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军打仗,除了骁勇善战的将领,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充足的军备粮草供给之外,懂得排兵布阵的人才亦是重中之重。

只有做好前期完善的战略部署,才有可能让战事获得成功。

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军事装备和战士补给都远逊于敌人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意志,势不可挡的气势获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的将领懂得排兵布阵。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领导人走了这样一步棋,将陈毅从华野调往中野任第一副司令。

改变战略:陈毅无职可任

1947年6月底,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进攻阶段,此时刘伯承、邓小平已经率领晋冀鲁豫大军一部千里挺进大别山,顺利完成任务,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一部也顺利到达了鄂豫陕边区。

但是在一段时间内,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中原战场上形成了僵局。

为了进一步打破这种局面,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决定,派遣若干纵队南渡长江,调动国民党军,从而减轻中原战场的压力,这个计划被称为南渡长江计划。

但这个计划没有立即执行,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蒋介石此时从山东和陕北调兵回援中原,给我党在中原的部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虑搁置之后,从当年的10月中旬开始,中共中央开始重启南渡长江计划。

1947年12月上旬,陈毅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参加中央十二月会议,第二年一月份,毛主席和陈毅在陕北进行了多次促膝长谈。

他离开杨家沟时,毛主席还亲笔写下了一份手令交给他:任命陈毅为东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此外,东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这个职务,则是由粟裕担任,与此同时,粟裕还要兼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这个职位则给叶飞来担任。

这一部署等于是将渡江跃进计划的战略方针和方案彻底确定了下来。

随后陈毅便回到部队与粟裕会合,但在华野一兵团的高干会议期间,粟裕却提出,他要改变中央已经决定的渡江跃进战略。

陈毅一时之间感到不能理解,粟裕却劝他稍安勿躁,在陈毅前往陕北开会的两个月里,粟裕又对全国当前的战局做了细致而深入地分析。

他对陈毅说,我军如果不能在中原先打几个歼灭战,大量消灭敌人主力就急忙跃进江南,未必能达到南渡长江计划所设想的把“变江南为中原,变中原为华北,胜利就来了”这样的可能。

在无后方作战的情况下,我们势必会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而被迫转战江南数省,这样的损失不会少于五万人。

陈毅听了他的话之后陷入沉思,粟裕又开口说道:

“把到江南游击要付出的5万人伤亡减员的代价用在中原战场上,完全有把握歼灭敌人三十几个整编师10万兵力。中原以至全国的战局都可能改观!”

陈毅彻底被粟裕说服了,4月18日,粟裕在陈毅的鼓励之下,狠下心来给毛主席发了一封三千多字的电报,希望毛主席能够改变战略。

毛主席在收到粟裕的电报之后,深思熟虑了一晚,后来亲自拟了一封电文,电文中写着为商量行动问题请粟裕和陈毅到中央来开会。

战役不等人,战机可能就在一瞬之间,收到电报的陈毅和粟裕二人火速赶去和毛主席会合。

1948 年 4 月 29 日,陈毅、粟裕到达西柏坡,4 月 30 日至 5 月 7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在城南庄召开。

经过中央的商议过后,毛主席决定:华野应继续依托中原、华东两解放区,会同中野作战;4到8个月内,粟裕部队暂不去江南作战略机动,先加入中原作战,以便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粉碎敌人在中原的防御体系。

既然渡江跃进的计划在四到八个月内都不会重启,那陈毅“东南野战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这个任职,一段时间内也不必去赴任了。

但陈毅没想到的是,不必任东南野战区的职务,中原战区却给了他个空缺。

中原战场:从正职到复职

1948年4月,也就是决定暂缓南渡长江战役的这一个月,中原解放区下属的江汉军区与国民党新编第十七旅激战了起来。

这一战的主要目的是粉碎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五师驰援豫中的企图,也是为了让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野战军一部能够在豫西安心作战。

这次的进攻迫使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五师折回西援,巩固和发展了江汉解放区。

此时中原地区急需指挥能手,陈毅在东南野战区的职位搁置下来之后,毛主席又找他来谈了一次话。

毛主席和陈毅说,中央现在研究了当前两个最大的战略区的辖区和人选问题。

这两个大区,就是即将成为我党主要基地的华北和关系到南中国是否能够顺利解放的中原地区。

中原地区幅员辽阔,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听到这里,陈毅心中隐隐已经有些感觉,可能毛主席是要调他去中原战区。

还未等他想清楚,毛主席又继续说了下去,因为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所以我军防守的压力非常大。

最近中原局得到刘伯承和邓小平深感领导力量的严重不足,他们两个分身乏术,非常需要将才前往中原支持他们。

这几天几乎每天都会收到中原局发来的电报,请求中央指派重要领导干部来负责,来增强。

中央考虑到中原的极大重要性, 考虑到华野主力实际上已和中野密切配合在中原作战,所以决定调陈毅、邓子恢到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

