。
在银行工作了二十多年,感情很深。
看着这些年轻的同事,他有点舍不得。
那天下午,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陈老七。
“陈师傅,我明年就要退休了。”
陈老七抬头看着他:“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一晃就是四年多了。”
“王行长,您是个好人。”
“您也是,这些年多亏您的提醒。”
两人坐在台阶上,看着夕阳西下。
金色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很温暖。
“我退休以后,您还会在这里吗?”
“到时候再说吧。”
陈老七的回答有些模糊。
这一年,银行的业务发展得很好。
王志远的工作也很顺利,没有出现大的问题。
但是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副行长赵明山最近变得很活跃。
他经常和一些企业老板吃饭。
还主动承担了很多放贷业务。
有时候王志远会提醒他注意风险控制。
赵明山总是笑着说:“王行长放心,我有分寸。”
但是王志远总觉得他的笑容里有什么别的东西。
2004年的冬天,银行接到了一笔超级大单。
本市最大的房地产公司宏达集团要贷款五千万。
这是银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贷款申请。
宏达集团在本市很有名,开发了很多楼盘。
赵明山极力推荐这个项目。
“王行长,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宏达集团实力雄厚,绝对不会有问题。”
“而且他们愿意提供充足的抵押物。”
05
王志远看了看贷款申请的资料。
宏达集团的财务报表确实很漂亮。
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资金充裕。
利润表显示公司盈利能力很强。
现金流量表显示公司现金流很健康。
但是王志远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些数据太完美了,完美得有些假。
“老赵,咱们再仔细审查一下。”
“王行长,我已经详细调查过了,绝对没问题。”
“机会难得,错过了就没有了。”
王志远坚持要再审查一遍。
他找来了银行最有经验的信贷专家。
大家一起仔细分析宏达集团的资料。
越看越觉得有问题。
这家公司的成长速度太快了。
三年前还是一个小公司,现在突然变成了行业龙头。
这种成长速度不太符合常理。
而且公司的很多项目都刚刚开始。
现金回流需要很长时间。
如果市场出现变化,风险会很大。
王志远决定暂缓这笔贷款。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调查。
赵明山听说后很不高兴。
“王行长,您这样做会错过机会的。”
“其他银行已经在和宏达集团谈了。”
“如果我们不抓紧,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
王志远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宁可错过机会,也不能承担过大的风险。”
赵明山的脸色很难看,但也没办法。
银行的重大决策还是要行长拍板。
那天晚上,王志远加班到很晚。
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仔细研究宏达集团的资料。
越看越觉得这家公司有问题。
很多数据都经不起推敲。
走出银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意外的是,陈老七还在门口的台阶上。
“陈师傅,这么晚还不回去?”
“等您呢。”
王志远有些意外:“等我?”
陈老七站起身,神色很严肃。
“王行长,有些话我想对您说。”
“什么话?”
“关于那笔五千万的贷款。”
王志远吃了一惊:“您怎么知道?”
陈老七没有直接回答:“这笔贷款绝对不能放。”
“为什么?”
“宏达集团有大问题。”
王志远看着陈老七的眼睛:“您到底是什么人?”
陈老七笑了笑:“一个关心您的朋友。”
“您怎么会知道银行内部的事情?”
“我有我的渠道。”
陈老七告诉王志远更多的细节。
宏达集团的老板和赵明山是大学同学。
两人私下里关系很密切。
宏达集团的财务报表有很多水分。
很多项目都是纸面上的,实际并不存在。
如果银行放贷,这些钱很可能被挪用到其他地方。
王志远听得心惊肉跳。
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赵明山就是在设局。
第二天,王志远找了一个借口,仔细调查了宏达集团。
他派人实地查看了公司的几个项目。
结果发现很多工地都是空的。
根本没有在施工。
宏达集团声称的在建项目大部分都不存在。
王志远又查了公司的银行流水。
发现大量资金流向了不明账户。
这些证据表明,宏达集团确实在做假账。
王志远立即召开了信贷委员会会议。
正式否决了这笔贷款申请。
赵明山在会上据理力争,但是没有用。
证据确凿,这笔贷款确实有巨大风险。
会议结束后,赵明山找到王志远。
“王行长,您这样做是不是太谨慎了?”
