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海。网曝一连锁生煎店返聘退休人员做沪语服务员,要求年满50岁,综合薪资3200元/月,提供员工餐,做一休一。

——说句题外话,这家店的生煎我是一直很喜欢吃,味道很正宗,没吃过的小伙伴可以去尝尝。
我认真看了一下招聘内容,说实话待遇不差的。
月工资3200,远远高于上海的最低工资2740,做一休一,工作强度也不算太大,还包员工餐。
关键是啥?
关键是上海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起码也是企业水平,一般来说3000到5000左右,按中间数4000算,加上3200的退休返聘收入,一个月净到收7200,这个收入就算是打工人也是中等水平了。
对于企业来说,社保肯定是逃掉了,要知道这是一家连锁餐饮,我查了一下在上海一共超过250家门店,按一家门店2个服务员算,那么就是500个服务员。
根据上海2025年最低社保基数7384计算,企业要承担的养老1181.44,医疗664.56,失业36.92,工伤14.77,生育73.84,累计1897.7。
那么500个服务员就是95万,每个月!
最重要的是,这么干是合法的!
每个月合法省95万何乐不为?我是老板我也这么干。
其实不单单这种连锁餐饮,我身边开餐饮店的朋友,都开始这么操作了。


后厨的长期员工,他多出几百块钱,员工到手少几百块钱,然后去交社保。
除了厨师这种重要岗位,那种切配,服务员,收银这类低端岗位怎么办?全用上年纪的人。
生意不好的直接关门,要么就是用家里人,不对外招聘了。
也就是说,现在强制社保一上来,低端岗位的数量会被严重压缩,中青年人首当其冲倒霉,他们只能去那种老年人没法做的活,比如重体力或者铁人三项等等。
但是铁人三项现在已经严重饱和,重体力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的,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中青年会离开这些大城市,回老家去。
越是发达的城市,这种矛盾会越激烈。
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这种社保基数高的大城市受影响是最大的,可以想象的是,未来这类城市的人口一定是净流出的。
一个人口净流出的城市或者国家,一定是没有未来的。
而那些小城市又没有足够的产业去承接这些回流人口,所以短期内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新闻:
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加,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的增幅更加可喜可贺,甚至还会大规模庆祝一番。
但是大城市的数据却一再暴跌,可能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已经发生了,北上广深这四个城市在国补期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并没有同比增加,而是大幅降低。
强制社保一来,还会继续降。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好奇,为什么经济好的时候不出台这样的强制政策,现在经济这副鸟样,非要再来一波雪上加霜?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答案的。
我发现在历来的管理模式中,当某种社会现象矛盾非常激烈了,它们第一反应不是立刻缓解,而是继续加码榨油。
最典型的就是房地产,16年明明已经开始显露危机了,但是处理方法却是涨价去库存,用更高的杠杆来解决眼前不怎么高的杠杆。
当事件冲突升级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立刻会迎来180°的折返,各种优惠措施都给你安排上。
比如这两年韭菜接不动房地产了,房价大跌,于是房地产政策各种放水,各种利好购房人(回归正常)的政策都出来了。
现在摆在眼前的有两件事,第一是生育,第二是社保。
可以看到,这两件事的处理方法截然相反。
在生育问题上,它在短期内给了各种优惠,免去幼儿园大班学费,直接给你发钱,甚至还简化你拿钱的流程——这种操作史无前例的,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但是在社保的问题上,却尽可能再“榨一榨”,大有涨价去库存的遗风。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25年的生育率大概率是没法看了,生育矛盾已经升级到没法控制的层面了;第二社保,或者说就业情况可能还没有到街坊传言如此恶劣的地步,依然有“榨一榨”的空间。
等就业率持续恶化,或者中小企业大规模倒闭,社保的问题又将不是问题,财政补贴社保也不是不可能。
总而言之,记住一个规律:
如果还是喊口号的阶段,那么这事情还有的好搞,改变遥遥无期;
到了“榨一榨”的阶段,属于事件中后期了,但是离真正改变还有很远,短期不要奢望;
到了财政亲自下台接盘,说明现实已经没法看了,真正的改变才刚刚开始。
所有事情都可以对号入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