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师傅,说句不好听的,厂里现在搞现代化管理,要的是年轻人。您都退休了,安安稳稳享清福不好吗?非要跟年轻人抢一个看大门的工作?”新上任的潘主任翘着二郎腿,指尖在光滑的红木办公桌上轻轻敲击,发出令人心烦的哒哒声。
“我不是为了钱,潘主任,就是……闲不住,对厂里有感情。”耿国民搓着那双布满老茧和油污的手,声音有些干涩。
潘主任嗤笑一声,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推到桌子边缘:“这样吧,老同志,念你劳苦功高,这个月门卫工资1800,我特批给你2000。但下不为例,别总想着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时代变了,耿师傅。”
那轻飘飘的信封,像一记耳光,火辣辣地抽在耿国民的脸上。他一辈子没受过这种嗟来之C的侮辱。他猛地站起身,胸膛剧烈起伏,刚想说点什么,潘主任的私人手机却响了。
潘主任不耐烦地接起,语气倨傲:“喂?谁啊?正忙着呢!”
电话那头不知说了什么,潘主任“噌”地一下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脸上的倨傲瞬间变为惊恐和谄媚,腰都不自觉地弯了下去:“宋……宋董?您……您怎么亲自打电话过来了?!”
***
01
半年前,耿国民光荣退休。
在北钢集团第三分厂干了整整四十年的他,是厂里名副其实的“活化石”。从十七岁顶替父亲的岗位进厂当学徒,到后来成为全厂首席钳工技师,耿国民的人生,就像一台轰鸣的机器,与这座工厂的命运紧紧咬合在一起。
退休那天,厂里给他办了个简单的欢送会。老厂长拉着他的手,眼眶泛红,说的话朴实又动人:“老耿啊,这厂子能有今天,离不开你们这批老伙计。你那双手,不是手,是咱们厂的宝贝疙瘩!以后常回来看看!”
工友们也围着他,你一言我一语。
“耿师傅,以后那台德国来的老伙公(指一台老式德国进口机床),怕是没人伺候得动了。”
“就是,那家伙脾气怪得很,除了耿师傅谁也摸不透。”
“耿师傅,以后家里的水管漏了,可还得麻烦你啊!”
耿国民憨厚地笑着,一一应着,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酸酸的,胀胀的。他爱这里。爱机油和铁屑混合的气味,爱车间里震耳欲聋的轰鸣,爱夏天里工友们光着膀子喝盐汽水的豪迈。这里有他的青春,他的汗水,他的一切。
退休后的生活,像一台突然断了电的机器,瞬间安静下来。
头一个月,新鲜感十足。他每天睡到自然醒,提着鸟笼去公园溜达,跟一群老头下棋、侃大山。回家后,妻子秀芹已经把热腾腾的饭菜摆上桌。秀芹心疼他劳碌了一辈子,变着花样给他做好吃的。红烧肉、糖醋鱼、排骨汤……耿国民的退休金不低,加上秀芹的,老两口的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耿国民和秀芹都是苦日子里过来的人,节俭了一辈子,早已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家里的灯,永远是人走即灭;洗菜的水,要留着冲厕所;秀芹买菜,总要等到下午菜场快收摊时,能便宜几毛是几毛。耿国民身上的那件蓝色工作服,袖口磨得发亮,破了就让秀芹拿块布补上,他说穿着得劲。
他们不是没钱,只是觉得,好日子是省出来的,一分一厘都不能糟蹋。
可安逸的日子过久了,耿国民心里就空落落的。他像一棵被移植到花园里的老树,看着光鲜,根却找不到熟悉的土壤。他开始整夜整夜地失眠,白天就在屋里来回踱步,把地板踩得吱吱作响。
秀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老耿,你是不是……想厂子了?”
耿国民叹了口气,没说话,算是默认了。他想念那台只有他能“治”得服服帖帖的老机床,想念那些喊他“师傅”的徒弟们,甚至想念那每天定时响起的上下班铃声。
有一天,他听说厂里看大门的张大爷因为儿子要结婚,辞职回老家了。一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迅速发芽。
“秀芹,我想……去厂里看大门。”晚饭时,耿国民小心翼翼地开了口。
秀芹的筷子停在半空中,惊讶地看着他:“你说啥?看大门?你一个八级钳工,厂里的技术大拿,去给人看大门?你让别人怎么看你?再说了,咱家不缺那千把块钱。”
“我不是为了钱,”耿国民急了,声音也高了些,“我就想每天能听听厂里的动静,看看那些熟悉的人。我待在家里,快憋出病来了!秀芹,看大门怎么了?不偷不抢,凭力气吃饭,不丢人!”
