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文/徐亦凡
编辑/漆菲
短短半个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先后成为美中两个大国的座上宾。
今年8月31日至9月3日,普京来华访问,先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并与中国国家主席会晤。
8月31日,普京乘专机抵达天津,开启为期四天的访华。
中国两大主场外交活动也为俄罗斯提供契机,让普京与多国领导人对话,包括印度、朝鲜、蒙古、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国,获得被西方社会孤立下的外交支持。
上海社科院资深研究员、原欧亚研究所所长潘光向《凤凰周刊》指出,面对西方孤立和强力制裁的普京,此次在中国大有收获,他得以见到在其他场合难以见到的领导人,谈论许多实质性问题,包括油气出口、武器购买、作战兵力等。
俄方对此次访华甚为重视——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形容,普京的访问可谓“史无前例”,“俄中最高层往来以及在此次访问期间的国际交往对我们来说始终极为重要,(俄中关系)始终是我们的优先议题”。
中俄战略关系在此访中再次得到确认。中国国家主席在双边会晤期间指出,中俄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树立了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国关系典范。普京则说,在我同中国国家主席的引领下,俄中关系体现了高度的战略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政治上的联系,普京此访促成了更具实质意义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成果。无论是就共建天然气管道达成共识,还是互相开启免签,都将中俄两国更深刻地绑定在一起。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连接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途经蒙古,将天然气稳定输送至中国。
共建天然气管道受瞩目
自2000年担任总统以来,普京已到访中国20次,累计停留时间达到47天。此次为期4天的访问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他鲜少在一个国家停留超过3天。普京最近一次访华是2024年5月,时值中俄建交75周年。
8月31日,普京乘专机抵达天津,随他一道前来的是庞大的政治和经济代表团,包括三位副总理、十多位部长、一些联邦部门负责人以及来自石油、天然气、武器生产和金融领域最大企业的负责人。按照俄媒的说法,这是一次“国家级集体访华”,是过去二十多年未曾出现过的外交现象。
接连两天,普京出席了在天津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理事会峰会并发言,还与中国以及其他多国领导人举行了双边会晤。
天津峰会结束后,普京没有像多位国家领导人一样乘坐高铁,而选择乘车前往北京。有眼尖的中国民众发现,此次普京在华期间乘坐的总统专车奥鲁斯被挂上了中文车牌。俄罗斯记者帕维尔·扎鲁宾专门拍摄视频,介绍总统专车车牌上的数字8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数字‘8’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特别吉祥的数字,它象征着繁荣和财富。而在俄罗斯总统的车牌号码上,正好有两个‘8’。”
9月2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普京举行会谈。当天中午,两人进行小范围茶叙和午宴。9月3日,普京出席“九三阅兵”活动,在天安门广场与其他领导人共同亮相,中俄朝领导人更是历史性同框。
与中国的对话自然是重中之重,带来庞大代表团的普京可以说不虚此行。中俄元首会晤期间,双方签署能源、航天、人工智能、农业、检验检疫、卫生、科研、教育、媒体等领域20余份双边合作文件。
一众合作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共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介绍说,基于俄中蒙领导人的公开声明,三国当天签署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涉及修建途经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东方联盟”天然气管道——后者位于蒙古境内,为前者的延续,长度约900公里。
数据显示,中国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来源: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2025年6月
另据蒙古国通讯社消息,9月2日上午的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中,各方同意将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并同意建设从俄罗斯经蒙古国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中俄早在2006年就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计划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东线管道于2019年正式投产通气,2024年12月全线贯通;西线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建设则出现延误,这是因为中俄两国在供气价格、管道线路方面未达成一致。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连接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途经蒙古,将天然气稳定输送至中国,俄方预估该管道的年输送能力可达到5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溪1号”管道的输气规模。加上原有管道的增供量,俄罗斯每年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总量预计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
