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千古清官的代表,包拯这个名字即使置于当今,也依然人尽皆知。他铁面无私、廉洁奉公的高洁形象,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话题。然而很多人都以为,包拯不过是出身普通的枭雄,有着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其实,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世。
       包拯,原名包拯,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的祖上已经是第三代的进士出身,在朝中任官,家境优渥。父亲包湘离担任过国子监助教,地位崇高。
       这样的环境,本该培育出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然而,包拯却违背了家族的期待,成就了另一番事业。究其原因,这一切都源于他骨子里对父母的孝顺。


       一、破家为国,不忘孝道
       包拯自幼天资聪慧,又在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老师钱若水曾评论道:“拯聪明睿智,学业优异。他对古籍了解广博,很有学问。他的文章洗炼流畅,意境开朗,是真正的好句子。”
       这样聪明的包拯,自然也对功名心仪已久。宋仁宗天圣二年,朝廷开科取士,这就是他实现理想的大好机会。当年,包拯果然高中进士,大义凛然的他终于可以回报父母,报效国家了。
       然而,老天爷开这种玩笑。就在包拯高中之时,他的父母已经颐养天年,身体虚弱。包拯心中五味杂陈,进士及第本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此时却成了他的心病。“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话道尽了包拯对父母的孝心。为了不让他们操心,包拯选择推辞官职,回家陪伴父母。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包拯本可以早早仕途顺遂,功成名就。然而他却心甘情愿停滞不前,只为完成作为儿子的本分。
       在父母需要他的时候,他选择回家;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他才前去报效。这份担当与境界,让后人由衷敬佩。包拯是真正体现“破家为国”的人。


       二、清廉无私,铡刀挥舞惨烈
       直至父母过世,包拯才正式出任潭州推官。这一去就是三年,他勤勉廉明,深得民心。任满后,包拯回到朝中任职。很快,因为政绩突出,他被擢升为河北转运判官。
       这一转,就是包拯仕途中最辉煌的时期。在河北任上,包拯首创“明堂公断”的先例。所有案件都要当堂审理,一切程序公开透明,决不私下圈花。清官就是要干净利落,铁面无私。


       在他的铁腕子下,贪官污吏无处遁形。短短一年时间,开封府的陈设就增加了三口大刀——斩妖除魔的利器。它们分别标榜:“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可以说,这三口利刃就是包拯清廉形象的缩影。它们乘骑在包拯的公正与忠诚之上,为百姓匡扶正义,使天下重新明亮。这个时期,开封府称得上是包拯的巅峰之作!


       三、布施棺材,为穷人着想
       然而好景不长,在任满三年后,包拯离开了开封府。他仕途的余热,已濒临尾声。在担任余下几个小官之后,包拯便金盆洗手,隐居故乡,专心著书立说。
       至此,他“青天”的正义之光,渐渐黯淡。临终之际,包拯为自己准备了21口棺朐,防止奸人盗墓。然而实际下葬时,却只用了1口。


       那其余20口棺材去了哪里?原来,它们都被包拯赠送给了边远穷乡,帮助那些买不起棺材的可怜人。虽然功成名就,但包拯依然怀有爱民之心。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老百姓着想。
       正如他生前所说:“我带不走的东西,就留给有需要的人。”这份慷慨仗义,足以打动每一个读者。我们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包拯值得“千古清官”的美名。


       四、37字家训,影响千年家风
       包拯虽然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金山银山,但他留下的遗产更加宝贵——那就是37字家训。这37字家训便是:“后世子孙有犯赃滥者,不得放还本家。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简单的字里行间,却道出了他对后人最殷切的期盼:一定要廉洁正直,绝不贪污受贿。这一家训,成就了包氏一族千年不变的家风。世世代代传承堂堂正正的精神,影响深远。
       包拯第二十九代孙包玉刚,就是这正气的传人。在殷实家训的熏陶下,他继承了包拯正直优秀的品格。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商业头脑,在香港创业积累巨额财富,成功跻身四大富豪之列。


       甚至由于生意红火,资产规模之大,都让“超人”李嘉诚自叹弗如!作为包拯家族新一代的领军人物,包玉刚堪称是老祖宗的好学生。他发扬光大了“廉洁正直”的家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族训。
       这就是37字家训的力量!它使一代又一代包拯的子孙,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日日警醒着自己的品行。正如老祖宗所说:“要让包拯的血脉永远正义,代代传递下去啊!”


       五、渊源流长,包拯的家世并不简单
       通过上文,我们大致了解了包拯的家世渊源。但其背后故事,远不止于此。相传,包拯祖上原本是一个“包”姓掌柜,后来考中了秀才。他的曾孙包湘离就是包拯的父亲,出任过国子监助教,极富权势。
       这样看来,作为三代官宦世家,包氏家族的声望之高,权势之大可想而知。他们世袭的官职,深深植根于这个封建时代的特权阶级。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包拯作为这个家族的后裔,却没有沾染上任何权贵气息。他没有去谋求更高权力,而是选择从政清正,只为造福老百姓。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可谓是难能可贵。正因为有了这仗义执言的包拯,人们看到了一个清廉官场的可能。
       也正因如此,包拯这棵“麻辣烫”,才会在历史长河中绽放璀璨光芒。他以自己的正气,证明了家世大环境并不能左右一个人的品格。这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启发与鼓舞。


       结语
       我们重新审视了包拯的家世渊源。他并非出身普通,而是显赫官宦世家的子弟,受过良好教育。然而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包拯没有因此沾染上丝毫权贵气息。
       他先为父母守孝,后为民除害,一生清正廉洁。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大丈夫风骨。这份担当与气度,超越了时代的限制,任何权势都无法撼动。


       正是有了这样的包拯,一个铁面无私的清官,这个乱世才焕发出了正义的光芒。人们时常感慨,千古清流只在书中寻。
       其实不然,包拯本人,就是人民心中最正的那柄尺子。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正义,这份正气代代相传。直至今日,依然犹新,值得我们敬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