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美国对以的狂热支持正在降温

八月初的华盛顿热浪袭人,国会山里的气氛却比天气更灼热。参议员伯尼·桑德斯站在发言席上,声音透过麦克风在议事厅里回荡:“局势正在发生转变,美国民众不再愿意花费数十亿美元让加沙的儿童忍受饥饿。” 这位满头白发的佛蒙特州独立参议员又一次发起了阻止对以色列军售的投票。不同的是,这次他身后站着的,是整整26名民主党同僚。

投票结果毫无悬念——27票对70票,阻止武器运输的决议被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轻松否决。但政治观察家们却在失败中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仅仅一年前,民主党内部还不允许任何巴勒斯坦裔美国人在党代会上公开谈论以色列对加沙的空袭。如今,近三分之二的参议院民主党成员却公开支持暂停向以色列供应武器。桑德斯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华盛顿的政治铁幕,正在加沙的炮火中缓缓变形。

01 一场不同寻常的参议院投票

桑德斯这次瞄准的是两笔军火交易:一笔价值6.75亿美元的炸弹及制导套件,另一笔则是2万支全自动步枪。在参议院浸淫数十年的他清楚知道结果会如何——共和党掌控的议院不会让这些决议通过。但政治有时不在于输赢,而在于态度的丈量。

“加沙的饥荒是由美国提供的武器引发的,而这些武器是由美国纳税人支付的。”佛蒙特州民主党参议员彼得·韦尔奇在投票后直言不讳。俄勒冈州的杰夫·默克利更干脆:“我们不再提供一分钱,不再投一颗炸弹。” 这些曾经在以色列问题上保持沉默的议员们,如今把话挑明了说。

更令人惊讶的是,连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民主党首席成员杰克·里德以及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民主党首席成员珍妮·沙欣,也加入了桑德斯的行列。这些人不是激进的进步派,而是民主党建制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倒戈,标志着民主党内部风向的实质性转变。

缅因州独立参议员安格斯·金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受够了。一直以来我都在期待以色列能觉醒,意识到他们所做的是一场可怕的灾难,并至少允许人道援助进入。但他们始终没有行动,直到我终于忍无可忍。” 这种“受够了”的情绪,正在国会山民主党团会议室内蔓延。

当然,阻力依然巨大。参议院少数党领袖查克·舒默继续支持武器运输,另有18名民主党人和所有共和党人站在了对立面。但政治潮水的转向往往从几个浪花开始,然后才是汹涌的潮汐。

02 民主党内部的沉默反叛

这场投票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场持续酝酿的党内反叛高潮。曾几何时,桑德斯在阻止对以军援问题上形单影只,常被贴上“极端”标签。如今,他成了民主党内部情绪转变的代言人。这种变化背后,是选民压力的真实传递。

盖洛普最新的民调数据让许多议员坐立不安:超过60%的美国人反对内塔尼亚胡政府对加沙的持续攻击,支持率跌至30%以下——这是自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点。在民主党选民中,对以军事行动的支持率更是暴跌至8%。这些数字在选举年如同警铃般刺耳。

马里兰州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范霍伦的发言直指问题核心:“禁止食物进入饥饿中的人民是严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而美国对此负有共谋责任。如今,美国正在花费3000万美元资助一个由私人雇佣兵承包商支持的私人组织,却拒绝允许国际援助和人道组织向加沙提供食物。” 这种指责不再来自激进派,而是来自党内主流。

这种转变在2024年大选中已初现端倪。民主党高层在党代会和总统竞选中坚持传统亲以立场,结果在年轻选民和进步派群体中付出沉重代价。如今他们正试图弥补过失——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寻找立足点。

政治人物的良知发现,往往与选票箱的警告同时到来。校园里反战示威的浪潮、民调数据的持续下滑、草根组织的压力(如“犹太和平之声”、“如果不是现在运动”等),让民主党人不得不重新校准立场。当加沙的死亡人数突破6万,其中大多是妇女儿童;当饥荒在21世纪被刻意制造出来;当国际人权组织一致谴责这是“种族灭绝”时——继续无条件支持以色列已成为政治自杀。

03 共和党铁幕上的裂痕

更令人意外的是,共和党看似坚固的亲以阵线也开始松动。极右翼议员玛乔丽·泰勒·格林提出了一项提案,要求削减以色列“铁穹”导弹系统的5亿美元军援,宣称美国不应再为以色列的安全“买单”。虽然提案仅获得6票支持,但这是共和党内部首次有人主动推动对以制裁。

保守派名嘴塔克·卡尔森在福克斯新闻中毫不客气地讥讽共和党元老们“盲目支持以色列却不懂中东”。他甚至指责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将美国拖入不必要的冲突。这些言论在保守派选民中激起波澜。