米勒称,通过新管道收取的天然气价格将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这是因为运输成本有所降低。
在西方制裁和欧洲需求减少的背景下,俄方寄希望于“西伯利亚力量2号”实现能源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从而逐步取代“北溪2号”管道。当前,俄对欧天然气供应仅占欧洲需求的19%,相比2022年战事爆发前的40%大幅减少。
中俄诸多合作中,能源合作堪称压舱石且愈发重要,能源方面的贸易额占到双边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以上。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则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
对中国来说,这一新增天然气来源也极具裨益。基于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中国的天然气长期依赖进口,但这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过渡,因为天然气更加清洁,且与可再生能源可以互补。
过去中国的进口天然气除了来自俄罗斯和中亚,还有相当比例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及美国的液化天然气(LNG),然而无论是地缘政治不稳还是LNG价格波动,都会使中国陷入被动。潘光向《凤凰周刊》提到,相较经过马六甲海峡或是中缅管道输入的油气,中俄间的陆路管道最为安全,可以免受海峡封锁或恐怖袭击等问题干扰。
俄罗斯国家能源安全基金首席专家斯坦尼斯拉夫·米特拉霍维奇表示:“该项目是向西方发出信号,表明中国不会放弃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尤其在美国敦促会惩罚俄罗斯贸易伙伴的情况下。”
中俄双向免签加深交流
2024年中俄贸易额再度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448.1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俄罗斯向中国出口油气,中国则向俄罗斯出口电子产品、汽车等。普京在新华社的书面采访中称,与中国之间的交易“几乎完全以卢布与人民币结算”。
不过,中国海关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7月,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8.1%。其中,俄罗斯对华石油出口有所减少,来自中国的汽车进口也出现下降,成为主因。
9月2日,普京乘坐总统专车奥鲁斯从天津前往北京。
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长阿利哈诺夫对此解释说,双边贸易的下滑部分归因于制裁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他也承认,中国商品在一些市场领域已经逐步饱和。路透社从参与普京访华工作的相关人士处得知,双方官员已开始研究增加贸易额的方法,农业和能源是可能扩张的领域。
潘光认为,这一下降趋势可能是暂时性的,“中国需要油气,这也是俄罗斯最不缺的资源,只要对华油气出口持续,这一领域的下降幅度就不会太大,可能会再次上升。”
与西方政经联系不断弱化的背景下,俄罗斯已经全面向东看,除了能源出口转向,还带动了旅游热。
普京在华期间,中方宣布,自9月15日起,为期一年试行俄罗斯公民享受赴华免签政策,停留时间最长可达30天。普京9月5日在参加东方经济论坛时对此表示感谢,并称俄罗斯也将对华试行同等政策。
中国是俄罗斯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来源地。
俄罗斯出入境的数据显示,自2025年初以来,超过100万俄罗斯公民入境中国,其中超过一半是游客,有25万人因私人原因访华,同比增长38.5%。预计到今年年底,来华的俄罗斯公民数量将超过200万人。尽管仍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相较去年的160万人次有了大幅增长。
在线旅游平台携程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俄罗斯位列中国入境游五大客源国之一,7月以来携程平台上俄罗斯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150%。航班管家数据显示,8月中俄往返航班量2248班次,恢复至2019年的94.9%,通航航线55条,通航国内(不含港澳台)城市21座,通航国际城市14座。
免签政策必然会进一步刺激旅游热,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协会认为,这或促使俄罗斯赴华游客人数增加30%至40%。一位从业超二十年的俄罗斯旅游产品批发商称,中国老一辈游客对俄罗斯兴趣浓厚,加上俄罗斯早有团队免签政策,客源稳定。若俄罗斯9月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国庆和春节假期旅游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今年以来,俄罗斯掀起赴华旅游热。
2023年8月,中俄恢复了团体旅游免签政策,且俄罗斯对中国公民放宽电子签政策,简化申请流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俄公民往来。比如中国游客喜欢前往远东地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黑龙江这样的中国边境省份亦吸引到大量俄罗斯人。
携程集团告诉《凤凰周刊》,部分小众旅游城市正成为俄罗斯游客的新选择,比如低生活成本的鹤岗,还有以石油工业出名的大庆,对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国家游客有特殊吸引力。
