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韩国政府此前宣布对韩国造船业投资的9万亿韩元,应该是要打水漂了。#军史观察团#

近日,卡塔尔能源事务国务大臣萨阿德对外宣称,该国过去的船舶都是来自韩国,但他们现在选择中国造船厂。

萨阿德给出的两个理由也特别有意思。第一,这样的转向是基于卡塔尔建造规模的需求;第二,中国造船能力提升很快。按照萨阿德的说法,不只是造船领域,中国市场的潜力,可以满足客户“一切想做的事情”。

话很委婉,但萨阿德想要表达的意思,应该不难理解。说白了就是,中国造船厂能够满足卡塔尔的要求,且卡塔尔也信赖中国的造船技术。

早在萨阿德宣布这一消息前,卡塔尔能源公司便与中国签下一笔LNG船的大单,卡塔尔一口气从中国购买了18艘大型LNG运输船。

萨阿德已经说了,中国和卡塔尔在能源开发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这笔大单,应该只是卡塔尔在造船领域转向中国的一个开始。

对于中国来说,这笔大单体现的不只是经济效益,它还标志着,中国研发设计高端船舶的能力,再次朝着世界领先的目标迈出一大步。

包括LNG运输船在内,世界造船业一共有“三颗明珠”。它们作为全球公认最难建造的船型,往往也被作为一个国家造船能力的参考标准。

韩国此前能够在全球造船业拥有一席之地,有很重要一部分原因便是韩国在LNG运输船方面有着领先优势。但由于缺乏人才和造船成本提升等因素,韩国这样的优势,早就不再是一骑绝尘。

连一向自大的韩国媒体不久前都承认,中国的造船技术与韩国只有2到3年的差距。韩国为巩固自己在全球造船领域的地位,这才有了怒砸9万亿韩元与中国竞争造船的计划。

所以,卡塔尔此番在中韩造船厂之间选择了中国造船厂,对于韩国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不过客观分析,韩国造船厂比不过中国,其实并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解决的。

尽管韩国造船厂今年2月接到的订单重回第一,但以2月统计的数据举例,在全球手持订单中,韩国持有的3861万修正总吨,仅占中国的60%左右。

数据显示,中国造船厂2023年的完工量达4232万载重吨。但是,中国当年新承接的订单量,却高达7120万载重吨。从比例上去看,我们承接的订单量,显然是远大于当年完工量的。

正是如此,有分析就认为,韩国造船厂能够分到的订单,不排除就是中国这边爆单了。而这些数据显示出来的,那就是中国的造船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已经得到了许多买家的认可。

即便韩国砸9万亿韩元提升所谓的领先优势,恐怕也很难撬动中国当前拥有的这些买家。如果中韩造船技术真的还存在巨大差距,其他国家也不可能将大量订单给中国了。

韩国相关部门此前曾有过统计,韩国国内造船业人力缺口的情况,短期内几乎不太可能有效解决,预计到2027年,这样的缺口都还有4.3万人左右。韩国想要缩短时间,那就只能砸钱。

但由于当前全球都在推动造船业转向环保型,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成本远比想象中高。而且,就算韩国政府愿意砸钱,中国的造船业也不是止步不前,等到韩国将人力缺口给补上,我们可能早就遥遥领先了。

还有就是,除人力成本外,在原材料方面,韩国也面临着一大难题。

当前美国仍然在推进中美经济“脱钩”,韩国作为美国的铁杆盟友,只能硬着头皮上。但中国可是全球制造成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一旦中韩贸易出现问题,韩国造船的成本还将再度攀升。

诚如王毅外长日前会见韩国外长赵兑烈时所说,中国的发展能够为韩国带来重要机遇。在高昂的人力和原材料等成本面前,相较于砸钱,韩国与中国加强互利合作,显然更有利韩国提振该国的造船业。韩国此次出局,只能说明韩国把方向搞错了。

总之,中方一向主张公平竞争,卡塔尔的选择,不应该影响中韩之间双边关系。如果韩国能够与卡塔尔一样尊重和认可中国,中韩不管是在造船,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反之,韩国的出局,恐怕就会成为韩国造船厂的最终结局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