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曾经,许多人都奉行这样一句话:“我命由我不由天”,然而,世界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持以同样的态度,有些人生来便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只能随风漂泊,一生流浪,就好比本文的主人公——爱新觉罗.溥仪,一生任人摆布,听天由命,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当然,在他的身上,也依然有着许多传奇故事。

01 溥仪出生于1906年,如果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这一年距离民国时期也仅仅只有六年之久。在他2岁的时候,光绪皇帝病重去世,由于没有子嗣,便将溥仪作为继承人,继承了大清王朝的皇位,年幼的他从未选择过这样一条道路,却又不得不开始肩负起治国的重担。 此时的大清,早已经是名存实亡,破败不堪,如同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接手也只是延续大清朝的年限而已,可是,他却将这一事业当成人生的目标,誓要重整大清。只是,凭借他一己之力,又怎么可能做到呢?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就此在历史上画上了句号。虽然清朝结束了,但民国支持溥仪继续居住于故宫,且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本来日子就这样度过,貌似也无可厚非,殊不知,这只是一个灾难的开始。

1924年,冯玉祥带兵攻入紫禁城,强制溥仪离开故宫。由于事发突然,溥仪来不及收拾任何东西,准确地说,压根就不让他们收拾。 虽然没有收拾过多的财物,但溥仪依然暗藏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一件被他缝制在棉衣之中带出宫,在未来的26年中不离不弃,现在已经算得上是“国宝里的国宝”。那么,这样一件东西是什么呢,为何如此受到溥仪的青睐和重视? 02 “田黄三联玺”。据史料记载,此玉玺是乾隆皇帝在梦中遇到玉皇大帝送给他的,醒来之后便四处寻觅,最后一位福建的官员进献一枚黄石,乾隆大喜,称就是此物。随即便命令大工匠雕刻成玉玺,取名“田黄三联玺”。

玉玺的小巧可爱,加上有神话故事的因素,乾隆异常喜爱,每晚都放置在枕边,久而久之,便成为了大清镇国之宝,一直流传至溥仪手上。 溥仪离开故宫后,过上了四处流浪的日子,由于没有经济来源,便开始将为数不多的珍宝变卖,可是,即使是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溥仪依然保留了这块玺石,不愿出售,或许在溥仪看来,这是一件圣物,再者,将它作为一个寄托之物,将自己无法言语的苦难付之于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改头换面,迎来了新时代,溥仪在此期间曾出任过满洲国的皇帝,后日本战败,又逃往国外,最后被看管收押,进行劳改。这一次的改造,给予了溥仪全新的认识,他再也不做复辟王朝的美梦了,渐渐融入新时代的生活。

03 随后,中国迎来了又一次的挑战,溥仪想着为新中国出一份自己的力,但是身无分文的他,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作为,思来想去,便将自己带在身上26年之久的“田黄三联玺”上交给国家。现如今,这块玺石依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北京博物馆之中,价值无法估量,被相关专家称之为“国宝中的国宝”、“顶级国宝”。 不得不说,溥仪在劳动改造营受到的教育还是非常不错的,能够将一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玺石交付国家,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他最大的改变,其次,二十余年的颠沛流离,历尽艰苦的生活,受尽列强的威逼利诱,经历未知的逃亡生活,依然不愿交出,最后却是无偿献给国家,让国宝落叶归根,实属不易。

结语 时代在变化,封建王朝的消亡是必然的,它无法抗拒历史的步伐。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从2岁离开父母,进入皇宫,便开始了这一切,直到新中国的建立,才迎来自己人生的曙光,这足以证明,每个人都无法逃离时代的洪流。 对溥仪来说,成为一名普通的百姓,也是他一生最好的归宿,不再背负王朝的命运重担。最后,还是对溥仪的上交行为感到欣慰,但凡他的信念动摇一丝,国宝将流传国外,不知所踪,那么,这将是中华五千年不可挽回的损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