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三环那座中间镂空的大楼还是老样子。荷兰设计师说当初设计有隐喻,现在没人记得了。每天总有游客举着手机在楼前拍照,旁边奶茶店排队的人比楼里上班的人还多。

这建筑盖了五年,花了五十个亿。刚建成时有人说像裤衩,有人说像扭麻花。专家当时担心结构不安全,到现在也没人敢说到底安不安全。但游客倒是每年都不少,节假日人挤得连围栏都靠不近。

央视大楼被叫大裤衩,外国设计师承认有隐喻,北京人现在怎么看?

楼里大部分是央视办公室,进不去。想去参观得提前好几天预约。保安总追着翻围栏拍照的人赶,说不让拍特写。但短视频平台天天有人拿大楼当背景搞笑,没人提那个什么隐喻的事。

当初建楼时吵得很厉害,有老百姓觉得五十亿太贵。现在倒好,楼周围的房价因为这个地标涨了不少。附近中介说这楼虽然难看,但确实带动了地皮买卖。

楼里员工抱怨电梯永远等不停。设计师后来解释过镂空设计是为了让部门交流方便,结果大家嫌走路远都不去其他楼层。新盖的办公楼都回归正常造型了,谁也不敢再整这么复杂的。

央视大楼被叫大裤衩,外国设计师承认有隐喻,北京人现在怎么看?

晚上散步的大爷说这楼建好十几年了,北京人早习惯了。年轻时候总觉得花钱糟蹋,现在看着也凑合。胡同口的老头老太太凑一起闲聊,还拿这楼当例子给晚辈讲"歪打正着"。

维护费每年几百万,光擦玻璃就得请专业队伍。去年刮大风把外围墙广告牌吹飞了,差点砸到楼下便利店。后来加装了更多监控摄像头,现在想从各个角度拍全楼基本不可能。

外国人旅游团来这儿必打卡,导游讲这是当代建筑代表。本地人带外地亲戚来看,最后都要说句"这就是央视大楼",生怕别人真叫裤衩。但小孩游客压根不在乎名字,觉得造型新奇就行。

央视大楼被叫大裤衩,外国设计师承认有隐喻,北京人现在怎么看?

周边商场现在租户换过三波,奶茶店始终满员。上班族午休过去买饮料,顺带拍张照发到公司群里。拍照的人举着手机围着楼转圈,就跟绕着纪念碑似的。

这些年没人再提当初那个设计隐喻。政府没打算改名字,游客图新鲜来拍过就不来了。楼里的中央空调坏了两次,维修期间员工临时搬去隔壁写字楼办公。

如今这楼白天车流声大,夜晚灯光亮起来倒是有模有样。外卖骑手经常在围栏外等人,顺便当背景拍工作照。楼顶信号塔天线常年旋转,跟下面的纷争没什么关系。

央视大楼被叫大裤衩,外国设计师承认有隐喻,北京人现在怎么看?

楼还在那儿立着,名字没改,监控装得更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