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霸榜热搜前列,口碑广获好评,今年的口碑犹如石沉入大海,热度被同期热剧碾压。
开播不到一周,灯塔播放破2亿,8天拿下省级收视第一,实现收视六连冠,10天登顶云合榜一。
《国色芳华》去年暑假的开场的口碑收视双丰收,增添杨紫又一部暑假爆款古装剧。

该剧一出场,古香古色的中式之美惊艳全场,独特的艺术审美,打破网红影楼劣质风。
无可媲美的艺术呈现,该剧艺术指导大获全胜,获得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美术。
好剧获好评,精良的制作之外,女主双商在线,一步步向上逆袭,成长线富有挑战的经商之旅,引来无数观剧目光。
古版职场升级,巧借外界推力逆袭翻身,既有商场游刃有余,亦有女子自救和双向救赎治愈。
女性力量压倒艰难险阻,开出一条阳光大道 符合当下女性题材市场要求,联系现实话题,深入议题挖掘。

上一部的热度反响惊喜颇多,下一部《锦绣芳华》虽专门挑暑假播出,只可惜原有热度消解,宣发和市场整体反响不及上部。
女主经商奋斗重点转移到内院宅斗,女性自救看点成女主与女配夺爱之争,还有男配和男主之间名义上权谋线,实际上仍爱夺爱桥段,变了个味。
“工业糖精”沦为主线故事,女主经商奋斗没有第一季逐步向上攀登爽感。
主角感情线,上一部暧昧拉扯恰如其分,奋斗励志增添CP糖点,苦中有乐看点平衡事业和感情。

但起点高,转入下部,高潮迭起尤为关键,可男主和女主的故事却回到古偶套路。
本来,最初高呼声来自视觉冲击,后期重新来过,缺少一层新鲜感,注意力落于故事层面,发挥失常自然没了预期热度。
内容为王时代,主流量效应失灵,仅依赖演员带动口碑,难以实现“连爆”。
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但仍年年有新剧试探。
近些年来,长剧“续集”和“第二季”持续沦陷“下部不如上部”魔咒。
现象级大爆的剧形成受欢迎IP,庞大受众群体力捧,小演员一夜飞升内娱男神,事业线突飞猛进。
但一步登天时间有限,错过最佳“天时”,即便“地利人和”,爆剧直线下跌,沦为烂剧。

杨紫的剧不止一次遭遇此类割裂。
《长相思》第一季不下10集,盘活古偶剧无爆款局面,多平台数据飞涨,复杂人物关系深入,推送一波又一波流量。
多男主匹配一女主支线角色,受众分拨站位,剧外延伸择偶标准,实现双向热度反哺。
进入第二季,最期待高光情节被嘲,放大镜找细节,放大“鸡蛋挑骨头”瑕疵,整体观感败观剧党好感。
共鸣浓烈释放殆尽,时间稀释一部分记忆片段,情绪连不上,无法共情,未能沉浸式代入。

杨紫几乎每年暑假一部古装大热剧,与成毅搭档的《沉香如屑》亦是暑假收视热榜前列口碑剧佳作。
这部剧中,杨紫钻研古装女主,释放新形象的蜕变,赋予女主角“反套路”人设表演。
抛开传统仙侠女主的“傻白甜”形象,聪慧机灵又不失心机,独立女性特质满满。

虽是三生三世虐恋框架,融入悬疑探案,添加智斗较量,悬念引领追剧线索,跌宕起伏富有爽点。
笑点、泪点、虐点、爽点集聚,全面攻略观剧情绪,提升剧情深度。
但第二部《沉香重华》剧宣不足,多条支线混乱且拖沓。
删减关键角色戏份,导致感情线模糊不清,前后情节衔接不连贯,凌乱非常,导致反响不足。

迪丽热巴和任嘉伦的《与君初相识》登场,热度居高不下,群像人物形象个性塑造饱满。
演员粉丝量多,剧里剧外双重收获关注。
任嘉伦前期人设清纯憨傻,与迪丽热巴人设的成熟稳重形成反差,男弱女强设定添几分惊喜。

但《恰似故人归》泪点堆积,一个个关键人物境遇悲惨,强行泪点牵动情绪。
纪云禾下线,小山猫取火回来告别,空明眼睁睁看着爱人、发小死在眼前。
他们的悲惨结局,堆砌剧情虐点,冗长而失平衡。
其次是戏份偏移,配角戏份过多,喧宾夺主,导致部分声音认为纪云禾和长意戏份不够。

白鹿和任嘉伦的《周生如故》南北朝背景下的权谋斗争,构建宏大家国大义世界观,沙场征战与儿女私情,情感层面丰富多彩,情绪跨度大。

但《一生一世》跨越时空相爱,年代和叙事风格迥异,反而与第一部有清晰划分,其次家国大爱缩小,回归主角个人情感,狭窄的爱,感染力下降。

吴磊和赵露思搭档的《星汉灿烂》人设颇为新颖。
程少商不完美,不够成熟的叛逆女主形象经历中式家庭宅斗复杂算计,逐渐明白各路人身处其位艰难不易,变得成熟。
少女走向独立的探索成长之旅传递成长治愈。

男主背负仇恨,少年担负众人 满腹辛酸无人诉说,封闭内心到接纳真爱,冰冷的人生重回温暖,递进情绪塑造鲜活人物。
第二部《月升沧海》口碑断崖式下滑,女主“傻白甜”遭人利用而不自知,“圣母白莲花”形象与第一部人设割裂。
戏外情感线和故事逻辑存在漏洞等皆成为败笔,影响观剧体验。
这些剧都有“流量大”的特点,观众所熟知演员领衔主演,增加一部剧浏览量。

演员前提下,故事精彩和制作完整,市场竞争力度大。
但CP捆绑带来的大范围宣传,表面上营业热度有限,转头过了卖力捆绑阶段,粉丝在转入下一剧主角,新剧新鲜感分散注意力。
就算是杨紫、李现这对古装现代剧多次合作“CP”。
虽然明知续集结局免不了落入“划水”争议,仍有不信邪的爆款剧持续开新篇幅。
本质上剧方目的挣钱,第一波热度钱赚够,重新开新剧本可能赢的结果耗时长。
一剧分两部,IP连续效应再度耗尽高热度,蹭流量,既有话题推送,又有二次效益,即便整体不达最高,仍有可赚空间。

也有人认为“再现IP剧”一部分是资本收割,一部分观众的内耗。
同一部剧上下两部一同开拍,第一部的优点也可能成为第二部的缺点,两种热议存在“热度反噬”现象。
比如,《长相思》相柳的高冷人设,九头蛇的设定,形象和个性被指无代餐,收获不少粉丝量。
但第二部他的行为举止却被批太过油腻,而这仅仅只是某一个微小细节展现出来的表演,却沦为全盘否定的缺点。
足以说明即便是同一部剧同一个人物,出场次数过多,审美消耗热情,后续再精彩的部分也难以超越第一部数据。
当然,其实每年题材和视角类型变动,市场给予的反馈受整个行业风气影响。

比如一部剧没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可能成为全场焦点,剧荒时刻带来的自然流量多。
反之,若热门剧竞争过强,分流部分观众,意味占据观众范围缩小。
同一类剧上线,新鲜、制作和精彩与否的因素在决定考虑之内。
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今年的古装剧市场总体收视情况,《锦绣芳华》的热度还算不错,而播出时间刚好在青年受众空闲时间,各平台的热度数据情况仍有浮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