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故事最初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在报刊上,这种高压的创作方式必然会让创作者写出一些“想一出,是一出”的设定,所以故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前后设定不一的地方,这也是金庸后来两次改书的原因。 但即便是两次修改原著,金庸的故事中依旧留下了不少悬念未被揭晓,比如《天龙八部》中三位主角之一的虚竹后来的去向就成了谜。
(虚竹、萧峰剧照) 无论在哪个版本中,萧峰都是在宋辽大战结束后便自行了断了,而段誉则是当了四十年皇帝之后选择出家,至于虚竹,书中则没明确交代。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一个重要角色的结局自然是应该被交代清楚的,如果没交代,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埋伏笔,二是结局过于残忍,作者不愿提及,虚竹属于哪一种情况? 一、《天龙八部》结束之后 宋辽大战结束之后,段誉和虚竹依依惜别,在那之前,虚竹还特意将梅兰竹菊托付给段誉,从表面来看,似乎是虚竹有了隐退之意,但事实并非如此。 虚竹送出梅兰竹菊不过是因为这四个小妮子有心嫁给虚竹,而梦姑自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她先主动将自己的婢女晓蕾送给段誉,虚竹自然也不能不做出些许表示,于是梅兰竹菊就这么被交给段誉了,但很明显,灵鹫宫中还有不少宫女。 而且新修版中明确提到了虚竹在萧峰赴死之前是得到了义兄传授的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萧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虚竹代替自己完成丐帮武功的传承。
(虚竹剧照) 而虚竹也的确不负萧峰所托,只是虚竹传功丐帮少年的举动是在《天龙八部》结束多年之后。 原著是这么说的:“过得多年,丐帮中出了一位少年英雄,为人稳重能干,人缘甚佳,群丐公议,推之为主。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从这里来看,虚竹自然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继续当着他的“灵鹫宫主人”,并未退隐,这也是奇怪的地方,虚竹没退隐,后来的他为何去向不明? 二、无人提及的灵鹫宫 之所以说虚竹去向不明,是因为《射雕英雄传》中已经不见灵鹫宫势力的存在。 你可能要说了,金庸先写的《射雕英雄传》,那时候压根没构思好虚竹这个人物,自然也没构思好灵鹫宫相关的剧情,所以这个时代没有灵鹫宫也实属正常。 这种说法在连载版和三联版中或许成立,但新修版中却不成立,因为新修版中明确提到了虚竹的事迹。
(丐帮剧照) 比如这段描述:“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这掌法传到洪七公手上,在华山绝顶与王重阳、黄药师等人论剑时施展出来,王重阳等尽皆称道。” 可见射雕时代的群雄都知道虚竹这位高人,金庸若有心交代虚竹和灵鹫宫势力的去向的话,只需要一句话即可,而他没写明这段设定,这就十分耐人寻味了。 不过结合书中的细节来看,虚竹极有可能是与一位魔头同归于尽了。 三、沉寂一时的邪道门派 灵鹫宫原本不是什么正道门派,可当虚竹成为灵鹫宫主人之后,灵鹫宫的那帮人便也顺理成章地成了正派,而虚竹作为“后天龙时代”实力最强的正道高手,武林中若有邪魔外道作乱,你说他该不该出手制止?自然是要出手的,而这也为虚竹之死埋下了伏笔。
(张三丰剧照) 其实从“后天龙时代”的武林格局来看,这个时代是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击败虚竹的,当年的“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也就只剩下段誉和虚竹这“二挂”活跃于武林之中了,段誉又不爱习武,所以他与虚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可以说这个时代就是虚竹一人独大,既然如此,谁能杀他? 一个人或许没法杀了虚竹,但一个庞大的势力却有可能,笔者所指的那个势力就是明教。 明教历来都是邪魔外道,只是后来张无忌成了教主他们才有所收敛,与正道门派联合起来,不过天龙时代有明教这个势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 《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遇上常遇春时就发出过这么一番感慨:“,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宋朝以降,官府对魔教诛杀极严,武林中人也对之甚为歧视,因此魔教教徒行事隐秘,守规吃索,却对外人假称奉佛拜菩萨,不敢泄露自己身份。” 从这里不难看出一个事实,明教自唐朝以来就一直在武林中作乱,显然天龙时代和后天龙时代的明教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他们一直在祸害武林。
(明教剧照)
他们在天龙时代沉寂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高手如云,而到了后天龙时代,群雄沉寂之后,他们便重出江湖,作为正道门面,虚竹自然不能坐视不理,可想而知,虚竹会带着灵鹫宫及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去征讨明教,为武林除害,只是明教势力庞大,虚竹独木难支,最终双方斗得两败俱伤,灵鹫宫势力就此覆灭,而明教也遭受重创,在“双雕”时期彻底沉寂,直至《倚天屠龙记》时代才重新崛起。
如此一来,诸如“虚竹的去向”、“灵鹫宫的覆灭”、“双雕时期明教沉寂的原因”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