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贫富差距悬殊更可怕的是,底层人晋升为普通人的最后一扇门,也关闭了!

与其天花乱坠地说就业难,不如看两则新闻:

最近,南京一中学勤杂工临聘合同制人员的录用公示显示:拿到这个岗位的是一位物理学硕士

8月,保山学院也公示了拟聘人员名单,其中有三位工科硕士做了宿管这个岗位是没有编制的

很难想象吧,硕士研究生已经沦落到去竞争没有编制,且以体力活为主的工作了;

并非歧视这些岗位,只是叶落知秋,从中既能窥见学历贬值,也能感受当前的就业现状了!

也许很多人觉得硕士烂大街了,但你了解硕士的稀缺度吗?

据统计,我国已经毕业的和在校的硕士共计10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

百里挑一的人,最终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白领的机会正在被剥夺;

换句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的大门,已经关闭了!

相对于地,体制内成为了寒门学子最后保有生存尊严的地方了,这两年的考公热潮,也说明了这点。

但体制内能容纳的人有限,而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已经有千万之多,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

我想起1997年梁晓声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中写道:

中国以后一二十年间的社会结构,干部子女将在官场占有最多比例;

富豪子女仍会像父辈一样占有最多的经济资本,并将比父辈更善于国际合作;

中产阶层的某些儿女会成为主导科技发展的精英,绝大多数市民阶层或草根阶层的子女,若不能自幼摆脱娱乐文艺之泡沫的侵袭,即使有了大学文凭,也不过能成为比比皆是的脑力劳动者;

知识改变命运的规律,也就能将他们改变成不再是父辈的体力劳动者而已!

真的一语成谶,那么知识改变命运这扇门究竟是怎样被关上的呢?

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我国的顶尖企业家、资本家不是在钻研科技,也不是研究怎么造福人民的新技术,反而整天在思考怎么榨取底层老百姓最后一滴血;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科技的尽头是放贷,企业的尽头是淘汰。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企业最后都变成了网贷公司,他们不但要要奶头乐控制民众的精神世界,连你未来的钱财也要榨干;

另一方面,不去研发关键技术,反而整天搞一些AI和无人驾驶、无人操作等,总之,想方设法地淘汰员工;

就像工厂里的机器淘汰了工人、无人驾驶汽车淘汰了司机,AI淘汰了一众白领......

这个时候,他们又反过来洗脑被淘汰的人群,让他们觉得是自己不够努力,不思进步,活该被淘汰;

但真的是这样吗?

科技也好,技术也罢,落脚点都应该是人,如果只是披着产业升级的外衣,实则对底层百姓的生存空间一再压榨,那么这种技术可能弊大于利;

毕竟,再强大的社会,也不可能人人都是爱因斯坦!

总要给普通人留一碗饭吃,历史不断被证明:把事情做绝的人,绝没有好下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