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太白

在5月初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空战迅速结束后,尽管印度官方损失不小,但还是单方面宣布自己获得了战斗胜利。印度政府不仅给全国人民放了10天假,军方还高调展示了获得的部分巴基斯坦军事装备。

印度要向哪些国家分享霹雳-15残骸

▲霹雳-15E

但是印度展示的战利品多少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全部是导弹或者火箭弹的残骸。比如A-100MLRS,这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研制的一款出口型自行火箭炮使用的炮弹。早在2007年时就已经将全套图纸送给了巴基斯坦,授权其独立生产。在“克什米尔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和巴基斯坦连着好几个晚上互相用火炮、火箭炮对轰。这些火箭炮就是那时候落入到了印度领土上,不少还击中了印度的边境哨站。结果战后它们却被拿来当作战利品展示,整个过程真是相当魔幻。印度还展示了一款YIHA无人机,该无人机是土耳其授权巴基斯坦独立生产的自杀无人机,属于经典的一次性产品,同样在袭击后遗留在了印度领土上。

最引人瞩目的当然是巴基斯坦使用的霹雳-15E了,结果印度直接宣布“毫无仿制价值”,认为其技术水平还不如自己国产的阿斯特拉系列。

印度要向哪些国家分享霹雳-15残骸

▲印度展示A-100MLRS残骸

有一说一,这枚导弹的残骸还看上去还相对比较完整,不过这也只是双脉冲火箭的一个部分,属于动力段。火箭燃料燃烧完后,这就变成了一个空壳。对于空空导弹来说,最值得研究的当然是导引头、战斗部了,只可惜印度根本就没有获得。霹雳-15E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主动导引头,还有跟踪热源的红外导引头。导弹采用多模式制导,包括卫星、双向数据链修正和捷联惯导等,最大射程260多公里,已经在实战中证明有能力在190公里的距离上击中战斗机。然而印度确认为其技术水平“拙劣”,甚至不如阿斯特拉-MK2,这个说法也是让人大开眼界。

得出这一结论的是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这可不是什么“野鸡组织”,是货真价实的印度关键军方武器科研单位。印度研究的阿斯特拉系列空空导弹分为多个版本,最早启动该项目的原因,是嫌弃从俄罗斯引进的R-77空空导弹射程仅有80公里,不能满足超视距作战需求。阿斯特拉-MK1设计射程110公里,但却又研究不明白其主动雷达导引头以及动力装置,最后还是得请教俄罗斯这个“老师傅”,一直没有开发出比较成熟的版本。

印度要向哪些国家分享霹雳-15残骸

▲阿斯特拉导弹

阿斯特拉-MK1都还没有整明白,印度却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因为当时中国已经研制成功了霹雳-15。霹雳-15是有超过200公里的射程,印度感觉MK1版本一出生就落后了,于是直接修改方案,要研发MK2,设计射程超过150公里,也要仿效霹雳-15采用双脉冲,还要安装印度自行研究的先进导引头。不用说也知道,印度再次因为眼高手低,导致MK2根本没有研发成功。结果印度成功引进了“流星”空空导弹后,又觉得自己可以了。

于是再次推翻MK2的技术路线,决心启动MK3。这次也不用什么双脉冲了,而是直接采用与“流星”类似的超燃冲压发动机。一来二去,只能说阿斯特拉空空导弹充分体现了印度人“半吊子”的风格,即便如今“阵风”已经被霹雳-15E击落了依然不愿意承认。印度自大,但是其他国家可不是这样。“霹雳-15E不如阿斯特拉-MK2”DE1消息一出,美、日、英、法几个国家却坐不住了,纷纷要求印度尽快分享残骸。

印度要向哪些国家分享霹雳-15残骸

▲印度得到的相对完整的霹雳-15E导引头

如今印度人向这几个国家分享了技术,那么未来通过逆向工程,他们能否成功仿制出霹雳-15这样的导弹,甚至完成在其技术基础上的超越,或者针对霹雳-15E研制出什么反制措施吗?可能也没这么简单。霹雳-15E的双脉冲动力段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少研究价值。美国最早提出双脉冲空空导弹技术,只不过没有把它实际应用而已,并不是说这项技术本身的原理对其而言有多么复杂。印度发现的霹雳-15E最完整的一部分,是霍希亚布尔找到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相控阵导引头组件部分,里面使用了大量的氮化钾组件。从外观上来看,这个组件的损毁程度依然比较严重,即使能够通过一定的复原手段将其通上电测试,也仅仅能研究出其具体使用的波段、频率而已。

其他部分因为使用了封装技术,即使拆开以后,也不见得就能造出一模一样的。更重要的是,这是霹雳-15E使用的组件而不是霹雳-15的。在我国,出口军备和自用版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别。也就是说作为出口版本,霹雳-15E在雷达本身的设计、制造水平上就要比我们自用的版本低很多。从这个角度而言,印度说“没有仿制价值”也并未全错:研究了也没有什么用处,不如直接说没价值,还能“保住面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