看着丈夫那恳切又带着一丝无助的眼神,秀芹心软了。她知道,丈夫这辈子,人跟魂都拴在厂里了。让他彻底离开,比杀了他还难受。
“行吧,你想去就去。但有一样,别人要是说三道四,你可别往心里去。咱不受那个气。”
“哎!我晓得!”耿国民顿时眉开眼笑,像是得了糖的孩子,扒拉了两口饭,就激动地跑去给老厂长打电话。
电话那头,老厂长已经退居二线,听了他的想法,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老耿啊,委屈你了。不过……也好,厂子现在是新来的潘主任管事,年轻人,海归,搞一套新的东西,我也说不上话。你去吧,我跟人事打个招呼,就说你是我推荐的。”
耿国民不知道,他这个“理所当然”的请求,在“新时代”的规则下,将撞上一堵冰冷的墙。
这位新上任的潘主任,三十出头,据说是总公司董事长的远房亲戚,镀金回来的“管理精英”。他上任后,雷厉风行地搞起了改革。墙上贴满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开会必讲PPT,言必称KPI、OKR。
老工人们私下里都叫他“纸上谈兵”。因为他只在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里指点江山,从不去油污满地的车间看一眼。他嫌脏。
潘主任对成本控制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取消了工人们的夏季冷饮补贴,把食堂的饭菜标准一降再降,甚至连厕所的卫生纸都换成了最薄最糙的那种。他把这些都称之为“精细化管理”,并为此洋洋得意。
对于耿国民这种退休老职工,潘主任打心眼里是瞧不上的。在他看来,这些人思想僵化,效率低下,是企业发展的“沉没成本”,早该被淘汰。当人事部把耿国民的申请递到他面前时,他眉头一皱,随手就把申请表扔到了一边。
一个退休老头,还想回来占编制?哪怕是门卫这种非正式工,那也是一个“岗位”,是他可以安插自己人、展现自己权力的地方。
于是,耿国民的等待,成了一场空。
***
02
耿国民第一次去找潘主任,是在一个星期后。
他特意换上了过年才穿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提着一小袋自家种的核桃。他觉得,求人办事,礼数要到。
潘主任的办公室在三楼,是原来厂长办公室改造的,换上了全新的落地窗和真皮沙发,与楼下车间的陈旧形成了鲜明对比。
耿国民敲了敲门,听到一声“请进”,才推门进去。
“潘主任,您好,我是耿国民。”他拘谨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
潘主任正对着电脑,头也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嗯”了一声。
耿国民把核桃放在墙角的茶几上,局促地说:“主任,我……听说厂里门卫岗位缺人,我想来试试。我身体好,对厂里情况也熟。”
潘主任这才抬起眼皮,打量了他一下,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る的轻蔑。“哦,是你啊。这事儿我知道了。不过厂里有厂里的招聘流程,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你把东西拿回去,申请我看到了,有消息会通知你。”
这番话,客气又疏离,像一扇关上的门。耿国民碰了一鼻子灰,默默地提着核桃出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往厂门口跑,不是去问,就是远远地看着。他看到大门口的门卫室一直空着,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或许,潘主任只是忙,还没来得及处理他这个“小事”。
直到半个月后,他看到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穿着不合身的保安服,吊儿郎当地在门卫室里玩手机。耿国民找人一打听,心凉了半截。那小伙子,是潘主任的表侄子。
一股屈辱和愤怒涌上心头。他不是气那个岗位被抢了,而是气潘主任的欺骗和敷衍。他耿国民在厂里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连一句实话都换不来吗?
