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记者 闫妍

目前,血液是一种无法人工合成、也不能长期保存的无法替代的宝贵资源。足量、安全、持续地血液供应,是开展临床医疗救治和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研究所所长刘忠军表示,当前,我国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应用的普遍性有待提升。

刘忠军介绍,输血治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主要应用于创伤、产科围产期出血和手术出血、其他出血性疾病等。此外,输血治疗也用于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肿瘤放化疗之后的骨髓抑制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是指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手术创口的出血进行收集、过滤,然后将过滤出的红细胞再重新回输给患者的一项技术。

刘忠军建议,进一步强化术中自体血回输的管理,设立医疗单位应用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的明确指标,争取最大化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尽可能减少异体血的输入,在节省宝贵的血源的同时,有效避免异体血输入的诸多弊端。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相应技术支持及规范管理,肿瘤患者手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具可行性。”刘忠军还建议,立项研究肿瘤患者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使临床用血科学、合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