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小镇文科状元女律师,做擦边直播维持生计”的事儿——

作为西南某知名法律院校本硕毕业的人,我不由得感慨,自己一毕业就选择进入新媒体行业,真是少走20年弯路。

而现在网上一堆律界同仁,痛批那个女律师,说她有伤风化、有辱斯文,我真是笑了。

我就问,人家堂堂河南某县城文科状元,211名校毕业,通过了中国最难考试之一的法考,毕业三年,在上海那个使用“沪币”汇率的地方,一个月拿5千块钱——你觉得正常吗?这个行业的分配体系,真的没出问题吗?

你骂她,只是因为她戳破了这个行业的遮羞布,让人发现,这辆奔驰车不过是纸糊的壳子,其实里面是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人在推着前进。

而一旦被人戳破了行业滤镜、没了逼格,还怎么收动辄10%的律师费呢?怎么穿着分期付款的西装、皮鞋出去唬人呢?怎么让别人相信你们是一群律政精英、成功人士呢?

所以有人破防了,觉得这女律师把行业的脸都丢光了。

实际上,如果这行业本身没问题,那她跳辣舞不过是个人选择,没人会和行业强行关联;

正是因为行业本身经不起细看,才让人觉得这两者之间存在强烈因果关系,不是吗?

而这个行业,现在的分配现状到底是啥样的呢?

给大家看看之前北京一家律所招聘实习生的要求:

研究生学历、过法考,这是底线要求,最好呢,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英语专八,口语流利;还要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有驾照且熟练驾驶——

就这,你猜一个月多少钱?

3000块!

这就是2024年,我国超一线城市的大律所给出的报价,用评论区的话说,跟当年的三角洲黑奴贸易有得一拼。

之前还有家知名律所的杭州分所,一名女律师因为指出律所案源费收得太高,惨遭律所领导穿小鞋,最终双方闹掰。

而律所案源费究竟提了多少呢?80%。

啥意思?你找到律所,律所给你指派一个律师,这个律师从立案到诉讼到拿判决,全程负责,做所有的苦活累活,10块只能拿2块,而律所作为一个接单平台抽走了绝大多数利润。

这跟前阵子大家口诛笔伐的大主播何其相似,消费者一分钱没少掏,出产品的一分钱没多挣,钱呢?都到中间商口袋里了。

这个跳热舞的女律师也说了:“资深律师垄断案源,青年律师举步维艰,我真的会对这个社会失望。”

律师行业有个公认的三五八定律,三年算入行,五年有饭吃,八年才算正式跻身行业主流。

这也是因为,只有持之以恒地卖劳力、混脸熟,才有可能在新老律师的代际交接中拿到分配案源的资格,而在这之前漫长五年八年时间里,青年律师只能过着看似光鲜实则清贫的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前辈建议,家里没点家底儿,熬不起的,不建议学法。

当家庭资源积累,成为一个行业的入职门槛的时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个行业会阶级固化,只有没有生存焦虑的、有钱人家的小孩才有资格玩这个游戏,法律也会越来越成为普通人享受不起的高端服务——这,会是全社会的悲哀。

所以说,那个女律师劝同行去搞擦边直播,是不合适,但把炮火全部集中在她身上,看不到背后畸形的行业现状和青年律师巨大的生存焦虑,则是故意装瞎。

毕竟那条帖子下面,除了这个女律师,还有许多青年律师说要开滴滴、送外卖、卖淀粉肠,等等——搞臭这个行业的,不是跳辣舞的女律师;而是盘剥过度,断了青年律师生路的某些既得利益者。

人人都可以批评这个女律师,就你们不能——始作俑者,哪来的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