除了开展双边合作,俄罗斯近来的态度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让上合峰会的诸多成果得以成型,这是因为中俄两国在该组织内的相对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潘光分析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不仅遭受西方制裁,在中亚国家也面临去俄化趋势,当地对俄语的使用越来越不普遍,这让俄罗斯对于一些上合内部问题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本次峰会做出了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的政治决定,可以说在意料之外。”潘光解读说,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了这一倡议,却始终没能得到俄罗斯的支持,俄方辩称已有欧亚开发银行(注: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建议中国加入这一由俄罗斯主导的银行。他推测,如今西方金融制裁越收越紧,俄罗斯对去美元化有着迫切需求,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俄罗斯亟须更多融资渠道,“这很可能促成了俄方态度的转变”。
借中国主场扩大朋友圈
中国的主场外交同样给普京提供了舞台。他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位亚、欧、非国家领导人举行了双边或多边会谈,其中最重磅的是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会面。
9月3日,普京和金正恩在阅兵时已经见过面,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们分别站在中国领导人的两侧,均获得极高礼遇。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招待会结束后,普京和金正恩同乘一辆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会面。
超过一个半小时的会谈中,金正恩表示将继续支持俄罗斯捍卫国家安全利益,“只要我们有能帮上俄罗斯忙的,我们就一定会这样做,并将视此为兄弟职责所在。为了帮助俄罗斯,我们一定会尽己所能”。
9月3日,普京和金正恩同乘一辆车前往钓鱼台国宾馆会面。
普京则表示俄朝关系正在以特殊的方式发展,是一种盟友关系,并感谢朝鲜派兵参战,还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贵国军队和军人家属所做的牺牲”。
在特朗普政府频频向印度施压的背景下,俄印领导人的会面同样吸引外界关注。9月1日,普京和莫迪在天津会面,双方拥抱、拉手,普京称呼对方为“亲切的朋友”。此后,两位领导人共乘普京的专车从上合峰会现场前往位于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会晤地点。
9月1日,普京和莫迪在天津上合峰会期间亲切互动。
直至随行代表团成员都进入酒店,两位领导人仍在车内交谈。这段长达5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并非事先安排。双方对当前的俄印关系予以极高评价,普京称俄印保持着“特殊、充满信任与友谊的关系”,莫迪则形容印度与俄罗斯在最艰难时也始终肩并肩,并邀请普京在今年12月访问印度。
特朗普近来宣布对印度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原因与印度购买俄油有关——美方宣称自2022年以来,在印度进口石油中,来自俄罗斯的比例从不到1%增长至42%。
然而,关税大棒似乎达不到特朗普想要的效果,普京与莫迪在天津展现出亲昵的姿态,摆明无视美方的威胁。这种姿态对普京而言更具价值,油气出口欧洲受阻后,中国和印度是最重要的两大市场,随着美印关系遇挫,正是俄罗斯稳固与印度联系的契机。路透社称,预计印度9月自俄罗斯进口的石油量仍将上升。
此外,普京还在上合峰会期间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讨论了乌克兰问题,并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讨论了核问题。普京的会面名单还包括巴基斯坦总理谢赫巴兹·谢里夫、刚果总统丹尼斯·萨苏、越南国家主席梁强、柬埔寨首相洪玛奈等人,这些对话蕴含着一致的主题——俄罗斯重视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并且会不断发展现有关系。
为了表达对普京的抗议,美国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和驻华使节几乎都缺席了中国的阅兵活动,只有塞尔维亚和斯洛伐克例外。

普京与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北京会面。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直言不讳地批评欧洲人的缺席。“如果他们以为自己能在二战胜利纪念日之际孤立中国举行的庆典活动,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有人被孤立,那就是欧盟。”他在脸书上写道,“我认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无视现在在中国举行的纪念活动是重大错误。”
菲佐是欧盟成员国中唯一出席此次阅兵活动的领导人,他与普京在北京会面,讨论了乌克兰问题、双边关系、能源项目等。菲佐表示,希望与俄罗斯实现关系正常化,并将增加俄罗斯天然气的进口。自2023年重返政坛以来,菲佐已停止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质疑欧盟对俄罗斯的制裁。
另一个倾向俄罗斯的欧洲国家是塞尔维亚。塞尔维亚和俄罗斯都是斯拉夫和东正教为主的国家,相互之间有很强的文化亲和力。尽管塞尔维亚试图融入西方世界,但对俄政策一直在强力维持。
9月2日,普京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晤,他表示俄塞战略伙伴关系将给两国带来积极成果,并强调俄方尊重塞尔维亚在武契奇领导下奉行的独立政治路线。
无论是作为贵宾出席阅兵,还是与如此多位领导人会面,足够强化俄罗斯未被孤立的叙事,这对普京而言价值非凡。尤其与欧洲领导人的见面,表明俄罗斯在欧洲内部仍有务实友好的伙伴。
不仅如此,会晤还可能转化为实质性的收益,比如能源或军事合作,这将给俄罗斯带来替代市场,与越来越多国家扩大共同利益。
中俄朝走近惹恼特朗普?
