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印度不仅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还将大部分石油在公开市场上出售,牟取暴利。他们根本不在乎乌克兰有多少人被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杀害。因此,我将大幅提高印度向美国缴纳的关税。感谢大家对此事的关注!!!”
当地时间8月初,特朗普在“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点名印度,言辞激烈地指责新德里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威胁对印度商品加征关税。
特朗普突袭:关税当作谈判武器
就在白宫几个月来频频暗示与印度接近达成贸易协议之际,特朗普突然连发两次威胁:先是在7月底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又在8月初因印度与俄罗斯军事装备贸易和石油交易提出要施加“额外惩罚”。
这种突然转向的做法,让不少印度官员和分析人士始料未及。特朗普并未说明,如果印度无视其呼吁,具体会遭遇怎样的惩罚,但仅是加征25%的高关税,就足以让印度出口商和投资者感到压力。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向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若8月8日前不同意在乌克兰停火,将面临新一轮制裁。这让外界普遍认为,特朗普此举一方面是对俄罗斯施压,另一方面也借印度对俄贸易问题向新德里施加谈判筹码。
印度的回应:低调而坚持底线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言论,印度方面反应克制,仅表示在“研究潜在影响”,并未正面回击。印度外交部发言人重申,印俄是“久经考验的伙伴关系”,能源采购基于市场与经济逻辑,而非第三方的压力。
印媒披露,印度短期内排除报复选项,还计划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等方式安抚白宫,但同时也已告知美方:无意采购美制F-35隐形战机。
印度国内分析人士则认为,特朗普惯用“先高后低”的谈判策略:先用激烈言辞制造压力,再通过有限让步换取对方更多妥协。类似的剧本曾在对欧盟、韩国和日本的贸易谈判中上演。
为何印度无法轻易放弃俄罗斯石油?
印度对原油的进口依赖度高达85%,而俄罗斯石油价格低廉、供应稳定,是印度控制通胀、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来源。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占比从不足1%飙升至约35%,每日进口超过200万桶。
印度高层屡次强调,能源政策必须以14亿人口的需求和价格为重,而不是被第三国的地缘政治所左右。甚至在去年,美西方国家对印度施压时,美国财政部官员也曾认可印度继续进口俄油,以帮助压低全球油价。
谈判僵局背后的关键死结:农产品与乳制品
虽然能源问题是焦点,但真正让美印贸易谈判停滞不前的,是农产品和乳制品市场准入问题。
印度仍是典型的小农经济,农业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亿人口生计。美国质优价廉的农产品若进入,将对印度小农和本土产业构成巨大冲击,给莫迪政府带来沉重政治负担。
更敏感的是乳制品:在印度教文化中,牛奶是神圣之物。印度长期坚持“只喂素食”的奶牛养殖方式,而美国奶牛饲料多含骨粉、血粉等动物性成分,被印度教徒视为“不洁”。执政的印度人民党正是以捍卫印度教文化为核心,一旦放开进口,容易被批评“背叛宗教原则”。
特朗普强硬背后的双重盘算
特朗普为何选择在此时发难?一方面,有分析认为他对俄罗斯迟迟未在乌克兰让步感到不满,而印度大量购买俄油被视为削弱对俄制裁效果;另一方面,这也可能是向印度施压,迫使其在贸易谈判中作出更大妥协。
历史上,特朗普对谈判对象常用“先开高价、后局部妥协”的模式:对欧盟最初威胁征收30%关税,最终达成协议后关税降至15%;与日韩谈判亦类似。
印度的底线与代价
尽管美印贸易谈判还将继续,但印度对美国不可能无底线让步。一方面,美国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场,对美出口占总出口近20%;另一方面,特朗普威胁加征25%关税,将让印度在纺织、皮革等竞争激烈行业丧失价格优势。据野村证券预测,这可能导致印度经济增速下降0.2%。
印度坚持的,是其长期的“战略自主”传统:把美国视作平衡中国崛起的关键伙伴,但绝不甘当美国的小伙伴,更不愿在关键议题上屈从。
这不仅体现在能源,也体现在乌克兰危机、伊朗问题等多项国际事务上。对印度来说,有限度的妥协可以,但一旦触及底线,就必须回到本国利益优先。
两位强人的难题
特朗普与莫迪都有强硬作风,也都有迎合国内选民的需要。特朗普在大选年需要展现对俄强硬、对外谈判有力;而莫迪面临执政联盟压力,更不能在农业和宗教敏感问题上让步。
莫迪和特朗普都是强硬派
8月底,双方将再次举行贸易谈判,力争在秋季前达成协议。然而,谈判最终走向仍悬而未决:印度能否守住底线的同时安抚华盛顿?特朗普的威胁究竟是短期谈判策略,还是长期政策转向?
在全球地缘格局不断变化的当下,美印这对“伙伴”如何迈过信任的门槛,才是决定未来合作的真正考验。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