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琼瑶在欧洲旅行期间写下《我是一片云》。彼时她的创作已步入成熟正轨,笔下的故事既藏着细腻的情感纠葛,也带着对人性与选择的叩问。


故事的主角段宛露,是个刚满二十岁的女大学生。父亲是大学教授,为大专毕业的她安排了报社记者的工作;母亲将她宠成了“掌上云”,从不对她设下约束,只盼她一辈子笑得甜、活得自在。“我要做一片云”是宛露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性格也真如白云般无拘无束,忧愁似乎从不会在她甜美的脸上停留。


二十岁生日这天,世交顾家的儿子顾友岚从国外读完硕士归来。他在建筑公司工作,是宛露哥哥的发小,三人自幼一同长大——顾友岚此行,正是为了向宛露求婚。可在宛露心里,他只是温柔的“邻家大哥哥”,没有心动的波澜。直到她偶然遇见新闻记者孟樵,一切开始改变:孟樵对她一见钟情,几次相处后,宛露也彻底沦陷。顾友岚得知两人交往,却不愿放弃——宛露是他藏了多年的梦想,他固执地守在原地,让宛露陷入了两难:一边是青梅竹马的安稳,一边是轰轰烈烈的爱恋。


孟樵的身后,藏着一段带着枷锁的过往。他自幼丧父,母亲靠教钢琴独自将他养大,丈夫的离开让她把所有生活重心都放在儿子身上,控制欲极强。宛露早早就察觉了端倪,曾半开玩笑地提醒孟樵:“有本妇女杂志上报道过,恋母狂的男人绝不能交,因为他会要求女朋友像他的母亲,所以你是个危险分子!”可爱情终究抵过了顾虑,在孟樵的再三邀请下,她还是走进了孟家。


可等待她的,是孟母如“审犯人”般的审视。宛露主动去厨房帮忙,换来的却是阴阳怪气的嘲讽,屈辱感让她当场夺门而出。孟樵本想追出去,却被母亲拦在门口——她装出一副受伤的模样,谎称自己“一心讨好宛露,却不被领情”。被母亲左右的孟樵,竟真的觉得是宛露的错,可他又舍不得失去这份感情。看着孟樵茶饭不思、愁眉不展,孟母才勉强松口,让宛露再来家里。


这次,段母看出了女儿的紧张,忍不住劝她:“友岚沉着细致,像条小河。孟樵却狂热固执,像场大火。”她更希望宛露选“小河”的安稳,还一针见血地提醒:“你会生活在两代的夹缝里。你从不是个庄重文雅的类型,你的优点就是洒脱不羁,你怎可能摆脱你原有的个性,去做另一个人?”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宛露,只坚定地说:“小河无法满足我满心的热情,我想,我需要燃烧。”她甚至主动提醒母亲,孟伯母守旧,不喜欢女孩子花枝招展、活跃好动,只爱庄重文雅的类型——可即便知道要“伪装”,她还是赴了约。结果可想而知,孟母的言辞比第一次更激烈,摆明了要拆散两人,宛露再次狼狈地逃离。


祸不单行,刚从孟家受了委屈的宛露,意外听到了家里的对话——来访的客人,竟是她的亲生母亲,一个舞女。这个消息像惊雷般将她击垮,她终于明白,孟母为何嘲讽她“不像教授女儿,倒像风尘女子”。就在她陷入自我怀疑时,哥哥兆培向她坦白了一个秘密:他也是养父母收养的,因为养母有心脏病,无法生育。哥哥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宛露的心结,她重新接纳了给予她无数宠爱的养父母。而顾友岚一家,其实早已知晓她的身世,却从没有过丝毫轻视,依旧把她当亲女儿般疼爱。


与孟樵的分手,让两人都陷入了痛苦。孟樵为了挽回,再次向宛露发出邀约。宛露本想拒绝,段母却看穿了她的心意,一边剖析孟母的心思:“这种女人在她潜意识里,是很难去接受另一个女人来分掉她儿子对她的爱。因此,她会刁难你,会反抗你,会拒绝你。”一边又鼓励她:“可这只是一个过渡时期,等她度过了这段心理上的不平衡之后,会接受你的。既然你爱孟樵,你就要有耐心。”


于是,宛露有了第三次与孟母的见面。可这次,孟母搬出了严苛的家规,用最刻薄的话评判她,把她的自尊碾得粉碎。彻底失望的宛露,再次和孟樵分手,冲动之下答应了顾友岚的求婚。


婚后的顾友岚,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宛露,可她始终无法投入,甚至刻意逃避亲密接触——她终于清醒,自己爱的人,从来都是孟樵。半年后,被报社派去国外的孟樵回来了,两人一见面,旧情便如火焰般复燃。孟樵劝她离婚,可面对顾友岚的深情,宛露怎么也开不了口。她求母亲帮忙提离婚,这次母亲却不再纵容:“你喜欢孟樵,不管他母亲如何刁难你,你都要低头;现在你和友岚结婚了,友岚又没错,怎么好意思提离婚?”


就在宛露在愧疚与爱意间摇摆不定时,噩耗传来——顾友岚在工地意外身亡。当她赶到医院,看到顾友岚毫无声息地躺在病床上时,所有的理智彻底崩塌,她疯了。在医院无论医生怎么问宛露,她只有一个回答,我是一片云,精神病院的诊断是“无法治愈”,段母只能把她接回家,之后孟樵将她接走,带她回了自己的家。


夕阳下,段母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轻声感慨:“是爱将宛露杀了。”原来,太过炽热的爱、犹豫不决的爱、带着愧疚的爱,终究会变成一把刀,将人推向悲剧的深渊。


小说读完了,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琼瑶七十年的作品极少有悲剧结局出现,但《我是一片云》却是一个独特的例外。女主角挣扎在丈夫与情人之间,最后落得一死一疯的悲剧收场,这样压抑的调子似乎一下子扭转了琼瑶小说的惯有模式,不得不说是一个另类。


琼瑶在这本小说中有关生育之恩,有关养育之恩,有关爱情,有关道义、亲情和友情,给出了很多两难的选择题。


琼瑶说生育是一种偶然,而养育是一种必然的行为,因为养育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责任。所以当发达的亲生母亲来要回自己女儿的时候,主人公宛露选择了留在养父养母身边,当受到拒绝的生母黯然离开家门的时候,宛露满含深情地向她叫了一声“妈”。琼瑶在这类感情的处理上,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可是另一道选择题呢?小说中,结婚后的宛露在写给一直互相深恋着的前男友的信中说,爱情的力量是强大的,可道义、亲情和友情三者加起来的力量也足以能抗衡爱情的力量。所以她对前男友说,你不要再来找我了,让我过一份安定的生活吧。


不过在现实面前,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后,已婚的宛露又答应了前男友的纠缠和求爱,爱情的力量终究占了上风,甚至向同样也深爱着她的丈夫说出了离婚,直接导致了友岚从鹰架上摔下而亡。当代表道义、亲情和友情的抗衡方一失去,作为对立的爱情还可以存在吗?最后宛露也只能活在“我是一片云”的念叨中。没有在亲情中追忆爱情的挣扎,也没有了在爱情中承担亲情的重压,一切都回到了空白和单纯,她疯了!


琼瑶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当硬要在爱情和亲情中选择一方的话,结果也只能是两败俱伤,所以琼瑶说爱是一种负担,也是会杀人的利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