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79年那场不到一个月的战争,越南人纪念为“一代人的牺牲”,本可避免的豪赌,最终埋葬了越南四十年的发展机会。

越南历史学家杨国忠呼吁后人铭记那段历史,当越南士兵喊出“牺牲”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场战争给经济造成的创伤远比战场更深刻、更长久。

越南这一代人承担了痛苦,却最终在经济的滞后中付出了更大的代价。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

越南这个国家,在历史长河中一直与中国紧密相连。越南人读儒家经典、习中国书法,根深蒂固的文化认同本该是和平的桥梁。但历史总爱开玩笑。

19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盯上亚洲的肥肉,用大炮强行打开越南国门。1884年,顺化条约将越南彻底变成法国殖民地。中国虽曾派兵支援,比如黑旗军将领刘永福抗法,但未能阻止越南沦陷。二战时期,日本入侵,越南人又遭受双重压迫。好不容易在1975年赶走日本和美国势力,宣布统一独立后,越南本该像战后日本那样专注重建。

作为邻国,中国在越南的抗法和抗美战争中倾力相助,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中国提供数十亿资金援助越南抗美,包括武器、物资和粮食。中国军队甚至直接协助越南训练部队。但越南统一后,一切变了调。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以黎笋为首的越南领导层在1975年后战略误判,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他们忘了中国曾经的慷慨,反把枪口转向中方。

1977年,越军开始频繁越过中越边境,根据公开历史档案,仅1978年就发生1100多次越境挑衅事件,导致中国边民死伤数百人。与此同时,越南对内大肆排华,1978年前后,约16万在越华人被驱逐出境,财产被没收。

为什么转向反华?因为越南投靠了苏联。苏联想牵制中国发展,双方一拍即合签订苏越友好合作条约。苏联提供军事支持,越南则甘当棋子。黎笋集团误判了形势:一个刚结束30年战争的国家,百废待兴,却急着挑战当时兵力充沛的中国。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1979年1月,中国最后警告越南停止挑衅,但谈判无果。无奈之下,战争成了唯一选择。2月,中国发起自卫反击战,分东西两线进攻越南:东线由许世友指挥,主攻谅山;西线由杨得志指挥,直扑老街。不到一个月,到3月16日,中国军队完成预定目标主动撤回。

短短28天,中方歼灭越军5.7万主力,缴获大批装备,摧毁越南北部90%的军事设施和交通枢纽,却未占一寸土地。战争初衷纯粹: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讽刺的是,越南挑起冲突,以为能捞点好处,却忘了中国一贯克制。但黎笋不反思,这场战争只是十年噩梦的开端。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如果说1979年战争是导火索,那后续的边境冲突就是越南亲手造就的苦果。中国撤军后,越南当局非但不收敛,反在边境制造长期对峙。1979年到1989年,整整十年冲突集中在中越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地区。比如著名的“两山轮战”,从1984年到1989年,双方军队反复争夺制高点,越军一度前线兵力超10万。

越方统计死伤士兵超10万人,中国军人也有数千牺牲,广西和云南烈士陵园长眠着9000多名为国捐躯的英雄。但战争拖得越久,越南输得越惨。

越南专家感慨越打越穷

原本1975年统一后,越南经济基础薄弱:北越靠农业,南越有些工业残余。冲突爆发,越南被迫将资源倾斜到军事: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30%以上,1979年至1985年间,年均军费激增50%。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这直接扼杀了民用经济的生机。边境地区首当其冲:解放军的反击战摧毁了关键工业设施,如北部山区80%的矿山和工厂被毁;交通干线瘫痪,铁路和公路被炸断,物资运输瘫痪;农田因战火荒废,农民逃难流离失所。1979年,越南粮食产量从1978年的1700万吨锐减23%,1980年工业产值仅为1978年的40%。

越南历史学家杨国忠感慨,这耗费了“一代人的青春”。不错,越南士兵付出巨大代价,但这场牺牲毫无必要。那十年本该是经济发展的黄金窗口,1980年代东南亚邻国如泰国和马来西亚,正在掀起出口导向热潮。

泰国通过建设工业园,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马来西亚推出新经济政策搞电子加工。越南却深陷战争泥潭,错失时代机遇。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越南没有工业体系,本来依赖中国援助建设的基础设施全毁了;农业大国根基被掘,农民丢下工具参军,导致1980年代初粮荒频发。战争毁掉大批学校,学生失学,教育重建困难。越南政府本可反思,却固执延续扩张政策。

1979年战争后,越南还在侵占中国岛礁,试图扩大势力。结果是什么?越南从1975到1985年GDP增长年均不到3%,远低于邻国的7%-10%。十年青春换来了十年空白,但这只是个起点。正如杨国忠后来说,历史不该被遗忘,但越南人该记取的是:错误的领导让一代人血白流。

工业上,北部矿产和工厂被毁,导致钢铁、电力等关键产业瘫痪,生产力倒退几十年;农业基础崩塌,边境农田荒废持续到1980年代中期,粮食短缺引发饥荒和难民潮,1981年联合国报告称越南平民流离失所者超50万人。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更糟的是,战争迫使越南优先军工,1979年后,国家预算30%用于国防,挤占教育和医疗资源。越南历史学家杨国忠点破真相:“这代人的牺牲”换来的是发展断崖。1986年黎笋去世前,越南才意识到错误,推行“革新开放”改革,但已晚了十年。

如果1975年后越南领导选择和平而非挑衅,经济腾飞本可早来四十年。但历史没有如果,教训该永远铭记。

越南历史学家杨国忠在近年讨论这段历史时,强调“必须记住一代人的牺牲”,但他更深层的警告是:不客观面对历史,灾难可能重演。

杨国忠指出战争“对双方都有教训”,但越南的教训更惨痛,越方因扩张野心葬送发展机遇,而中国自卫反击只为捍卫底线。2000年后越南的复苏正源于直面错误。

越南人谈中越战争:一代人的牺牲和贡献,换来的是40年的经济滞后

1986年黎笋去世后,越南开启“革新开放”改革,像中国一样拥抱市场化,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2007年越南加入世贸组织。2000到2020年,GDP年均增长6%-7%,逐步赶上东南亚步伐。经济腾飞的契机正是越南利用自身优势:劳动力成本低,土地便宜,吸引外资涌入。

但这转机来之不易。越南花了40年填平战争留下的大坑,2020年人均GDP突破3500美元,仍落后于泰国。

杨国忠坚持历史教育,但如果只片面纪念“英雄”故事,而不批判政策误判,就如他说的“误导国家方向”。

越南人纪念1979年战争,哀叹四十年经济滞后,但核心问题是:谁来为那代人的牺牲埋单?战争绝非偶然,而是越南领导层错误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愿越南记住真相,别再重蹈覆辙。战争无赢家,和平才是永恒的财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