他想去找潘主任理论,可走到办公楼下,又退缩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吵架这种事,他做不来。秀芹看他一天天蔫下去,唉声叹气,也跟着着急。
“老耿,算了吧。咱不受这个窝囊气。他不让你去,是他们没眼光。你在家待着,我陪你。”
耿国民嘴上应着,心里那口气却怎么也顺不下去。那是一种被自己奉献了一生的地方无情抛弃的失落感。
事情的转折,来得猝不及及。
厂里那台宝贝疙瘩——德国瓦格纳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生产的精密镗床,突然“罢工”了。这台机床虽然老,但精度极高,是生产核心部件“涡轮轴”的关键设备。整个北钢集团,就这么一台。
新来的技术员围着机床转了三天三夜,把说明书翻得比脸还干净,愣是找不到问题所在。他们请了德国厂家的工程师,对方表示这款机床早已停产,维修需要天价,而且配件得从德国订,一来一回至少三个月。
三个月!涡轮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这要是停产三个月,光违约金就是个天文数字。
潘主任急得嘴上起了燎泡。他这才知道这台“老古董”的重要性。他在会议上大发雷霆,骂技术部是饭桶。技术部的老主任被骂得狗血淋头,终于忍不住说了一句:“潘主任,这台机床,整个厂……不,整个市,可能只有一个人能修好。”
“谁?!”潘主任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退休的耿师傅,耿国民。”
潘主任的脸色瞬间变得十分难看。耿国民?那个前不久还来求他给个门卫工作的老头?
他心里一百个不情愿。让他去求那个被自己羞辱过的老头子,他的面子往哪搁?他咬着牙,让技术员再试试。
又拖了两天,生产线彻底停摆,下游的几个兄弟单位也等着米下锅,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到了总公司。总公司的领导发了火,严令潘主任不惜一切代价恢复生产。
潘主任扛不住了。他让自己的秘书去请耿国民。
秘书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话还算客气。但耿国民一听是潘主任请他去修机器,心里的那股火“噌”地就上来了。
“不去!”他斩钉截铁地回了两个字,“我退休了,就是个糟老头子,哪会修什么机器。”
秀芹在一旁也帮腔:“是啊,我们家老耿年纪大了,眼神也不好了,干不了精细活儿了。你们另请高明吧。”
秘书碰了一鼻子灰,回去一五一十地汇报了。潘主任气得在办公室里摔了杯子。他觉得耿国民是在故意拿乔,报复他。
“给脸不要脸的老东西!”他骂骂咧咧,却又毫无办法。
最后,还是技术部的老主任亲自登门,带着两个耿国民的徒弟,提着好烟好酒,苦苦哀求。
“师傅,您就当可怜可怜我们吧。再不开工,我们这个月的奖金全没了。”
“耿师傅,厂子现在全指望您了。您不能见死不救啊!”
耿国民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看着跟自己共事了半辈子的老伙计,心软了。他对厂子有感情,对这些工友有感情。他可以不理潘主任,但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厂子陷入困境。
“唉,”他长叹一口气,“酒和烟你们拿回去。我去看看,但丑话说在前头,我不一定能修好。”
第二天,耿国民在全厂人的注视下,走进了阔别半年的车间。他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径直走到了那台“罢工”的机床前。
他没有像那些年轻技术员一样先看图纸、测电路,而是像个老中医给病人号脉一样,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机床冰冷的机身。他侧耳倾听,甚至将脸颊贴在上面,感受着那细微的震动。
半晌,他开口了,声音沙哑而有力:“准备一套M8的内六角扳手,一瓶机油,还有一块干净的棉布。”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他卸下了一块谁也没注意到的侧面护板,指着里面一个比硬币大不了多少的液压阀说:“问题在这儿。老化了,油路不畅,导致压力不稳。这不是电路问题,是机械疲劳。”
他熟练地拆下液压阀,用机油清洗、调试,又用棉布仔细擦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一种匠人特有的韵律感。二十分钟后,他重新装好护板,对目瞪口呆的技术员说:“开机试试。”
按钮按下,沉寂了近一个星期的机床,发出了熟悉而有力的轰鸣声。车间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耿国民却没笑。他拍了拍手上的油污,转身就要走。
潘主任这时才满脸堆笑地从人群后挤了过来,热情地抓住耿国民的手:“哎呀,耿师傅!您真是我们厂的定海神神针啊!太感谢您了,太感谢您了!”
