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台儿庄战役后,日军指挥官坂垣征四郎在作战会议上留下了一句罕见的评价:“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该视为普通中国军十个军。”这个能让日军都甘拜下风的汉子,正是黄埔一期生的关麟征。他32岁就当上军长,到了34岁更是全国最年轻的集团军总司令,从长城抗战到湘北大捷,他硬是用“铁拳”砸出了日军的恐惧,成为抗日史上绕不开的铁血名将。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关麟征

靠一张冒名护照闯天下的西北汉子

1905年,关麟征出生在陕西鄠县的贫寒农家,原名为关志道。19岁那年,同乡放弃了去广东考军校的机会,把一张写着“关麟征”的护照留给他。于是他父亲为了能让关麟征有出息,硬要卖家里的牛,凑出25块银元给他去当兵,并叮嘱他:“混不出个模样,别回来见我。”

这张冒名的护照,也成了他戎马生涯的起点。1924年,他以“关麟征”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与陈赓、胡宗南等成为同学。在校期间,他便显露“猛人”的特质,东征陈炯明时,作为敢死队尖兵带头冲锋,左腿膝盖骨也被打穿了,医生说要截肢,他咬着牙喊:

“我才20岁,没了腿还怎么打仗?”

最终在廖仲恺的干预下才保住左腿,从此就留下“轻伤不下火线”的狠劲。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廖仲恺

在北伐战争中他更是作战英勇,从排长一路升到团长。但脾气也十分火爆,因为不满陈诚排挤自己上司,直接就当面硬怼陈:“战场上见真章,搞小动作算什么本事?”这份西北汉子的直爽,让他在黄埔系中名声外传,暗地被人称为“黄埔大师兄”,但也正是这份直爽,让他的军政生涯充满无奈。

三次战役封神,让日军胆寒的“关铁拳”

让他真正名声大噪的是在1933年,日军进犯长城,关麟征奉命率第25师接防古北口。3月10日,日军以飞机大炮掩护冲锋,他亲率149团反突击,在零下20多度的雪地中与敌展开白刃战。在战斗中一颗手榴弹从他身边爆炸,弹片击穿了他的胸部、腿部。

浑身是血的关麟征仍大喊:“跟我冲!”硬是从日军手中夺回高地。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日军占领古北口时

此战打了两个月,日军伤亡了2000余人,创下自“九一八”后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歼敌的纪录。他在协和医院养伤时,北平学生举着“抗日英雄”的横幅从病房排到王府井,连护士徐孝仁都被感动,后来成了他的妻子。蒋介石更是亲发电报:“务必保住关将军的腿,今后抗战还需他领军!”

到了1938年的台儿庄会战,关麟征负责率52军外围阻击,直面日军精锐的第5师团。在3月31日,日军4000人突袭他的指挥部,当时关麟征身边仅有30名警卫。他却临危不乱,派警卫在千米外虚设阵地,自己则带着特务连迂回敌后,趁夜火烧日军据点。日军摸不清虚实,龟缩待援,直到援军赶到形成反包围,全歼了来犯之敌。

更绝的是他的“诱敌深入”战术:故意让开正面,放日军进入台儿庄,却在侧翼死死咬住补给线,让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成了“断线风筝”。坂垣征四郎事后哀叹:“遇到这样的对手,皇军的钢炮也难施展。”台儿庄大捷后,他也被升任为第32军的军团长,与正面死守的孙连仲并称为“孙钢头”“关铁拳”。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1939年第一次长沙会战,关麟征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指挥20万大军对阵冈村宁次的10万日军。他利用湘北丘陵河湖密布的地形,层层设伏:新墙河放日军渡河,汨罗江半渡而击,最后在长沙北郊布下“口袋阵”。日军推进200公里后,突然发现退路被断,后勤全失,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

此战一举歼敌3万余人,美国《时代周刊》惊叹:“中国的将军在湘北创造了奇迹。”34岁的关麟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集团军总司令,连蒋介石都感慨:“若国军都如52军,何愁日寇不灭?”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人硬治军更硬

关麟征的“牛”,不止在冲锋陷阵,更在治军与谋略。他的52军有个外号叫“千里驹师”,训练强度堪称变态:每天5公里越野,步枪射击必须打到满环为止,刺杀训练要对着稻草人连刺300枪。他常说:“战场上多流一滴汗,就能少流一斤血。”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个西北汉子还有“儒将”一面。行军时常常带着《孙子兵法》《战争论》,驻防云南时竟给部下讲《易经》,说“兵无常势,刚柔并济才是制胜之道”。他的指挥部永远有书架,连排长都要读战术教材,所以52军的文化水平在国军杂牌中更是独树一帜。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在抗战期间关麟征两次重伤濒死,都挺了过来,但身上也留下13处伤疤。1945年滇南防守时,日军从越南进犯,他在崇山峻岭中构筑“铜墙铁壁”,5年没让日军前进一步,连何应钦都赞:“雨东(关麟征字)守滇南,我放心。”

晚年的“四个不”,传奇最终谢幕

抗战胜利后,关麟征因“昆明一二·一惨案”被调离军界,任黄埔军校校长。1949年,他拒绝去台湾,带着家人隐居香港,在70平米的小房子里过起平民生活,立下“四个不”规矩:

不参加政治集会、不见记者、不联系故旧、不接受补贴。每天都在练书法、听秦腔,教育子女“勿忘家国”。

日军称他1个军能顶10个,34岁成最年轻集团军司令,关麟征有多猛?

1980年,他心脏病突发住院,医生解开衣服时愣住了,满身弹痕触目惊心,才知道眼前老人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关铁拳”。临终前,他握着儿子的手说:“我这辈子,就做了一件事,打日本鬼子。”

如今,在香港荃湾的华人永远坟场里,关麟征的墓碑上也刻着“爱国将领”四字,虽然碑文没有赘述他的战功,但却表达了一个陕西娃用一生践行的誓言:若有战,我必先冲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