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期食品该送给穷人吗

9月13日晚,上海万象城某网红面包店在闭店后,店员将整筐未售出的面包直接丢弃至垃圾袋,静安大悦城的分店也执行了相同的做法。店员回应称,这属于“公司规定”,尽管他们感到浪费,但只能遵守。询问是否会在闭店前对未售出的面包进行打折销售时,店员明确表示不会,并透露当天卖不完的面包会在营业结束后直接销毁。店员还坦言,虽然他们觉得这种做法很浪费,但这就是公司的规定,他们没有选择,只能照做。据了解,这家网红店的面包,其中人气款大奶酥售价20元一个,树莓奶酥叶司售价40元一个。为什么不把这些面包送给需要的人,或者干脆进行打折销售?然而,处理未售食品的方式远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在咱们国家,避免浪费食物一直是社会共识。过去的三代人(现在或许是四代人)都生活在较为贫困的时代,对食物极为珍惜。祖辈们对待食物的态度,是许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的,那种珍惜每一粒米、每一块面包的意识根深蒂固。而现代社会,虽然已经实现了温饱甚至过剩,但“避免浪费食物”的观念依然深深扎根在我们的文化里。

临期食品该送给穷人吗

其实,我自己也曾经亲眼见过类似的情形。我自己也曾亲眼目睹过类似的情景,至今仍然记忆犹新。有一次,我晚上去麦当劳买餐,是真的因为太饿、太馋了,才在晚上十点过后依然坚持去买麦当劳,但店员告诉我,由于已经接近打烊时间,所有热食都不能卖了,剩下的只能是饮料、甜点之类的商品。然后,我眼睁睁看着店员把货架上剩下的炸薯条、汉堡全部丢进垃圾桶,啪的一声,一盘盘薯条和汉堡被毫不犹豫地丢弃!就在我眼前!那一瞬间,我简直愣住了,完全无法接受。明明剩下的食物只差几分钟就能卖给我,前一分钟还在热乎乎地售卖,后一分钟就被丢掉了!

然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也同样是社会共识。现代法律规定,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必须销毁,过期食品不可以卖给消费者。这一制度的实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避免因为过期食物造成食源性疾病。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避免浪费,但又必须遵守严格的食品安全规定,特别是在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餐饮和超市等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两套规则——避免浪费和保障食品安全,往往是不可调和的。

面包作为一种易腐食品,其存放期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原料、制作工艺、包装方式和存储环境等。一般而言,未添加防腐剂的面包在常温下的保质期较短,通常为1-2天。超过保质期的面包可能滋生细菌或霉菌,食用后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因此,确保面包在合理的时间内售出或处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临期食品该送给穷人吗

而把“面包送给穷人”的做法,虽然看似是一个解决浪费问题的好办法,但实际上其中的问题远比想象中的要多。试试就知道,如果你将这些面包送给街头的流浪者或者需要帮助的人,很可能会出现很多麻烦。首先,如果送出去的面包不再符合最佳食用期,可能会引起健康问题,万一有人因此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商家将很难避免责任。其次,送出去的食品可能会引发一场混乱,比如街头聚集大量人群,场面变得不堪控制,像是一个临时的救灾现场,这无疑会给商家带来很大的压力。另外,即使面包没有引发健康问题,接受面包的人群也可能会变得不满足,或者在得不到食品时产生抱怨,甚至采取一些极端手段,增加商家的运营风险。

另外,很多人认为可以打折处理剩余食品,这样既能减少浪费,又能让顾客得到实惠,但其实也有它的难题。顾客可能会学会怎么掌握折扣的规律,结果非打折时的销量会大幅下降,商家可能还会因此亏损。打折虽然能吸引顾客,但长远来看可能会影响整体收入。

如果把这些未售面包给员工处理,可能会出现更大的问题。慢慢地,员工可能会产生偷拿或者私藏的情况,甚至故意让食物过期后自己拿走,这样不仅会影响商家的收入,还可能损害品牌形象。

处理过期食品的难题不是仅仅靠道德就能解决的,它涉及社会管理、资源调配以及如何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浪费的问题。虽然现在的确存在许多天然矛盾,但一些大型企业(如盒马)已经在通过算法优化库存量、精准调配资源来减少浪费。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开设专门的临期食品超市或平台,这不仅能够有效减少食品浪费,还能为那些有需求的人提供更多的选择。这样的超市可以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按低价出售,甚至有可能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再加工,确保食品在安全的前提下得到充分利用。

不过,对于面包店来说我也有个小建议,就是企业在执行报废时,可以人性化一点。比如,不要当着顾客的面把食品倒进垃圾桶,那样看着确实很让人心疼,能换个方式就好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