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避寒
编辑|避寒
《——【·前言·】——》
这是她自己发出的密电,结尾只有一句话:“我请求组织同意我嫁给陈尔晋。”发出前,她哭了一夜。
潜伏使命与意外情愫
王曼霞,1913年出生,天津人,出身富商家庭,她不是普通的“红色特工”,受过法语教育,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后赴上海圣约翰大学进修英文,能流利使用英语和法语。
1936年,她在天津地下组织引荐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她被安排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社交圈。
1938年春,长沙,时局动荡,日军南侵,武汉危急,国民党高层从南京迁至湖南,长沙成为临时的政治与军事核心。
王曼霞接受一项任务,由周恩来亲自布置:以社交名媛身份接近陈尔晋。
陈尔晋是黄埔炮兵科出身,曾任蒋介石卫队宪兵大队副队长,在台儿庄一役中,他带一个加强排守住交通要道三昼夜,被蒋嘉奖,后来调任长沙卫戍司令部少将参谋,负责安全与反间。
他是目标,也是障碍。
王曼霞被安排进入长沙上流社交圈,身份是华侨归国富商之女,丈夫战死缅甸,她频繁出席晚宴、舞会、募捐会,以捐资抗日为名进入政要圈。
长沙的社交圈不大,几场活动后,陈尔晋注意到了她。
王曼霞穿旗袍,不描眉,不施粉,说话时习惯轻抚左手指背,是旧伤,她对蒋介石政策有质疑,对前线士兵表示关心。
在一个抗日募捐晚会上,她质问主办人为什么士兵没有棉衣,募捐都去哪里了。
陈尔晋当时站在一旁,没说话,只是看着她,后来他主动提出想单独谈谈,她没有主动接近,是他先开口的。
谈话在茶楼,一次又一次,她从不夸党,只说“现在不能全靠一个人”,“你们对共产党太不了解”,他反问,她点头,承认读过《共产党宣言》,还送他一本英文版。
1938年4月,王曼霞开始夜不能寐,她意识到自己动情了,她把细节写进密电:陈尔晋几次护她脱险,一次她被便衣盯梢,是他用“巡逻”借口把她从街角接走。
她不确定组织怎么想,也不敢揣测周恩来态度,她照实写了一切,最后一句话没有战术价值:我请求组织同意我嫁给他。
电文发出48小时后,延安回电。
字句简短,末尾加注:批准婚事,争取其立场。
婚礼背后的双重使命
1938年5月,婚礼在长沙举行。
王曼霞穿蓝色旗袍,陈尔晋穿黄埔军服,军统、宪兵、政训处多人到场,婚宴在南门外一家粤菜馆,那天蒋介石在庐山开会,不在长沙,这场婚礼没被注意,但对延安来说是战略突破。
婚后第三天,王曼霞再次收到密电:长沙情报线由她全面负责,指挥权提升至湘赣地区情报组。
她继续出入舞会、将领府上,身边多了“军嫂”的身份掩护,她开始打听兵力部署、机场扩建、后勤物资流向。
她不问直接内容,只问“你们要不要多进一批汽油?”或“听说第五兵站想改成兵工厂?”话问得巧,答案藏在对方随口一句。
她将情报夹在请柬夹层,通过特定洗衣店传给上线。
陈尔晋也开始怀疑,他是特务出身,职业本能让他留心细节。
王曼霞有一次凌晨两点回家,说是闺蜜病倒,她鞋底沾有煤渣,不是医院地砖,他没问,只看着她洗脚,不出声。
她开始察觉丈夫在试探,他试过用空信封夹纸条放进她书里,也试过故意说一条假消息,看她是否转述,她不解释,也不辩解,只是静静回望。

她主动谈起“腐败”,提到重庆有人倒卖军粮,她说:“这不是抗战,是买卖。”他皱眉,没有回话。
直到1939年春天,一切摊牌。
他从军中朋友那里得知,长沙秘密被布控,一份通缉名单上有王曼霞的另一个名字,他知道必须查清楚。
一天清晨,他尾随王曼霞到坡子街,她进了一家茶馆,二楼有个地下交通员等她,他没有当场抓人。
回家后,他把她的情报书藏在抽屉里,锁上门,对她说:“你是共产党吧?”
