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很多基层地区财政收入减少,很多普通公务员、事业编的待遇受到一定影响,工资收入也相比之前有了一定下降,有些地区下降还是非常明显的。作为机关事业单位的普通职工,在干好自己的本职之后,能不能从事一些副业呢?即使不奢望像当年明月一样通过副业实现财富自由,也希望多赚一点收入来贴补家用呢?常见的副业如写作、报备的下班跑滴滴等,但也有些副业,看起来合法合理,但实则已经违纪违法了,如通过内幕消息去炒股等。

今天,我们结合当前党纪法规和当地工作实际,说一说,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禁止从事的4种副业?

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禁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干这4种副业!


一、违规“挂证” 取酬,常见的如一级建造师、造价师等虚假挂靠到公司并领取报酬。

这个”挂证”取酬在十几年前其实是比较常见的,尤其在房地产和基建行业高速发展的年代,很多建筑公司企业为了保级升级、参与投标、减少开支,也愿意让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前来挂靠。而机关事业单位很多职工,学历较好,学习能力强,通过相关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证书的概率也相对较高,通过后将相关职称或者证书挂靠在企业,就能获得一笔可观的挂靠费,在很多人看来都是“双赢”的事情。至于挂证的收入有多高,我们以一级建造师为例,当年在行情好的时候,一本一级建造师的挂证费用相当于很多普通职工一年的工资收入。

但“挂证”取酬不仅是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其实自身也会有非常高的法律危险,如2009年某地楼倒倒事件的女项目经理陆某某,就是典型的挂证经理,后面被追究刑事责任,被判有期徒刑三年!

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禁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干这4种副业!


二、借“理财”等名义从事营利活动,常见的如利用内幕消息,违规炒股和购买理财产品。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对于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买卖股票或者进行其他证券投资,在国(境)外注册公司或者投资入股,利用参与企业重组改制、定向增发、兼并投资、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工作中掌握的信息买卖股票,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通过购买信托产品、基金等方式非正常获利的,按照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其实这一条,对于多数的普通公务员和事业编来说,基本上很难有机会或者途径获得有价值内幕消息,但是“虚假”的二道消息反而满天飞,所以多数普通公务员、事业编很难从事上述违规副业的。


三、违规兼职,常见的如经批准去下属企业或者事业单位挂职兼职但领取报酬等。

这一条主要指的是违规兼职取酬,主要表现的在职经批准兼职,但违规领取报酬,还有就是未经批准在经济实体、社会团体等单位中兼职,这种情况下,即使不领取报酬也是违规。

这种违规副业,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干部其实都容易触犯,一边领取国家发放的工资,一边通过兼职从企业赚“外快”,不仅易滋生腐败问题,还可能导致经济组织间的不平等竞争,扰乱经济秩序。


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禁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干这4种副业!


三、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常见的如利用职务和工作影响,介绍工程项目收取“中介费”“好处费”。

这条主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通过为销售方和购买方、服务人和服务对象等双方沟通信息、提供便利而收取财物的活动。

有些公务员、事业编干部因工作关系,具有较广的人脉和信息资源。将这些资源用于违规从事中介活动,并收取“中介费”“感谢费”,这个其实就是典型的违规行为。其实这一点可以理解,常见的如介绍工程项目,公务员、事业编将普通行业领域的内幕消息拿出交易并获取好处。


四、违规经商办企业,常见如公务员违规办企业,还有作为法人代表经营淘宝店、微店等。

对于这一条,公务员和事业编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公务员对待这一条是直接一刀切,所有的公务员一律不可以经商办企业,即使在开设淘宝店和微店也是一样,都是属于违规违纪。

但事业编则不一样,尤其是高校教师,经批准后,是可以合法经费办企业的,现在很多知名的企业其实都是高校教师创办的,甚至很多地区和高校是鼓励教师利用与本人从事专业相关的创业项目在职创办企业。

新一轮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禁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干这4种副业!


最后,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你认为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还有哪些副业也是不能从事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