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文|吴先生

编辑|昭明


中方9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邀请递到青瓦台时,李在明团队先是沉默,紧接着用十天时间反复评估,最后还是通过非正式渠道放了话:“暂不考虑”。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这个结果不算突然,毕竟从消息传出那天起,青瓦台内部讨论的核心就不是“去不去”,而是“怎么跟华盛顿解释”。

说到底,这十天博弈考的不是中韩关系本身,而是韩国夹在中美之间的老问题:想靠中国稳住经济,又怕得罪美国丢了安全,最后只能在“暂不考虑”里找喘息。

美国施压下霸权逻辑

7月9日这个日子早就被青瓦台标红,美国对韩钢铁关税豁免到期的最后一天,白宫没给任何缓冲,直接把税率从0拉到25%。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连夜算过账,这一下每年要多掏12亿美元关税,浦项制铁等企业的对美出口利润率瞬间被削掉3个点。

这哪是贸易谈判,分明是把经济问题当政治工具使,逼着韩国选边站。

经济上的刀子刚割下去,军事和外交的组合拳就跟着来了。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美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借着香格里拉对话会的场子放话,要求韩国将军费开支提高到GDP的5%,否则"驻韩美军的存在意义需要重新评估",这话里的撤军威胁连韩国媒体都听明白了。

这相当于让韩国每年多掏400亿美元军费,比现在整整翻一倍。

更狠的是国务卿鲁比奥,原定7月8日访问首尔的行程突然取消,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给,转头就飞去雅加达出席东盟外长论坛,还在会上高调宣布美国将加大在东南亚的"供应链投资"。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这种当面爽约+侧面秀肌肉的操作,就是要让李在明政府明白:外交自主权,那得看华盛顿的脸色。

历史困境和现实焦虑

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韩国政坛其实早有前车之鉴。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朴槿惠时期就曾上演过类似的外交博弈,当时她顶着美国压力,提前半年敲定访美行程,紧接着反手就宣布访华并签署中韩自贸协定,用"先稳住华盛顿,再抓住北京"的组合拳,在大国之间硬生生挤出平衡空间。

这种魄力在如今的李在明政府身上几乎看不到。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现在的问题在于,美韩经贸谈判卡在钢铁关税和技术转让的死结上,尹锡悦时期谈崩的半导体出口管制议题又被摆上台面,白宫放出话来"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别谈首脑会谈",这种情况下李在明连访美的日期都定不下来,更别说效仿朴槿惠玩"先美后中"的平衡术了。

韩国经济研究院最新报告捅破了窗户纸:韩国对美军事依赖度超过70%,但对华贸易依存度高达25.3%,这种"安全靠美国、吃饭靠中国"的畸形结构,注定让外交决策变成走钢丝。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更要命的是李在明团队对访华顺序的执念,幕僚们反复强调"必须先完成美韩首脑会谈,才能考虑访华",却忘了2015年朴槿惠访华时,同样面临美国在萨德问题上的巨大压力。

现在青瓦台被这种"政治不可抗力"捆住手脚,连商界大佬组团访华都要反复审查行程,生怕触怒华盛顿,这种自我设限的焦虑,正在把韩国推向更被动的局面。

经贸机遇与战略空间

中国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突破3200亿美元,占韩国外贸总额的25.3%,这一数字已经连续19年把中国钉在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位置上。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三星电子西安工厂的存储芯片70%返销韩国,LG新能源南京基地的动力电池撑起其全球1/3产能,现代汽车去年在中国卖出120万辆车,比本土市场还多18万辆。

而去年签署的《中韩海铁联运升级协议》,让三星电子的半导体设备从仁川港到西安工厂的运输时间缩短18小时,物流成本直降12%。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所以,中方9月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邀请,本质上是给李在明政府递来的外交破局钥匙。

毫无疑问,借助高层互动稳定经贸合作预期,给三星、LG这些对华出口占比超40%的企业吃定心丸,更能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打开新的合作空间。

霸权逻辑致信任破产

李在明团队原以为,咬牙吞下暂不访华的苦果,至少能换来华盛顿的“回报”,推进停滞的美韩首脑会谈。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毕竟从7月关税谈判到军费分摊,韩国已经连退三步。

可现实给了记响亮的耳光,特朗普在艾奥瓦州竞选集会上被记者追问美韩会谈安排时,甩了句“等他们准备好了再说,现在我们有更重要的事”,转头就发推宣布“将与菲律宾总统举行双边会谈”。

这种公开的轻视,比鲁比奥取消访韩更伤人,至少鲁比奥还找了“行程冲突”的借口,特朗普连装都懒得装。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这哪是回报?分明是得寸进尺。

当初尹锡悦政府为换半导体出口管制松绑,把三星德州工厂的技术转让清单都交了,结果特朗普一句“不够”就把会谈取消;现在李在明学乖了,先妥协再伸手,却发现美国的胃口永远填不满。

这种“施压-妥协-更糟处境”的循环,正在把韩国往更深的泥潭里拖。

合作共赢与霸权困境对撞

李在明这十天的犹豫,说到底就是中小国家在大国博弈里的缩影,想靠美国保安全,又想靠中国赚真金白银,可华盛顿从来不给这种“两头讨好”的机会。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这种“施压-妥协-要更多”的循环,尹锡悦试过,现在李在明也在试,结果都一样,信任早被耗光了。

韩国要是还这么退下去,半导体材料出口管制松绑的机会没了,汽车关税可能再加15%,到时候别说对华贸易红利,本土产业都得被掏空。

其实路很简单,中国这边摆着合作共赢的桌子,美国那边举着霸权的大棒,是坐着分蛋糕,还是跪着挨棍子,就看李在明敢不敢从“暂不考虑”里走出来了。

李在明能否破解韩国外交困境

毕竟历史早证明,靠妥协换不来尊重,只有手里有真合作、心里有战略自主,才能在大国棋局里不做棋子。

参考资料:

人民网:日媒:韩国对美投资骤减90% 成亚洲对美国外国直接投资降幅最大国家 2025-07-15

中华网:李在明拒绝在中美之间二选一 寻求平衡外交策略2025-07-1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