耿国民不动声色地抽出自己的手,淡淡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
潘主任一愣,随即明白了什么。他觉得,是时候安抚一下这个老头了。于是,他把耿国民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他决定,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给这个老头一点“甜头”。
这才有了开头那令人窒息的一幕。潘主任以为,耿国民修好了机器,无非就是想讨点好处,或者就是为了那个门卫的工作。他把耿国民的“价值”和“尊严”明码标价,用2000块钱,来“购买”一个八级技师的妥协。
他不知道,他这种自以为是的“施舍”,彻底点燃了耿国民心里压抑已久的最后一丝火星。耿国民的沉默,不是怯懦,而是在积蓄一场人格尊严的雷暴。
就在他准备摔门而出,彻底与这个让他心寒的地方告别时,潘主任的手机响了。
那个电话,来自北钢集团的最高层,那个亲手创建了这家工厂,如今已是集团董事长的老厂长——宋振邦。
***
03
“宋……宋董?您……您怎么亲自打电话过来了?!”潘主任的声音抖得像筛糠,脸上倨傲的血色瞬间褪得一干二净,变得煞白。他那挺得笔直的腰杆,像是被抽掉了脊梁骨,不由自主地弯了下去。
耿国民停住了脚步,有些诧异地回头。宋董?他当然知道是谁。那不就是当年提拔他当技术组长的宋厂长吗?虽然宋厂长高升到总公司当董事长后,他们见面的机会少了,但那份知遇之恩,耿国民一辈子都记着。
电话那头,宋振邦的声音如同洪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便隔着一段距离,耿国民也能清晰地听到那压抑的怒火:
“潘文!我问你,耿国民耿师傅是不是在你那里?!”
“是……是的,宋董。耿师傅刚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大麻烦。”潘主任结结巴巴地回答,冷汗已经从额角渗了出来。
“解决麻烦?我听说的怎么不一样!”宋振邦的声音陡然拔高,“我听说的是,你把我们北钢的功臣,一位八级技师,当成要饭的打发!一个看大门的岗位,你都百般刁难,最后还给了你的亲戚!潘文,你好大的官威啊!”
潘主任的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怎么会捅到董事长的耳朵里!
“宋董,您听我解释,这是个误会,天大的误会啊!”
“误会?”宋振邦冷笑一声,“我告诉你,那台德国机床的维修报告,德国方面已经发过来了,初步诊断是核心传动轴损坏,维修报价三十万欧元,周期三个月!是你口中的这个‘糟老头子’,二十分钟,不花一分钱,给我们集团挽回了多大的损失,你自己算算!而你呢,你是怎么对他的?用两千块钱来侮辱他?潘文,我们北钢集团,什么时候变成了你这种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人当家的地方?!”
每一句话,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潘主任的心上。他面如死灰,握着电话的手抖个不停,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现在给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宋振邦的声音变得冰冷而决绝,“用你能想到的最高规格,最有诚意的方式,把耿师傅给我请回来!不是门卫,是技术总顾问!薪水,你看着办,低于六位数年薪,你这个主任就别当了!如果耿师傅不点头,你,立刻给我卷铺盖滚蛋!”
电话“啪”地一声挂断了。
办公室里死一般的寂静。
潘主任像个被抽空了灵魂的木偶,呆立了几秒钟,然后猛地转过身,看向耿国民。那张脸上的表情,在短短几秒钟内,完成了一场堪称戏剧性的转变。惊恐、悔恨、谄媚、讨好……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扭曲成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耿……耿师傅!哎呀!您看我这张破嘴,我这脑子!”他一个箭步冲上来,双手几乎是要去搀扶耿国民的胳膊,姿态谦卑到了尘埃里,“刚才……刚才我都是跟您开玩笑的!对,开玩笑!我是想试试您,看您是不是还对咱们厂有感情!您果然是高风亮节,视金钱如粪土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声音清脆。
“耿师傅,我混蛋!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这种小人一般见识。门卫?什么门卫!那是对您的侮辱!厂里现在正式聘请您担任我们的技术总顾问,年薪……不,宋董说了,年薪听您的!您说个数!”
耿国民静静地看着他,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嘲讽,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平静和悲哀。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看着一只掉进陷阱里垂死挣扎的狐狸,已经懒得再去补上一枪。
他看到了潘主任的丑态,也看到了自己四十年来所坚守的某些东西,在这一刻,被现实砸得粉碎,然后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新拼凑起来。
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潘主任,”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办公室的每一个角落,“你知道吗?我来找你,第一次,我提着核桃,你让我回去等通知。第二次,你用两千块钱,想买断我四十年的情分。现在,宋董一个电话,你又愿意给我开出几十万的年薪。”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潘主任那张因为心虚而涨得通红的脸。
“这钱,是给我的,还是给宋董的面子?”
