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特朗普跟欧盟那边敲下了个协议,这消息一出来,不少人都在琢磨,这里面到底藏着多少门道?尤其是特朗普还一个劲儿地提中国,嘴上说着“绝不明着妥协”,这背后的弯弯绕绕,可值得好好扒一扒。

美国和欧盟已经谈妥了?15%关税!特朗普大打“中国牌”,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一、美欧贸易协议里的那些关键事儿

(一)15%关税下的利益怎么分

美欧这次谈妥了,就用15%的关税税率,像汽车、半导体、医药这些重要的领域都包含在内,不再用以前那种忽高忽低的关税机制了。特朗普政府搞这么个关税“封顶”的法子,给欧盟卖到美国的商品定了个明白的税率,这样一来,既不用怕贸易战闹得更凶,也能让美国的制造业得到稳定的保护。欧盟也答应了,以后要增加6000亿美元来美国投资,还得买7500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这里面液化天然气占了60%还多。这么做,一方面是想让欧盟不那么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另一方面也能给美国的能源大亨们开拓个长期的市场。

(二)非关税方面绑得有多紧

协议里还加了军事装备采购的条款,欧盟要多买美国洛克希德・马丁、波音这些企业的防务产品,让跨大西洋的安全合作更紧密些。在芯片产业上,美国说两周内就把关税政策定下来,要求欧盟打开市场,还得参与到供应链的重组里来,看样子是想搞个“美欧芯片联盟”,来对付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农业方面也弄了个配额豁免的规矩,给美国的大豆、肉类进入欧盟市场提供了方便,这也算是特朗普政府给中西部农场主一个交代。

二、协议背后各方的算盘和分歧

(一)欧盟内部意见不统一

欧盟委员会主席说这协议是“艰难谈判出来的双赢结果”,还强调15%的税率是“现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又说能源合作对欧洲的能源安全很重要。德国总理倒是挺欢迎这个协议,觉得它能避免贸易冲突影响欧元区经济;可法国的工业部长心里就犯嘀咕了,担心汽车关税的安排会让欧盟制造业的竞争力下降。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更是直接批评这协议“不平衡”,说欧盟为了美国的投资付出太多,可能连自己产业政策的自主权都保不住了。

(二)美国的“离岸平衡”玩得溜

特朗普把这协议当成是“美国优先”的大胜利,还暗示这是在给中国施压——通过搞好跟欧盟的经贸关系,形成对中国的“经济包围圈”。英国首相也挺高兴,想借着这个机会,赶紧推进脱欧后和美国的单独贸易谈判,搭个顺风车。美国商务部长还说,以后要跟“三四个国家”也达成类似的协议,慢慢搞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关税同盟网络,这样就能削弱WTO多边贸易体系的影响力了。

美国和欧盟已经谈妥了?15%关税!特朗普大打“中国牌”,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冯德莱恩(资料图)

三、特朗普打“中国牌”的套路

(一)协议谈判时说的那些涉华的话

特朗普宣布协议的时候,好几次都提到“中国因素”,说“欧盟都让步了,说明美国的谈判策略管用,中国也该学学”,但就是不提怎么调整对华关税,就是想在舆论上保持对中国“强硬”的样子。他的心思其实很明显:让中国看看美国和盟友关系这么铁,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同时也为以后跟中国谈贸易攒点本钱。内部有备忘录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考虑把欧盟这套模式用到跟日本、韩国的谈判里,想搞个“印太-欧洲”的关税协作机制。

(二)为啥不能公开对中国妥协

特朗普政府心里清楚,在选举的时候要是对中国“软下来”,肯定会惹恼共和党的基本盘,所以在欧盟协议里一个劲儿地说“美国拿到了大好处”。虽然私下里也跟中国接触,商量部分商品关税豁免的事儿,但在公开场合还是嘴硬,说“不会对中国妥协”,甚至还威胁说要是中国“不配合”,就扩大在芯片、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税制裁。这种表面强硬、暗地里谈判的招数,就是想既照顾国内的政治需求,又能拿到实际的经济利益。

四、中美关系因为这事儿有了新变化

(一)美欧协议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影响

中国现在面临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美欧可能搞技术封锁,协议里关于半导体、医药领域的关税协同,其实就是想给中国设技术壁垒;另一方面,能源市场的份额可能会被挤压,欧盟减少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转而多买美国的,这样一来,中国液化天然气对欧洲的出口就受影响了。商务部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对欧能源出口已经下降12%,这协议生效后,估计情况会更糟。

(二)特朗普的招数和中国的应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说,“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贸易安排”,还呼吁要维护多边贸易体系。实际上,中国也在加快和东盟、中东的自贸区谈判,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升级,就是想抵消美欧联盟带来的影响。经济上,中国可以利用欧盟内部产业的分歧,多跟南欧国家在新能源方面合作;政治上,通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这些平台,说说美欧协议对全球贸易规则的破坏。

美国和欧盟已经谈妥了?15%关税!特朗普大打“中国牌”,无论如何,不能明着对中国妥协


特朗普(资料图)

五、特朗普这招能管用多久

美欧这协议算是特朗普“关税外交”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但里面的问题也不少:欧盟越来越依赖美国的能源和防务,可能会引起那些主张“战略自主”的人的反对;美国国内制造业回流的效果也没达到预期,可因为关税保护,消费者的成本反而上升了。对中国来说,既要小心“美欧合流”带来的短期冲击,也要看到西方联盟的内部矛盾——欧盟不想完全跟着美国对付中国,而特朗普政府这种“交易式”的外交也很难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国际秩序。在“明着不妥协”的表面下,中美欧三方正在进行一场复杂的利益争夺,以后全球经贸格局会变成什么样,就看各方能不能在开放与保护、合作与竞争之间找到平衡点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