“老赵,银行的钱不是我们个人的,必须慎重。”
06
“可是这样下去,我们永远做不大。”
“做大是要的,但是安全更重要。”
赵明山脸色阴沉地走了。
王志远知道他心里不高兴,但是没办法。
银行行长的职责就是控制风险。
一个月后,宏达集团果然出了事。
公司老板因为涉嫌诈骗被警方带走了。
很多投资人血本无归。
如果银行当时放了那五千万,现在肯定要不回来了。王志远再次庆幸听了陈老七的建议。
但是他对陈老七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这个人到底是谁?
他为什么要帮助自己?
他又是怎么知道这些内幕消息的?
王志远试探性地问过几次。
但是陈老七总是不愿意多说。
“王行长,有些事情现在还不是时候。”
“什么时候是时候?”
“您快退休的时候。”
王志远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但是他相信陈老七不会害他。
2005年春天,王志远的退休手续开始办理。
银行上下都知道这位老行长要走了。
很多客户专门来找他话别。
同事们也纷纷表达不舍之情。
王志远在银行工作了二十多年,口碑很好。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清廉正直的好领导。
陈老七还是每天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他好像一点都不着急。
还是看报纸,看书,偶尔和路过的人聊天。
有一天,王志远忍不住问他:“陈师傅,我退休以后,您还会在这里吗?”
陈老七放下手中的报纸,认真地看着他。
“不会了。”
“为什么?”
“没必要了。”
“什么叫没必要了?”
“我来这里是有原因的,您退休以后,原因就不存在了。”
王志远越来越不明白陈老七的话。
但是他能感觉到,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秘密。
时间一天天过去。
王志远的退休日期最终定在了6月30日。
这一天,他要正式告别银行生涯。
赵明山很可能会接替他的位置。
想到这里,王志远有些担心。
赵明山的能力是有的,但是人品让人怀疑。
他把自己的担心告诉了陈老七。
“陈师傅,我走了以后,您要多保重。”
“王行长,您放心。”
“如果有什么事,您还是可以找我的。”
“会的。”
陈老七的回答很简单,但是王志远能感觉到他话里有话。
6月30日终于到了。
这是王志远在银行的最后一天。
天气很好,阳光明媚。
上午,王志远处理完最后的工作交接。
把所有的文件和资料都整理好,交给了接班人。
中午,同事们在银行的会议室为他举办了欢送会。
大家一起吃饭,一起回忆这些年的往事。
很多人都舍不得他离开。
“王行长,您以后要常回来看看。”
“王行长,您的手机号码不能换,我们还要联系您。”
“王行长,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王志远很感动,一一和大家拥抱告别。
下午三点,王志远收拾好最后的个人物品。
一个纸箱子,装着一些书籍和纪念品。
他最后一次走过银行的大厅。
看着熟悉的柜台,熟悉的沙发,熟悉的绿植。
心里有些舍不得。
王志远走到银行门口,准备和陈老七告别。
陈老七还坐在老地方,但是今天他看起来有些不同。
虽然还是那身旧衣服,但是精神状态明显不一样。
他的眼神更加专注,姿态更加端正。
07
“陈师傅,我要走了。”
陈老七抬起头,直直地看着他。
这一次,他的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认真。
“王行长。”
“嗯?”
陈老七慢慢站起身。
他的动作很郑重,像是要宣布什么重要的事情。
周围的空气好像都安静了下来。
“五年了。”陈老七说,声音很低,但是很清楚。
“是啊,五年了。”王志远点头,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陈老七看着王志远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现在该跟我来了。”
王志远愣住了:“跟您去哪里?”
陈老七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他脱下了身上那件穿了五年的破旧外套。
里面竟然是一件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衫。
衬衫烫得很平整,看起来很高档。
陈老七把外套叠好,放在台阶上。
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表,戴在手腕上。
这是一块很昂贵的瑞士手表,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整个人的气质在瞬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不再是那个邋遢的流浪汉。
而是一个有着成功商人气息的中年男人。
背挺得很直,眼神犀利而自信。
王志远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您...您是...”