于是在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以及人选的决定》。

在此《决定》中的第六项写道,除了华中解放区现在所拥有的辖境地外,凡是陇海以南地区以及长江以北至川陕边区都是属于中原解放区。

此外,还写道:中原中央局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十二同志为委员。在中原局下,成立豫皖苏分局,以宋任穷为分局书记。

第七条补充规定:刘伯承为中原军区及中原野战军司令员,邓小平为政委,陈毅为军区及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陈毅仍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及政委……苏北兵团仍属行东军区建制,但在作战上受华东野战军指挥。

1948年5月开始,中原野战军的主力先后发起了宛西宛东和襄樊战役,并且配合华东野战军的鱼洞战役。

中原的动静吸引了国民党的主力军,故大别山、江汉、豫西、陕南等军区的压力明显减轻,剿匪、消灭反动派的行动逐渐开展了起来。

中原的局势有了明显的改观,所以陈毅之所以被调到中原解放区,也肩负着巩固解放区的任务。

因为刘邓大军转至中原之后,发现中原地区并不安定,但在敌情严重而我方又尚未建立根据地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贸然剿匪、打土豪,不然会脱离群众、搞乱地方经济,使得部队的生存陷入困境。

于是,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他们确定要以开展政治为主、军事为辅的强大攻势,坚决打退反动派的进攻,宣传政策,依靠群众,瓦解敌人。

军区报告剿匪经过说:“(剿匪)首先是军事与政治交互运用,互为因果,直至彻底消灭土匪。”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豫西歼灭了土匪3199人,瓦解土匪1430人,基本解决了危害多年的土匪问题,稳定了豫西的局面。

外部问题正在有序解决了,但是我们组织内部却产生了一些新问题,中原当时的各军区都一致反映:地方干部太少,素质差,是影响新区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

桐柏军区向邓小平报告说:

“邓(县)南三区某区队,全队干部只有一个排长,这个排长南下时还是一个理发员,不识字,不能上课,也不会讲话。

襄阳五区某区队五六十人,只有一个排长兼支书,此外再无政工干部,这个排长在南下时,还是一个通信员,汇报工作时只说得出该连的人数、枪数,此外什么都不知道,连有几个党员都不知道。”

“地方武装的干部极少极弱,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中原各军区也尝试过以轮训的方式培养干部,以解决目前的需要,但速度太慢,供不应求,根本无法彻底解决需求。

所以这就出现了上述的毛主席与陈毅再次谈话的一幕,陈毅此次去中原军区任职,除了他个人作为重要领导干部去帮助刘邓二人工作之外,还需要带领中央从华北抽调的四千七百多名基层干部,去支援中原军区的干部缺口。

5月10日,陈毅和邓子恢离开了中央驻地,于6月中旬到达了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豫西宝丰县北张庄村。

刘伯承和邓小平已经在那等候已久。

简短地寒暄过后,刘伯承和邓小平向陈毅等人介绍了中原局势,刘伯承对大家说:

“我们要将中原地区建设为向南继续大进军的巩固基地,……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结合武装斗争,建立地方武装,建立军区、军分区一套。主力打击敌人,使我们的主力军不断扩大充实,成为兵强马壮的大军,向南进攻。”

不久后便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长篇报告,强调了新区政策,指出:

“我们的策略原则,就是毛主席的七句话,必须要记住。前四句:‘争取多数,打击少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后三句:‘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陈毅也在会上作了讲话,传达了毛主席从政治、军事、经济等五个方面做的敌我对比,肯定中国革命一定能够在我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全国胜利。

会议开完之后,陈毅迅速加入了解放战争南线的协调和指挥的中枢当中,带着他的任务,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组织华野和中野协同作战,让两个野战部队联合起来,也是毛主席派遣陈毅赶往中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毛主席和陈毅谈话到末尾,毛主席还问他,由正职变成了一个副职,心中会不会有什么意见。

但是陈毅却坚定地摇头,表示自己一切都听中央调遣,不管是担任什么职务,总是因为这个职务非常需要自己来担当,那么不论是正职还是副职,重要性都是一样的。

毛主席将陈毅调来中原军区实在是一步好棋,当时中原军区土匪势力猖獗,加上版图又大,虽然某些地区的土匪已经清理完毕,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仍然有土匪困扰。

而陈毅是中共的老资格军区司令了,对付反动派、土匪、特务是行家里手。

面对剿匪行动,他首先抓思想发动,在各种场合强调剿匪是军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强调对于巩固解放区,增强人民力量和准备大歼灭战场的重大作用。

陈毅到中原地区任职,虽是正变副,但却是给中原战场带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我是革命的一块砖

在现在这个年代,如果有人任职调遣,从正职变成副职,心中难免会有不平,甚至对上司颇有微词。

但是在革命年代,我党的优秀将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职位大小,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拼尽全力为革命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决战 中原西南解放战争 1945-1951》书籍

《国共两党逐鹿中原战场》党史博览. 2012,(07)

《陈毅在中原、淮海战场》党史博览. 2010,(05)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