而特朗普本人的态度转变最具冲击力。当内塔尼亚胡矢口否认加沙存在饥荒时,特朗普却公开拆台:“饥饿真实存在,视而不见者非冷血即疯癫。” 曾经亲密无间的政治盟友,如今隔空互怼。

裂痕在2025年7月17日因一场袭击而扩大。当天,以色列军队炮击了加沙地带唯一的天主教堂“圣家堂”,造成3名平民死亡,多人受伤。这座由法国保护的教堂收容了数百名因战争流离失所的平民。梵蒂冈打破多年克制,教皇公开谴责以色列。美国63%的基督徒人口被激怒,白宫更是震怒——内塔尼亚胡为了国内政治利益,正在牺牲美国的战略利益。

共和党内部的年轻选民也开始转向。福音派青年对以色列的支持率在五年间从69%骤降至33.6%。当年轻共和党人开始在TikTok上发问“为何我们要为外国战争花钱”时,老牌政客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立场。

04 被炮火震醒的美国民众

美国民众对加沙冲突的看法转变,比政客们来得更早、更彻底。这种转变不是源于地缘政治算计,而是源于最基本的人道本能。

加沙的惨状通过社交媒体毫无过滤地呈现在美国人眼前:90%民众食不果腹,废墟下埋着6万亡魂,教堂医院皆成瓦砾。当以色列自家两大人权组织B‘Tselem与PHRI联手指控本国实施“种族灭绝”时,美国民众的信任防线崩塌了。

美国民众清楚记得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的袭击细节。但正如桑德斯所说:“抗议以色列滥杀无辜造成3.4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七成是妇女儿童)不是反犹主义;抗议以色列摧毁加沙22万套住宅不是反犹主义;抗议以色列阻止人道援助进入加沙更不是反犹主义。” 这些观点正日益成为主流共识。

校园里的反战运动是这种情绪最直接的表白。从哥伦比亚大学到加州大学,学生们搭建起象征加沙难民营的帐篷,高举“停止资助屠杀”标语。当军警暴力清场画面传遍全网时,“自由灯塔”的人设碎了一地。镇压行动被桑德斯斥为“企图转移注意力,侮辱美国人的智慧”。

民意如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美国民众看到自己缴纳的税款变成落在加沙的炸弹;当价值数亿美元的武器在加沙制造人道灾难;当美国成为国际社会眼中的“共谋者”——支持以色列不再关乎外交政策,而关乎国家道德认同。

05 中东棋局上的连锁反应

华盛顿的风向转变,正在中东引发连锁反应。最直接的影响是正在进行的停火谈判陷入僵局。哈马斯宣布愿意重返谈判桌,只要求人道援助畅通与局势缓和;以色列却突然退出谈判,坚持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领导层流亡——这无异于要求对方无条件投降。

美国特使维特科夫的介入非但未能弥合分歧,反而被指与以色列“共同编排策略游戏”。分析人士指出,美以试图推动的“全面停火协议”,实质是要彻底解除哈马斯的军事与政治能力,将加沙命运从哈马斯手中夺回,由美国设计“战后治理蓝图”交给阿拉伯国家代管。这种算盘遭到阿拉伯国家警惕性回应。

以色列的强硬立场正让自己陷入孤立。法国已宣布将于9月承认巴勒斯坦国,25国联署谴责以色列行动。沙特民众焚烧美国国旗的画面提醒人们:以色列若执迷不悟,终将成为困守孤城的“光明顶”。

更危险的是,以色列可能开辟新战线。有情报显示,若美伊核谈判破裂,以色列正计划闪电打击伊朗核设施。两名以色列消息人士透露,军方认为“成功发动袭击的操作窗口可能很快就会关闭”。这种冒险行动可能将整个中东拖入火海。

内塔尼亚胡的困境在于:他需要战争维持政治生命,但战争正在摧毁以色列的国际生存空间。正如资深外交观察家马特·杜斯所言:“若参议院真反映民意,军售禁令早该通过。这仍是耻辱!”

加沙海岸边,海水混着泥沙拍打着断壁残垣。一个巴勒斯坦男孩蹲在废墟间,用塑料瓶收集着混浊的雨水。不远处的瓦砾堆上,涂鸦着这样一句话:“他们埋葬我们时,不知道我们其实是种子。”与此同时,特拉维夫街头的犹太青年正把征兵令折成纸飞机,任其飘入垃圾桶。

华盛顿的政治算计、特拉维夫的军事计划、开罗的停火谈判——所有宏大的地缘叙事,最终都落在普通人承受苦难的肩膀上。当美国纳税人资助的炸弹落在加沙时,仇恨的种子已深埋;当以色列青年被迫为无休止的战争服役时,和平的希望被抵押。

桑德斯们的努力虽未改变投票结果,但改变了政治氛围。参议院那27张反对票,如同27道裂痕,在美国对以政策的铁幕上蔓延开来。政治铁幕的裂缝,透进了些许人性的微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