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韩国总统补选仅剩一周,据韩联社援引韩国政府5月25日消息,中国商务部已批准向多数韩企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这意味着,自4月4日起实施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对韩国“网开一面”。4月初,中国商务部一纸限制令让全球稀土市场震动:钐、钆、铽等7类中重稀土被纳入出口管制清单,审批周期延长至数月,韩国企业首当其冲。数据显示,韩国79.8%的稀土金属和61.1%的稀土化合物依赖中国进口。禁令生效后,三星显示器、LG新能源等企业生产线一度停摆,韩国公共储备仅能维持3个月。

然而25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消息称,中方已批准向多家韩企发放出口许可,审批速度远快于预期。这一决策的时机耐人寻味——6月3日,韩国将举行总统补选,目前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46.3%支持率领先保守派对手。中国选择此时解除“紧箍咒”,被外界解读为向韩国释放战略信号。4月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进口关税提高至145%,而中国反手打出稀土牌,直击美国军工命门——每架F35战机需417公斤稀土,断供可致生产线90天内瘫痪。

总统大选前夕,韩国提出的申请,中国已批准通过,就看韩国如何选

但美国并非唯一受制者:韩国作为“中转站”,70%进口稀土用于对美出口产品,夹在中美之间进退两难。中国松绑韩国,实为一箭双雕:既避免将韩国彻底推向美国阵营,又通过“可控供应”分化美韩技术联盟。正如《韩国经济日报》分析,中国首次对境外企业实施“长臂管辖”,要求韩企证明稀土不用于美国军工,实则是迫使韩国在中美间明确立场。

当前选情中,经济议题成核心战场。李在明主张“平衡外交”,提出扩大与东盟合作以分散对华依赖;保守派则坚持强化韩美同盟,甚至考虑追加部署“萨德”。中国此时解除禁令,恰为韩国选民提供直观对比:若选择对华缓和路线,产业链危机可迅速化解;若延续尹锡悦时代的对抗政策,韩国或重演2010年“日本断供”噩梦——当年中国暂停对日稀土出口,导致丰田、索尼等企业损失超30亿美元。而在此次对韩解除稀土管制前夕,韩国社会的反华情绪持续发酵。极右翼团体借“中国间谍案”“非法拍摄军机”等事件煽动仇恨。

总统大选前夕,韩国提出的申请,中国已批准通过,就看韩国如何选

这种情绪被保守势力利用,试图将选举包装成“亲中与反中的对决”。中央大学教授李秉勋警告,政治操弄正将经济议题扭曲为种族对立。中国的让步留给韩国一道必答题:是继续做美国产业链的“中转站”,还是寻求战略自主?若选择前者,韩国或将陷入更深的“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撕裂。美国主导的“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计划试图通过澳大利亚、加拿大重建稀土供应链,但技术瓶颈导致成本高达中国3倍。

即便韩国配合,其企业仍难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稀土分离提纯需中国专利授权,而2023年起相关技术已被列入禁止出口目录。若转向后者,韩国或可借机重塑产业链。中国已向哈萨克斯坦、缅甸推进“资源换技术”协议,韩国若加入这一网络,既能保障稀土供应,又能参与新材料研发。李在明提出的“半导体联盟多元化”构想,正与此不谋而合。

总统大选前夕,韩国提出的申请,中国已批准通过,就看韩国如何选

对中国而言,松绑稀土既是橄榄枝,也是警示:地缘博弈中从无常胜将军,唯有把握共同利益方能破解零和困局。而对6月3日走向投票站的韩国选民来说,他们手中的选票不仅关乎四年任期,更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中美世纪博弈中的生存之道。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