普京访华之际,正值乌克兰问题政治解决的关键时刻,这也是国际社会的最大关切之一。
普京刚刚与特朗普在阿拉斯加会面,未来无论是俄美元首的二次会面还是有可能的俄乌峰会,都牵动着各方神经。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前与莫迪通电话,希望他能在中国举行的峰会上讨论俄乌停火的必要性,据称莫迪表示支持。
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的新闻发布会上握手。
但从结果来看,未能如泽连斯基所愿。9月1日出席天津上合峰会时,普京谈到了乌克兰问题,再度指责北约破坏地区稳定,并驳斥了俄罗斯引发战争的说法:“为了使乌克兰问题能够持久、可持续地得到解决,必须解决危机的根源。”普京重申,在达成和平协议前需要先解决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他直言,世界需要“一个能够取代过时的欧洲中心主义和欧洲-大西洋模式的体系”。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同中国领导人会晤期间,普京传达了关于乌克兰问题的更多信息。先是在8月31日,普京向中方介绍了美俄会谈的成果,还称解决冲突的工作“已经展开”。此后在9月2日的人民大会堂,普京没有明确提及乌克兰问题,只表示双方讨论了“共同关切的议题”。
克里姆林宫助理乌沙科夫告诉记者:“我们的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进行了非常详细的对话。他们坐在一起,进行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对话。特别是讨论了与美国的最新接触。”
不过,在上合峰会发布的《天津宣言》中,乌克兰问题未被提及,另一场发生在中东的战争则得到关注——宣言强调要尽快实现全面持久停火,确保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加沙,加大力度保障地区居民享有和平、稳定和安全。
结束对华访问时,普京召开记者会,再次谈到与泽连斯基的会面问题。“总的来说,我从未排除过这种会晤的可能性。”他提到,如果泽连斯基愿意,“那就来莫斯科吧”。
泽连斯基9月5日接受采访时拒绝了这一提议,还说“普京可以来基辅”。乌克兰外交部长瑟比加亦称,这种提议“显然不可接受”。他透露:“目前至少有7个国家愿意承办乌克兰和俄罗斯领导人的停战会晤,分别是奥地利、梵蒂冈、瑞士、土耳其以及三个海湾国家。这是严肃的提议,且(泽连斯基)随时准备好举行这样的会晤。”
泽连斯基9月5日接受采访时拒绝了普京在莫斯科会晤的邀请。
谈判对于俄罗斯而言从不是必需选择。普京明确表示,在无法和平解决乌克兰问题的情况下,俄罗斯将被迫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既定任务。
至于俄美领导人的再度会面,亦未有定论。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透露,俄美正在就下一轮谈判的日期和地点进行商谈。阿拉斯加会晤过去许久,什么都没有改变,特朗普近来懊恼道,“我对普京总统非常失望,我们将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乌克兰的)人们生活。”
相较于特朗普,欧洲人在援乌方面一刻没停。9月4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支持乌克兰“志愿联盟”线上会议结束后宣布,以欧洲国家为主的26国正式承诺向乌克兰部署地面、海上或空中部队作为“保障部队”,并补充说“无意对俄罗斯发动任何战争”。
据悉,欧洲达成的这一共识已与特朗普沟通过,美国打算如何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将在未来数日内确定。特朗普8月7日称,他已准备好对俄罗斯实施第二阶段制裁,近期将与普京通电话。
俄乌谈判毫无进展,中俄关系的深化让西方世界有了更深的担忧,但特朗普似乎不以为意。9月2日,特朗普告诉保守派评论员斯科特·詹宁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他们绝不会对我们动武。相信我,那将是他们做过的最糟糕的事情。”
不过,中俄乃至中俄朝关系的拉近仍让特朗普不忿。他在中国举行阅兵之际表示,“请代我向密谋反美的弗拉基米尔·普京和金正恩致以温暖的问候”。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向《纽约时报》评价说,阿拉斯加峰会在俄乌问题上没能取得任何明显进展,与特朗普对中国此次聚会的恼怒有潜在的关联。“特朗普的一切都围绕着自己,重点是权力和他声誉的结合。”卡根说,“他现在与普京之间的问题,不在于普京的行为破坏了二人之间的关系,而是普京一直在羞辱他。这次(在中国的)会面本质上是更大层面的羞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