“跟我来,一切都会明白的。”
陈老七转身走向街道,步伐稳健有力。
每一步都踩得很实,像是终于卸下了什么重担。
王志远犹豫了一下,但还是跟了上去。
他的心里充满了疑问,但更多的是好奇。
这五年来,他以为自己了解陈老七。
但是现在看来,他对这个人一无所知。
两人走过熟悉的街道,经过那些王志远每天上班都会路过的商店。
但是今天的一切都显得不同寻常。
陈老七的背影笔挺,完全不像一个流浪汉的样子。
他们走到马路对面,那里停着一辆黑色的奔驰轿车。
车子很新,在夕阳下闪着金属的光泽。
司机早就在那里等着,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整齐的制服。
看到陈老七过来,司机立即下车,恭敬地开门。
“陈总,您辛苦了。”
司机的语气很真诚,不像是客套话。
陈老七点点头:“小刘,去公司。”
“好的,陈总。”
王志远坐在副驾驶座上,脑子里一片混乱。
陈总?这个称呼让他觉得很陌生。
车子的内饰很豪华,真皮座椅,实木装饰。
这绝不是普通人能坐得起的车。
“您...您到底是谁?”王志远终于忍不住问。
陈老七看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我叫陈志华。”
“陈志华?”王志远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
“华信投资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王志远瞪大了眼睛,华信投资他当然知道。
那是省内最有名的投资公司之一,资产规模超过百亿。
车子在城市里穿行,最终停在了市中心的一栋高档写字楼前。
这栋楼王志远见过很多次,每次路过都会抬头看看。
三十二层的玻璃幕墙,在夕阳下像一面巨大的镜子。陈志华带着王志远进了大厅。
大厅的装修让王志远震撼,大理石地面,水晶吊灯。
前台坐着两个年轻漂亮的接待员。
看到陈志华,她们立即站起来,整齐地问好。
“陈董事长好!”
“辛苦了,陈董事长。”
陈志华只是淡淡地点头,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
电梯是专用的,需要刷卡才能使用。
08
陈志华刷了一张金色的卡片,电梯直接上到了二十八楼。
电梯里很安静,王志远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电梯门打开,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更加豪华的办公区域。
地面铺着波斯地毯,墙上挂着价值连城的名画。
走廊里很安静,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
墙上挂着一块金色的牌子:华信投资有限公司。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陈志华 董事长兼总经理。
王志远的腿有些发软,这一切太不真实了。
陈志华推开一扇厚重的实木门,里面是他的办公室。
办公室大得惊人,至少有一百五十平米。
落地窗占了整面墙,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景色。
办公桌是红木做的,上面摆着各种精美的摆件。
沙发是意大利进口的真皮,看起来就很昂贵。
“王行长,请坐。”
陈志华的语气很客气,但是已经没有了流浪汉的谦卑。
而是一个成功商人的从容和自信。
他亲自给王志远倒了一杯茶,是上好的龙井。
茶香阵阵,让王志远稍微平静了一些。
“我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装成流浪汉?”
王志远的声音有些颤抖,这个问题困扰了他整个下午。
陈志华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神色变得严肃起来。
“说来话长,这是一个五年前就开始的故事。”
“我有时间。”王志远说,他今天已经退休了,有的是时间。
陈志华看着窗外的夕阳,沉默了好一会儿。
“2000年2月,我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
“什么电话?”
“有人告诉我,您的银行内部有人在策划一个巨大的阴谋。”
王志远的脸色瞬间变了:“什么阴谋?”
“一个涉及数十亿资金的金融诈骗案。”
陈志华的话让王志远感到一阵眩晕。
“有人要利用银行行长的职位,向指定的企业放出巨额贷款。”
“然后这些企业同时宣布破产,银行的钱就被他们瓜分了。”
王志远听得心惊肉跳:“您说的是...”
“您的副行长,赵明山。”
陈志华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文件夹是黑色的,看起来很正式。
“这里面是我这五年搜集的所有证据。”
王志远接过文件夹,手都在发抖。
他打开第一页,是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赵明山正在和一个陌生男人交谈。
两人在一个看起来很私密的会所里。
“这是2001年5月拍的,赵明山和宏达集团老板的秘密会面。”
王志远翻到下一页,是一份录音的文字记录。
上面记录着赵明山和某企业老板的对话内容。
他们在讨论如何瓜分银行的资金。
“这些录音都是真的吗?”
“绝对真实,我有完整的音频文件。”
王志远继续往下翻,每一页都让他更加震惊有银行内部文件的复印件。
有企业资金流向的详细记录。
有赵明山和各个老板的通话记录。
甚至还有他们开会的现场照片。
“您是怎么得到这些的?”
“华信投资在金融界有很多朋友。”
“调查这些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有足够的耐心。”
王志远想起了这五年来发生的事情。
那家申请三千万贷款的纺织企业。
那家要贷五千万的宏达集团。
还有刘大爷账户被篡改的事件。
“这些都是他们的计划?”