潘主任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我耿国民,是个粗人,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叫KPI,也不懂什么叫精细化管理。我就懂一个道理:人心,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他伸出那双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放在那张光滑的红木办公桌上。
“这双手,摸了一辈子机器。它能造出精密的零件,也能感知到最细微的毛病。同样,人心里的那点东西,是冷是热,我也能感觉到。”
“潘主任,这厂子的门,我进进出出四十年,闭着眼都认得。但今天我才发现,有的人,心门太小,我这把老骨头,挤不进去。”
“这个技术顾问,还是那句话,您另请高明吧。”
说完,耿国民直起身,不再看潘主任一眼,转身,迈着坚定而沉稳的步伐,向门口走去。
他的背影,不再有丝毫的佝偻和卑微。那是一个用一生技艺和正直品格,赢回了所有尊严的老匠人,最挺拔的姿态。
办公室的门,被他轻轻带上。门外,闻讯赶来的技术部老主任和几个工友,正焦急地等候着。看到耿国民出来,他们立刻围了上来。
“耿师傅,怎么样?那小子没再为难你吧?”
耿国民看着这些熟悉的脸,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温暖的笑容。他摇了摇头:“没事了。都过去了。”
他拍了拍老主任的肩膀:“厂子,以后就靠你们了。”
说完,他在众人的簇拥下,像一位得胜归来的将军,一步一步,走下了办公楼。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
04
潘主任的结局,毫无悬念。
第二天,集团一纸调令,将他调往一个偏远地区的闲置仓库当副主管,明升暗降,实则流放。他那个仗着舅舅是主任,在门卫室里翘着二郎腿玩手机的表侄子,也灰溜溜地被辞退了。
新来的厂长,是宋振邦亲自指派的,一位从车间技术员一步步干上来的实干派。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亲自登门,第三次拜访耿国民。
这一次,他没提什么技术顾问,也没提薪水。他只是带了一瓶二锅头,一碟花生米,像个晚辈一样,陪着耿国民在小院里坐了一个下午。
他跟耿国民聊厂里的人事变动,聊新产品的研发方向,聊那些年轻技术员遇到的难题。他没有一句是“求”,但句句都透着“需要”和“尊重”。
最后,耿国民被他的诚意打动了。
“行了,别跟我来这套虚的。”耿国民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我答应你,每周去厂里两天,带带那几个年轻人。我不要一分钱工资,只有一个条件。”
“耿师傅,您说!”新厂长立刻坐直了身体。
“把厂里那些退休的老伙计,都登记在册。谁家有困难,厂里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谁有点手艺,愿意发挥余热的,给他们一个机会。别让潘文那种事,再发生了。”耿国民看着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悠悠地说,“一个厂子,技术是骨头,人心,才是肉。骨头再硬,没了肉,就是一具骷髅,风一吹就散了。”
新厂长站起身,对着耿国民,深深地鞠了一躬。
从那以后,耿国民成了北钢三厂最特殊的一位“编外人员”。他每周二和周四,雷打不动地出现在车间里。他不穿西装,不坐办公室,依旧是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跟年轻的工人们一起,泡在机油和铁屑里。
他不再是那个为了一个门卫岗位而低声下气的退休老头,而是所有人发自内心尊敬的“耿师傅”。年轻的大学生技术员,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第一反应就是:“快,去请耿师傅来看看!”
耿国民的生活,也重新找到了节奏。白天在厂里指点江山,晚上回家陪秀芹看电视、散步。他的脸上,又有了往日的神采。
一个周末的傍晚,秀芹正在厨房里忙活着,耿国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电视里正放着一个新闻,讲的是“工匠精神”的传承。
秀芹端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走出来,挨着他坐下,轻声说:“老耿,那次潘主任的事,你心里……还怨吗?”
耿国民放下报纸,拿起一块西瓜,咬了一口,甜到了心里。
他摇了摇头,笑着说:“早就忘了。其实,我后来还得谢谢他。”
秀珍不解地看着他。
“他要是不那么对我,我还真就心满意足地去当个看大门的了。是他那一盆冷水,把我给浇醒了。”耿国民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善良和退让,都得有根刺,有条底线。不然,别人不会把你当好人,只会把你当傻子。”
“人活一辈子,争的不是钱多钱少,官大官小,争的就是那一口气,那一份不被人践踏的尊严。咱可以平凡,但不能卑微。咱可以退让,但不能没有底线。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东西,是比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比如手里的这门手艺,比如别人叫你一声‘师傅’时的那份信任,再比如……咱这颗凭良心做事,不卑不亢的心。”
秀芹听着,眼眶有些湿润。她握住丈夫那双粗糙却温暖的大手,点了点头。
窗外,夕阳正红,将天空染成一片绚烂的锦绣。耿国民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落幕,但他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他不再是机器的奴隶,而是技艺的主人;他守护的也不再是一座工厂的大门,而是一代匠人心中,那份永不生锈的尊严和传承。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