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联合国大会,讲台上突然“变天”了。往年一向讲求“客气外交”的场合,竟成了公开“掰手腕”的战场。
巴西、法国、哥伦比亚三位总统接连发言,不约而同地把矛头对准了美国总统特朗普,言辞犀利、毫不遮掩,一场“硬刚”在全球目光下上演。
而就在这场外交“火药味”尚未散尽之时,中国宣布放弃在世贸组织的“特殊与差别待遇”,一句话不带火气,却掀起了另一场国际舆论风暴。
看似两件事,其实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世界变了,美国不再一家独大,新的规则正在路上。
一场连番“开火”的讲台秀,美国不再“说了算”
今年的联大一般性辩论还没开完,场内气氛已经透着一股子不对劲。第一位登台的,是巴西总统卢拉。他没有寒暄,没有铺垫,开口就点了美国的名。
“我们不能接受某些国家,动辄以自由的名义对他国实施单边制裁。”卢拉话音刚落,代表席间就响起了第一波掌声。
而这“某些国家”,谁都知道指的是谁。更直接的是,卢拉公开抱怨美国对巴西铁矿出口加征高额关税,直言这是“不折不扣的贸易霸凌”。
数据显示,仅此一项,已让巴西损失超过42亿美元的出口额。
这不是简单的贸易争端。卢拉所提的“全球南方”概念,才是他真正的用意。他用这次发言,站上了发展中国家的“话事人”位置。
世界银行的报告早就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对国际贸易规则的不满积压已久,而卢拉只是把这股子怨气搬上了联合国的大讲台。
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在联合国大会站上了讲台,他没有点特朗普的名,但话锋一样凌厉。他强调联合国的不可替代性,批评“某些国家”破坏国际合作,公开支持欧洲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做法。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在会后评论说:“这是法国对美国的正面回怼。”
马克龙这番讲话,显然不是一时激动。他要的不只是口头胜利,而是要为法国和欧盟争夺全球事务中的主导权。
欧洲一直在寻求“战略自主”,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早已令欧洲诸国心生戒备。马克龙的发言,是法国立场的公开声明:我们不愿再做美国的跟班。
但最爆炸性的,还是来自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他不仅表达了对美国“禁毒军事行动”在加勒比造成平民伤亡的强烈不满,甚至在发言中呼吁国际社会对特朗普展开调查。
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在拉美最稳定的盟友之一,如今却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公开“翻脸”,这可不是小事。
佩特罗的指控,直指美军在未经当地政府充分授权的情况下擅自行动,导致伤亡。他引用了半岛电视台的调查数据,指出“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目标为毒贩”,并质疑美国是否仍然把拉美当成“后院”。
这三位总统的发言像连珠炮,直击一个共同主题:美国说一不二的时代,正在被打破。
特朗普强势演讲,换来的却是“孤单掌声”
面对接连“开火”的三国总统,特朗普没有退缩——但也没有试图和解。他的演讲长达57分钟,是近20年来美国总统在联合国发言中最长的一次。然而,这场演讲更像是“竞选集会的翻版”。
CNN对其演讲内容做了逐句事实核查,发现其中包括多处夸大与失实,例如“全球经济因美国而增长”“联合国已经被滥用”等说法,显然更偏向向国内选民传递“强人形象”,而非寻求国际共识。
他公开批评部分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并点名“某些南美国家”在毒品问题上“失职”,还称“巴西的出口政策对美国工人构成威胁”。这番话不仅没有缓和矛盾,反而像在火堆上添柴。
但这场“独角戏”,并未赢得多少掌声。相反,在卢拉、马克龙和佩特罗发言时,会场内掌声频频,甚至有代表起立致意。
而特朗普发言时,除了美方代表和几个传统盟友鼓掌外,其他代表多为沉默或低头记录。
这种对比极具象征意义。在一个讲求共识与协作的场合中,把国内选战语言直接拿来当“外交辞令”,不仅显得格格不入,还让美国的国际形象受损。
更深层的问题是:为何三国领导人选择在这样一个场合“硬刚”?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再“吞声忍让”。
特朗普的外交风格直接触碰主权红线,挑战国际规则底线,甚至影响到各国国内政治生态。如果不正面回应,不仅失去国际立场,也难以面对本国民众。
这场“口水战”的背后,本质是美国硬实力依旧强大,但软实力——也就是别人愿不愿听你说话、跟你合作的能力,正在大幅缩水。
中国放弃特殊待遇,不靠优惠靠实力上场
就在这场美拉美、欧美激战正酣之际,中国外交部代表宣布:中国将主动放弃在世贸组织中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与差别待遇”。
这句话没几人高声喊,却在国际媒体圈掀起不小波澜。
什么是特殊与差别待遇?简单说,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规则中享有的一些“照顾政策”,如更长的过渡期、更低的关税减让比例。
中国过去二十年一直享有这些待遇,但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跃居全球第二,美国一直指责中国“占便宜”。
特朗普在过去几年中多次公开要求WTO“重新认定中国身份”,声称“不能让一个全球出口第一的国家继续拿发展中国家的优惠”。而中国这次主动放弃,等于提前“拆弹”——不给你口实,也不给你借题发挥的机会。
这不仅是回应,更是一次主动出牌。中国此举释放的信号很明确:我们不靠优惠上场,而是靠实力正面应战。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降待遇”的行为,在国际上极其罕见。它告诉世界,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被照顾的新手,而是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成熟力量。
从策略上讲,这也是一次形象塑造的机会。美国退群毁约,口水战不断;而中国,则选择通过制度内改革来增强自身合法性和公信力。
从长远看,这也是一次战略转型。中国并未因此“脱离”发展中国家阵营,而是试图通过“以身作则”来带动一批“全球南方”国家共同推动贸易规则现代化。
中国2024年人均GDP已突破1.5万美元,基本接近全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放弃“照顾政策”也符合经济现实。
一个讲台,两种未来
这场联合国大会,表面看是几段言辞激烈的演讲,实则是一场外交格局的“试镜大会”。
三位总统公开挑战特朗普,标志着美国的“老办法”正在失效;而中国则用一个技术性动作,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国际地位的新定义。
一个在大声喊话,一个在默默转身;一个在制造对立,一个在谋求共识。
这场“不寻常的一幕”,将成为全球政治版图重绘中的一个注脚。美国若继续走“单边独行”的老路,只会加速“孤岛化”;而中国,若能继续稳扎稳打、少说多做,或将在全球治理中赢得更多主动。
不是谁话多谁就赢,而是谁走得稳,谁能带着别人一起走。未来的世界,不再是谁最强,而是谁最被需要。
信息来源:
中国在世贸谈判中将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外交部作进一步阐释——2025-09-24 16:00·北京日报客户端
卢拉在联合国当面内涵特朗普:巴西的主权不容商议——2025-09-24 00:50·观察者网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