“都是。他们想先试探您的底线。”
“如果您配合,他们就会逐步加大金额。”
“如果您不配合,他们就会找机会把您赶走。”
09
陈志华指着文件夹里的一份材料。
“这是他们准备栽赃您的计划书。”
王志远看了,背后直冒冷汗。
他们竟然计划伪造他贪污的证据。
然后举报到纪检部门,让他身败名裂。
“所以您就装成流浪汉来保护我?”
“不只是保护您,更重要的是搜集证据。”
“在银行门口,我可以观察到所有人的动向。”
“可以听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而且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
陈志华站起身,走到落地窗前。
“这五年,我看着您每天上班下班。”
“看着您认真工作,诚实做人。”
“看着您拒绝那些有问题的贷款申请。”
“我越来越确信,您是个值得保护的好人。”
王志远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了保护他,竟然坚持了五年。
装成流浪汉,风餐露宿,默默承受着别人的白眼。
“您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像您这样的好人。”
陈志华转过身,眼神很坚定。
“如果好人都被坏人陷害了,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而且,如果他们的计划成功,受害的不只是您。”
“整个银行的储户都会受到损失。”
“那些辛苦攒钱的老百姓会血本无归。”
王志远明白了陈志华的良苦用心。
这不只是为了保护他一个人。
而是为了维护整个金融秩序的稳定。
“我为什么选择今天告诉您?”
陈志华回到沙发上坐下。
“因为您今天正式退休了。”
“这样既保护了您的清白,又能及时阻止他们的计划。”
“明天一早,这些证据就会交给相关部门。”
“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办公室里开着柔和的灯光。
两人坐在那里,都没有说话。
王志远在消化着这个惊人的真相。
陈志华在回忆着这五年的经历。
“这五年,您受苦了。”王志远真诚地说。
“不苦,我觉得很有意义。”
“每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无辜的储户。”
“想想您这样的好人不应该被陷害。”
“这就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王志远想起了这五年来的点点滴滴。
陈志华总是在关键时刻提醒他。
让他避开了一个又一个陷阱。
如果没有这些提醒,他现在可能已经身败名裂了。
“我怎么感谢您?”
“不用感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能够帮助一个好人,我觉得很值得。”
两人从写字楼里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
华灯初上,城市显得格外美丽。
“以后您还会去银行门口吗?”王志远问。
陈志华摇摇头:“不会了。”
“我的任务完成了。”
“五年的卧底生涯也该结束了。”
“那您以后打算做什么?”
“继续经营我的公司。”
“还有很多正当的生意等着我去做。”
“而且我想成立一个基金会。”
“专门帮助那些被陷害的好人。”
王志远被感动了,这真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
两人来到了附近的一家高档茶馆。
茶馆环境很雅致,播放着轻柔的古典音乐。
他们要了一个包间,点了一壶上好的碧螺春。
“五年来,您辛苦了。”王志远举起茶杯。
“能够认识您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
陈志华也举起茶杯:“敬我们的友谊。”
“敬正义终究会战胜邪恶。”
两人轻轻碰杯,相视而笑。
茶香在房间里弥漫,温暖而宁静。
五年的谜团终于全部解开了。
一场看似普通的相遇,背后隐藏着如此惊心动魄的较量。
一个月后的一天早上,王志远正在家里浇花。
电视里突然播出一条新闻:某银行副行长涉嫌金融诈骗被捕。
画面上正是赵明山被戴上手铐的场景。
他的脸色很难看,完全没有了平时的笑容。
新闻说,警方根据举报线索,破获了一个庞大的金融诈骗集团。
涉案金额高达十八亿元。
包括银行内部人员和七家企业的负责人都被抓获。
王志远放下手中的水壶,心情很复杂。
如果没有陈志华的保护,他现在可能也在其中。
银行里的同事们都很震惊。
没有人想到,身边竟然隐藏着如此巨大的阴谋。
大家都庆幸王志远当年的谨慎。
如果那些有问题的贷款真的放出去了,后果不堪设想。
王志远的名声得到了更大的认可。
大家都说他有先见之明,是银行的功臣。
媒体也对他进行了采访。
但是王志远从来没有提过陈志华的事。
他知道这是陈志华不希望的。
真正的英雄往往都是默默无闻的。
从那以后,王志远和陈志华成了真正的朋友。
他们偶尔会见面聊天。
有时候是在茶馆,有时候是在公园。
谈论的不再是银行的业务,而是人生的感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