她不说话,只是站着,最后她说了一句:“你可以告发我,也可以离婚,随你。”他没有动。
几天后,他向她索要《毛泽东选集》,她没有给现成的,而是让他自己去地下印刷点取,这是考验,也是信任。
1939年7月,经王曼霞介绍,陈尔晋在桂林秘密入党,入党介绍人之一是时任中共南方局情报负责人,经周恩来批准。
敌营夫妻的革命协作
陈尔晋入党那天,没宣誓,没有火炬,也没有红旗。
地点是桂林一处郊外印刷铺的地下室,旁边是杂物堆和油墨桶,他只是对着王曼霞和一个叫“林叔”的人说了句:“我愿意。”
入党第二周,他上交了三份关于日军空袭的内部计划。
他当时是长沙警备司令部作战科顾问,看文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信息出去。
王曼霞设计了“送香烟”路线,每周她带两包“恒大”香烟送给上海一位“表亲”,香烟盒夹层装有小纸条。
特定洗衣店转交后送至香港,再由交通线送达延安,整个过程控制在72小时内。
他们开始轮换行动,一人明线,一人暗线,她在前厅迎客,他在后堂画图,她在社交圈周旋,他在兵站记录汽油进出量。
他对数字有天赋,每周长沙兵站运出粮草车皮数、炮弹口径、补给方向,他只用半天就记完。
最关键的是一份电报稿,来自武汉转发,电文内容是日军计划于1939年10月17日凌晨空袭桂林、长沙、衡阳三地。
情报通过香烟盒送出,延安收电当天就通过“新华广播电台”对外播报“中南地区将有重要战事”,引起国民党高层重视。第二天,长沙防空演练首次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延安再来电:“此人有用,保护。”
王曼霞决定加快长沙与上海之间的情报节点布局,她卖掉了自己在上海法租界的两套房产,用七十根金条换得无线电、药品、军靴与地图纸。
这些物资通过地下交通线运往苏北新四军。
陈毅收到物资后,电文写着:‘这批装备解决了两个团一个月需要,请转告“后勤部长”,有功。’
他们开始策划更大的行动,目标是促使上海国民党某部在关键时刻倒戈,他们设法联络了该部团副,承诺在起义后立即安排与解放军对接。
行动原定1949年5月下旬展开。
5月9日凌晨,王曼霞在法租界被捕,是内部出现叛徒。
5月10日,陈尔晋被捕,地点是虹口警察局外,他是去换交接密码。
两人被关押在上海闸北看守所三号楼,分别审讯,不许见面。
敌人不急,知道时间对他们有利,上海尚未解放,线索可以慢慢挖。
他们从王曼霞身上找到一封草稿信,没有寄出。写给“叔父”,实为情报联络暗号,内容隐晦,未被破解。
陈尔晋被审讯十三次,每次结束都有伤,第三次之后右耳听力丧失。
他知道自己可能活不过这个月,唯一坚持的是不能让地下联络人身份暴露。
王曼霞怀孕六个月,狱中拒绝营养供给,坚持吃牢饭,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死。
五月中旬,上海枪声日夜不断,距离解放,只剩几天。
黎明前的牺牲与历史回响
1949年5月19日凌晨,天还没亮,闸北区宋公园围起三面高墙。
刑场设在草坪中央,王曼霞穿灰色囚衣,步伐稳。
陈尔晋上场前曾试图挣脱,被五个宪兵压住,临死前,他高喊一句:“中国共产党万岁。”
王曼霞转头看他,没有说话,她只是站直了。
六声枪响,上海天色微亮。
那天,上海解放还有8天。
他们的尸体当晚被一位地下党员偷偷收殓,用麻袋装进一辆三轮车,送到南市区一个粮仓后巷掩埋。
1983年,中共中央追授王曼霞与陈尔晋“革命烈士”称号,立碑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2015年,“中华英烈”名册发布,两人同时入选。
后来,王曼霞留在延安的那封电报被复制陈列于周恩来纪念馆。
电报原文最后一句:我想嫁给他。
这句话没有密码。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