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留下的90天关税缓冲期即将结束之际,美国政府又有动作,想要在这之前同一系列国家签署关税协议,从而绕开特朗普将要落地的“最严厉关税”威胁。
这里面的玄机可不少。首先,美国在这次贸易博弈中究竟想干什么?回想一下,特朗普早些时候签署了一份行政令,通知世界:从4月2日起,对进口自其他国家的商品施加所谓的“对等关税”。

(特朗普留下的关税缓冲期快要结束)
简单来说,就是用最低10%的基准税率,并且针对美国贸易伙伴的商品,高喊要再征收更高的税。美国解释说,这是为了平衡与特定国家的贸易逆差,说白了,美方认为其他国家赚了美国太多的钱,现在得找补回来。
不过之后特朗普又给出关税缓冲期,表示75国只要在7月9日前,和美国达成关税协议,就能免于被征收高关税。如今细看被特朗普暂时“豁免高关税”的国家,主要有欧盟、加拿大、印度、日本等几个美方的关键盟友。眼下,在缓冲期即将结束之际,美方也发出了最后通牒,只要不和美国签署协议,那就只能面临美方的高关税。

(中美日内瓦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事中,中国却是特例。早在第一轮中美贸易磋商时,中方就把握着主动权,同美国达成了重要共识:互相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停24%关税90天。
可以见得,中方甩出的反制措施立竿见影。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这波关税风暴中能成为“特例”,依旧可以挺直腰板和美国讨价还价。
反观欧洲这些国家,面临的情况就不太妙了,一个个都抱着特朗普能“念旧情”的幻想,心里还惦记着以为美国会手下留情。如今的加拿大,已经忍不住低头了,直接放弃了征收“数字服务税”;欧盟则被曝准备接受美国的普遍税率,甚至是用半导体、医药等关键领域的让步,来换取美国的“网开一面”。

(欧盟委员会表态,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不会涉及数字监管法规)
如今能够明显感觉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全球市场感到忐忑,如临大敌。国际清算银行连续拉警报,不断提醒大家:特朗普这套操作可能导致美国通胀卷土重来。澳大利亚的工业部也在报告中提到,未来两年矿业和能源出口收入预计下降,因为贸易壁垒上升的风险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德国那边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企业破产数量直线上升,达到十年来最高水平,而印度谈判团队,在美方延长了停留时间,使劲挤时间希望赶在7月9日前达成协议。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
难道说美方真的会按照预想的计划,对这些贸易伙伴征收高关税?实际上,特朗普政府发出的最后通牒,主要目的并不是征收高关税,而是希望能和各国达成协议,所以也就能看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给出了稍微柔和的信号:“如果能与18个主要贸易伙伴中的10到12个达成协议,就好了。”这话里有话,暗示可能会延长谈判期限,与特朗普“不需要延长”的强硬态度形成对比。
对此,有分析认为,这是不是代表美国政府自己故意释放双重信号?既维持压力,又留出点灵活处理的余地。特朗普自己也为可能的政策调整留了条后路,比如他表示“也可以考虑延长谈判期限。”这种模棱两可的表态,算是给各国贸易代表们一丝悬念。
如何看待这场可能到来的关税风暴?确实,现在国际间的关系如同走钢丝,一个不小心就可能踩空。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这趟充满挑战的旅程中,是谁敢于站出来,捍卫自身正当权益。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中方在世界贸易舞台上稳稳站住脚,为自己争取到了话语权。
至于其他国家,这或许是一次值得深思的契机。与其指望美国能够“手下留情”,不如学习一下中国这种果敢而智慧的应对策略。国际贸易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不断的沟通、博弈和战略调整。特别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谈判能力,才是避免被动、握有主动权的关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