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皆苦,黄杨钿甜。
如果你过得苦,那一定是有人替你甜了。
从230万的天价耳环,到天价珠宝、满是珠宝首饰的首饰柜,再到价值过亿的大别墅,黄杨钿甜的瓜越挖越大。
随着越来越多内幕被扒出,人们从一开始的震惊、错愕,到后来的愤怒,再到此时此刻的麻木。
这几天,网上传出不少特别的声音,比如潇湘晨报带头说“黄杨钿甜不必陷入自证陷阱”,还有人说,网友们现在这样搞,就是典型的仇富。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仇富那么简单吗?大家仇的根本就不是富,而是来路不明的富;大家仇的根本就不是富,而是贪,贪得无厌的贪。
今天,有网友扒出黄杨钿甜早前的剧照,看着他在节目中那大义凛然的样子,何止一个讽刺就能形容的。
剧照中,她梳着双马尾,挺直了胸膛,站在黑板前,对着眼前的众人说:
“穷,不是穷人的命!”“穷是因为不平等!”

另一组剧照中,她说:
“善恶到头终有报,来迟勿喜,不过时候未到!”

你可能在某些时刻欺骗所有人,也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某些人,但绝不可能在所有时刻欺骗所有人。
但凡世间谎言,不管它披着多么高尚的外衣,扛着多么正义的旗号。
一旦看清,也就看轻。
好一个穷是因为不平等,不知道她在说这句话时内心是何感受,是否有那么一丝丝的愧疚。
我们可以去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才会挥金如土?
迈入社会自己赚钱的朋友都知道,创一代赚钱到底有多难,花钱有多小心。
有网友举例上海一家很成功的企业,2000个员工,一年营业额6个亿,这是全部创收,没有减去租金、人工和经营成本的情况。2000个人辛辛苦苦一年,整个企业的利润可能才够买一栋别墅,而且下一年、下下年的收入还不确定。
所以,她们家到底是什么天才,能一下子赚那么多身家,不仅买了上亿的别墅,还挥金如土奢侈无度的买各种名贵珠宝首饰?
如果真的那么好赚钱,父母为什么不培养女儿接管企业而是进娱乐圈?除非发家渠道是不可持续的,又或者急需通过天价收入来洗白资产。
“巧立名目,拉拢豪绅”
“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三七分成。”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雅安当地人也现身说法,看着他们的控诉,字字泣血,心里很不是滋味。
有雅安的朋友说,那时候真没得到什么补助,小学生每人得到一个爱心包裹,然后每人可以去领几桶方便面和牛奶,房子垮了也只得了几千的补助。
另一位雅安人说,当时他家拿到了一双红色的高跟鞋一条牛仔裤,家里五个人,拿了五包泡面,两个没有包装的粉丝。
还有的则更离谱,灾后重建款没有拿到一分,就只批了宅基地自己花钱重建,就收到几箱泡面和压缩饼干和一顶蓝色帐篷,帐篷后来村里还收了回去。

这几天,越来越多网友强烈呼吁要求公开当年的捐款去向,甚至有网友为此编了一个段子:
“我们要缓捐、慢捐,让有钱人先捐,让有地位的人先捐,让有能力的人先捐,先捐带动后捐,最后实现大家一起捐。”
“我支持调捐,下辈子再捐!”
看似是在玩梗,实则每个字都暗含讽刺。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世道变了?人心变凉薄了?还是这届网友不听话了?
都不是,国人向来温良友善,同样也乐善好施。面对各种灾害,从来没有漠视不管的道理,所以眼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信任正在慢慢被败光。
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是从郭美美事件开始,也许是从这次的黄杨钿甜事件开始。
之前某地水灾,有个网友的话让人至今记忆犹新:
“我觉得受灾的时候,应该是红十字打开仓门救灾的时候,而不是打开账户。”
大家变得越来越冷漠,甚至于寒心,是因为在这方面吃了太多亏。
我们辛辛苦苦上班一个月几千块工资,有些人甚至连工作都没有,但还是捐款了,捐款的同时想知道善款用在哪些地方很合理。
如果花在灾区和灾民身上,我们没话说,会觉得物尽其用;可如果花在不该花的地方,尤其是像黄杨钿甜这种事,我们至今都不知道他们家的财产是怎么来的,人们只要问了,就是造谣,这怎能不让人感到心寒。



大家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因为在这之前就有前车之鉴,媒体当年的追问,如今一晃9年过去了,却依然没人能给出回答。

还有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后,当地收到了近百亿元的灾后重建资金。结果两年后,这笔钱也被曝出了大问题。
就连媒体都忍不住质问:“谁动了老百姓的救命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不是愿不愿意捐,想不想捐的问题。
而是能不能捐,敢不敢捐,捐的钱最后到底去哪了的问题。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