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新闻广播】

北京市气象台2025年07月29日14时30分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

北京市水务局与市气象局7月29日17时联合降级发布山洪灾害黄色预警:

根据最新气象预报,我市大部分降水已结束,未来仍有分散性雷阵雨。考虑降水不确定性,鉴于当前我市山区土壤饱和度较高,发生山洪灾害风险仍较大,现降级发布全市山洪黄色预警。

北京市降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

气象专家解读北京本轮降雨

28日晚上到29日早晨9点,北京又下了一夜大雨。这一夜,北京市全市平均降水量72.5毫米,城区平均91.1毫米。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房山阎村196.7毫米。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暖湿气流影响,北京从7月24日开始出现明显降雨,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543.4毫米,达到特大暴雨级别。北京的平均年降水在600毫米左右,543.4毫米相当于四天下了近一年的雨。

针对本轮降雨的成因、分布特点及持续原因,我们采访了资深气象专家,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本轮极端降雨是如何产生的?

资深气象专家刘继军表示,本轮降雨成因其实很简单,是由副高西侧的暖湿气流和西部来的冷空气共同作用造成的。这两股气流相遇后,形成了有利于降雨的天气条件,为本次强降雨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气象专家解读北京本轮降雨

7月28日20时至29日9时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图源:北京市气象台

二、为何集中在北部?

刘继军认为,本轮降雨主要集中在北京北部,这与地形和气流移动情况密切相关。前期,从西南方向而来的对流云团在暖湿气流推动下迅速向东北方向移动,经过北京平原地区时移动速度较快,停留时间不长,因此平原地区大部分地方雨量不大。而当西南气流向北移动过程中遇到山脉,在怀柔以东、平谷尤其是密云地区,由于地形抬升作用,使得对流云团强烈发展,从而造成这些北部区域降雨集中且量大。

刘继军指出,北部地区之所以降雨量特别大,地形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密云水库等区域正好处于西南气流向北移动的路径上,当西南气流遇到迎风坡,地形抬升促使对流云团强烈发展,使得该区域的降雨强度显著增加,导致了大降雨量的出现。

三、为何持续这么久?

刘继军表示,这次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比较稳定地停留在北京附近。其后方的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向北输送,为降雨提供了持续的水汽和能量补给,从而使得降雨能够长时间维持。

记者:青芮

部分内容来源:气象北京

责编:小晨、宗祎(实习)、李慈

监制: 唐言、 刘萤萤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