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文/齐然

编辑/漆菲

经过5月6日深夜到7日凌晨的激烈空战,印巴之间的军事冲突在8日进入看似烈度变低,实则更为紧张的模式。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5月7日,一枚炮弹落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查谟,烟雾升起。

当天,印度不再大规模出动固定翼飞机,转而对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无人机攻击。社交平台上的视频显示,巴基斯坦拉合尔、卡拉奇、拉瓦尔品第等地均有印度无人机掠过,巴基斯坦防空部队向其开火,市区传出爆炸声……

据巴基斯坦军方通报,巴军一日之内击落了25架由印度发射的以色列制“哈洛普”(Harop)自杀式无人机。巴方表示,一架印度无人机击中了位于拉合尔附近的一处军事设施,造成四名军人受伤。印度政府则宣称,摧毁了拉合尔一套防空系统。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以色列“哈洛普”自杀式无人机是印度最近发动攻击的主力武器。

到了8日夜里,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传出多次爆炸,主要集中在该地南部的查谟市。半岛电视台引述当地市民的话称,当晚至少听见两次爆炸,随后遭遇了断电和断网。

印度指控巴基斯坦对查谟、帕坦科特和乌德汉普尔等地发动了无人机攻击,导弹沿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国际边界发射。巴基斯坦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这些指控“完全没有根据,是出于政治动机,是旨在诽谤巴基斯坦的宣传活动的一部分”。

紧接着,部分印媒爆出“独家新闻”,宣称印度海军已在阿拉伯海发动打击行动,攻击了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印度最多人订阅的英语杂志《今日印度》在5月9日凌晨宣称:“印度海军攻击了卡拉奇!1971年以来第一次!”报道称,1971年印度海军击沉了“半个巴基斯坦海军”,如今“相似的一幕正在发生”。除了《今日印度》,多家印媒也跟进报道了这则消息。

然而,这一新闻很快被指为伪造。亲印度政府的WION新闻台国际部编辑Sidhant Sibal在社交平台X上指出:“印度海军没有在卡拉奇执行任何行动。”

一方面,边境线两边的冲突正在从固定翼飞机转向无人机;另一方面,新闻媒体和社交平台均变成了战争的一部分。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5月8日,巴基斯坦卡拉奇,一架印度无人机被击落后砸毁一栋房屋。

开启舆论战,假消息满天飞

因4月下旬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加姆的一场恐袭事件,印巴局势陡然升级。印度空军于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发动“朱砂行动”(Operation Sindoor),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主义设施”进行袭击。巴方则称,“出于自卫”击落了6架印度军机(含1架无人机)。

连续数日,印度社交网络和部分主流媒体上充斥着各类耸动消息。如新德里电视台(NDTV)宣称,巴基斯坦一架F-16战斗机5月8日晚被印度地对空导弹击落;还有消息称,印度又击落了两架JF-17战斗机……

然而,这些消息始终未能得到验证,印度军方也从未公布这些“战果”。英国广播公司(BBC)资深事实核查记者Shayan Sardarizadeh在其社交平台上表示,有人制作了AI换脸或者变声视频,伪造出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承认”飞机被击落的消息。他还指出,网上流传的“印度海军攻击卡拉奇”的视频,实则是美国费城2025年2月的一次小型客机空难现场。

不知来源的印巴冲突真假信息正在四处传播,很难分辨哪些是交战方有意为之,哪些是为博点击的网民所制作的。

AI技术的普及让读者“防不胜防”。事实核查记者们发现,有印度媒体人制作深伪材料——如前印度电视台“CNN18”媒体人Bhupendra Chaubey用谷歌AI生成“巴基斯坦军方兵变”的图片,甚至忘了去掉AI的水印。

与此同时,枪战游戏和全球不断发生的冲突提供了足够的“原材料”——游戏场面被印度网民当作击落巴军飞机、贝鲁特大爆炸视频被当作巴基斯坦的反击场景、以军空袭加沙的图片被当作印度打击战果……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巴基斯坦媒体关于拉合尔遭遇印度无人机袭击的报道图集。

最反映这场战争“新闻战”属性的,莫过于印度“阵风”是否被击落的验证过程。

经过5月7日凌晨的交火,巴基斯坦军方第一时间宣布双方发生大规模空战,并宣布击落了5架印军战机,包括3架法国制造的新锐“阵风”战斗机。

然而,因双方战机均为越过国境,巴基斯坦的宣示没能得到印度的回应或证明。印度官方对相关消息始终保持沉默,印度新闻局(PIB)甚至通过媒体“辟谣”,指网上流传的飞机残骸视频和图片要么是旧图,要么是伪造,都是“假新闻”。

这和国际媒体连续数日的报道形成反差。路透社在5月7日援引印控克什米尔地方官员的说法称,有3架飞机在当地坠毁,型号和隶属亦未透露。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同日报道,法国情报部门官员向其透露有法制“阵风”战机被击落,并在核实是否有更多损失。

5月9日,路透社援引美国官员的说法称,美方“高度确信”巴基斯坦使用中国制的歼-10战机发射空对空飞弹,击落至少两架印度战机。另一名官员则称,至少有一架被击落的印度战机是法国制的“阵风”战机。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五架印度战斗机,但印度尚未证实。

此外,一些疑似中国制霹雳-15(PL-15)空对空导弹残骸的图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传播。据称,这些导弹碎片坠落在印度旁遮普邦东北部的霍希阿尔布尔地区。美国军事媒体《战区》(The War Zone)报道称,目前无法百分之百确认该武器的身份,但霹雳-15的可能性最大,“这似乎是该款武器首次在实战中使用”。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网传掉落在印度境内的中国制霹雳-15导弹残骸。

尽管如此,印度迄今仍未回应自己的损失。部分印媒更将中国外交部被问到相关问题时“不了解情况”的回答当作“巴基斯坦在撒谎”的依据。

“印度优势”反而成了包袱

在巴军击落“阵风”之前,印度或许对这场冲突有着不一样的期待。巴基斯坦在南亚日趋弱势,似乎为印度提供了军事冒险的理由。

此次冲突爆发前,巴基斯坦国内正面临“内忧外患”。近年来,巴基斯坦前总理伊姆兰·汗和军方以及政治建制派之间的冲突日趋激烈。2022年4月,他被法院裁定违宪并被罢免,其后因泄露国家机密、滥用总理职务和贪腐等罪名被判刑15年。尽管他本人被囚、其政党“巴基斯坦正义运动党”(PTI)也被官方加以限制,但他支持的候选人仍在2024年的巴基斯坦大选中收获大量议席。

伊姆兰·汗的动能反映出巴基斯坦社会的持续危机:部分民众和长期掌握政治权力的军方与政治精英之间存在较大冲突。而巴基斯坦的社会经济和债务危机也未有好转的迹象。

随着印巴之间经济体量差距拉大——印度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接近4万亿美元,是巴基斯坦的10倍多——印度对巴基斯坦愈发变得没有耐心。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在2024年发表的一篇报告中提到,莫迪政府近年来对改善和巴基斯坦的关系没有兴趣,两国的接触和沟通日益减少。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印度旁遮普边境城市阿姆利则,两名市民阅读印巴开战的消息。

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印度于4月23日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包括暂停供水、关闭唯一陆地口岸、收紧人员往来和驱逐外交官等多个方面。除了莫迪和执政党印人党声称要对巴基斯坦施加严厉报复外,印度反对党有声音认为,印度有必要吞并巴基斯坦。

国大党议员特瓦里(Manish Tewari)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巴基斯坦深层政府的基本心态”无法改变,他进而宣称印度应该“永久消除这个1947年以来存在的虚假局面”,暗示“将巴基斯坦并入印度成为一个邦”才是最终选择。

上述态度造就了印度发动大规模空袭的心理基础。但当巴基斯坦军队进行反击,尤当空军取得战果的背景下,“印度优势”的论调反而成为印度的包袱。

印巴冲突会继续升级吗?

印度是否会在受挫之后让局势进一步升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员张忞煜认为仍有待观察。张忞煜向《凤凰周刊》分析说,印度对巴基斯坦实施的反制政策中,能够看到不少内政因素的影响,例如单方面撕毁《印度河河水资源条约》,这是印度右翼一直想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印度国内,跨境共享水资源长期被诟病说过分让利巴基斯坦,是国大党时代的‘绥靖政策’。这次废除协议,或许表明印度一开始并没有全方位升级军事冲突的政治意愿。莫迪优先的仍是国内右翼集团内部极具民意基础的政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抱持印度教民族主义立场的莫迪政府,是否会进一步追求宗教符号上的胜利。此次军事行动代号“朱砂”,它指的是印度教妇女婚后在额头到发梢之间涂抹的红色染料。而在最近的恐袭事件中,有数名妇女的丈夫被杀害。此后,一名妇女躺在其丈夫遗体身边的图片在印度网络风传,成为点燃印度民间怒火的标志性符号。

舆论战和无人机战成印巴冲突新焦点

印度北方邦,民众在“朱砂行动”的宣传海报前拍照。

印度独立媒体The Wire提到,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的行动代号为“三叉戟”,它是印度教大神的武器,相比之下,“朱砂”的“威力”显然较小,含有报复或者给国内一个交代的意味更浓。这似乎意味着,印度政府也希望将军事冲突限制在某个范围之内。

按照此前外界的理解,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开战成本极高,因此大规模战争不易爆发。2002年印度国会大厦发生自杀式袭击后,印度一度大规模动员武装力量,最后在外界斡旋下寻求和解。此后印度提出了一套不触碰“核红线”的对巴军事战略,并称之为“冷启动”,它以一种巴基斯坦不易察觉的方式进行兵力调整与部署,然后进行高强度的“突然袭击”,在完成之后快速撤退。

但随着近年来战事形式日渐多样,可用的模式也在变多,如俄乌战场上频繁的无人机袭击,边境线上小规模的占领和攻击等,让印巴冲突的走向有了新的可能性。

4月25日,《今日印度》新闻总监Rahul Kanwal撰写了一篇印巴战争的兵棋推演文章。他列举了“冷启动”之外、两国展开大规模战事但不进入核战争的可能性——比如印度占据巴境内数十公里纵深然后掘壕固守作为谈判筹码,又比如大打网络战、金融战,或用弹道导弹在海上试射以威胁进入核战争等。

这篇“脑洞大开”的文章或许预示了战事升级的新方向。印巴两国的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会否走向这一局面,值得观察。

此外,影响印巴冲突走向的还有域外大国美国。特朗普政府是遏制还是纵容事态升级,备受外界关注。

巴基斯坦前国家安全顾问莫伊德·尤素夫指出,印度和巴基斯坦此前爆发冲突时,非常依赖第三方尤其美国的调解。他提到2019年的危机中,美国一开始对印度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从而助推印度采取深入巴基斯坦领空的行动。但在出现印军战机被击落的情况后,美国改变了态度,接着推动局势降温。

此次危机至今,美国方面虽有国务卿鲁比奥分别和巴基斯坦总理、印度外长通话并呼吁局势降温,却并没有正式推动调解的行动。相反,美国副总统万斯在5月8日表示,冲突是印巴两国“自己的事情”,美国“只能尽量鼓励他们缓和局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