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过时工匠,渐行远去,流失手艺,只能留下美好记忆。以前的“九佬十八匠",现在基本上都消失了。一个时代催生一些行业,就会淘汰一些行业。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很多传统的好东西都留在了人们的回忆里…曾经吃香的13种手艺人,慢慢地消失了,干过的都老了,你见过几种?
       剃头匠


       怀念乡间流动的剃头匠,现在只能称之为理发师,他只会美发了,把剃头匠推拿按摩这块丢了。以前落枕,不是去医院,是去老式理发馆,不用排队(如果正在理发可以插队),直接掰一下就好了
       木匠


       还有专做农具的木匠,比如“砍铧口”的。所谓砍铧口就是用不怕水泡的木材如柏木来加工犁铧,我们农民称为铧口。砍铧口需要很好的技术才行。现在几乎沒人用老铧口犁田了,这种木匠也就消失了。
       篾匠


       怀念篾匠师傅。小时候在家里买一大捆青竹回来,请一个篾匠师傅在家里编竹席。那时候工钱很少,但要管师傅吃饭喝茶。师傅把竹子劈开,取青皮和皮下层,大约有三毫米宽。刮得光溜溜的。编成一张炕席,上面还有花纹。可以用十几年。以前编的编巴斗,波其,编席的,编鸡笼,编粪箕的非常好,绿色环保。后来被塑料制品冲击了,没人用竹篮子了。
       刻印师


       一把刻刀在方寸之地细致刻画,沾上红泥成为艺术家的个人象征,这就是刻印,都离不开刻印师傅的精心制作!刻印这个需要耐心和细心,手工刻字技术是中华非遗传承。都被机器代替了会的人越来越少了
       木雕师


       木工雕刻——精湛工艺!精致雕刻,很好看,我们这没有了这样的雕刻师傅了。我之前有个同事很会纸雕婚庆的双喜龙凤大幅图案,贴客厅里非常漂亮,很多人结婚都叫他雕,可惜没留有照片。现在都搞机器喷绘了,手工制作就自然而然消失了。机器又快图案又多。代替也是自然的。但我依然觉得真心喜欢的人还是可以传承下手工艺
       纳鞋匠


       纳鞋匠,很早以前人们都是做鞋子的。一双巧手纳鞋底,鞋匠都是用蜡绳,千锤百炼纳好底,鞋底就是定情物,古代女子好手艺一双好鞋定终身。生产队时期,妇女们都会纳鞋底做鞋。以前农村妇女都会纳鞋底做鞋,孩子们穿的鞋都是妈妈一针一线做出来的。那时候女孩在出嫁前要跟妈妈学会做鞋和其它缝缝补补的针线活,不然别人会说,那么大的姑娘了,还不会针线活,以后结婚了怎么办喽。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妈妈做千层底的鞋,小时候穿过,现在都成了最温暖的回忆我穿过妈妈纳的千层底布鞋棉鞋很快就是塑料底代替了。我妈那时候就是织土布能手,我啥也不会。小时候穿着妈妈做的鞋、很舒服,天天无忧无虑的活着、可开心呢。这些手艺人已不多,很多手艺都失传了
       锔匠


       七十年代以前,老百姓家的瓮、盆、碗、缸的家什摔上裂痕,找会这手艺的人来给用一种图上的针给补上那时会这种手艺的人俺们叫“锢漏子”这是个古老的手艺了,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补碗难度最大!因为碗经常盛水,要想碗滴水不漏可想而知这难度有多大?锔锅锯碗儿这个我小时候见过,我姥爷还会呢,经济提升后这手艺家庭被需要的少了。玉手镯断了还可以锔上再包金包银,现在把锔过的花盆等器皿;当作工艺欣赏;品凸显更有文艺范儿了。现在没人补碗了,坏了就扔了,补碗匠也消失了。
       锉刀磨剪子


       《红灯记》里有磨刀人,磨剪子喽…,“呛”菜刀…。现在基本听不到这吆喝声了。锉刀磨剪子师傅街上的一声吆喝,那时候一喊父母赶紧跑出门去,生怕人家走了,等出去后队子老长老长的。磨剪子、磨菜刀——别小看,确实是门技术活!现在看不到磨刀匠了,但他是儿时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锯匠
       拉个大锯,保持锯面平直,你来我往,不太费劲。我们当地俗语“蠢打石头慢拉锯”。


       随着工业发达,经济繁荣,生活提高,家具都是买现成的,很少用手工现做的,锯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大锯也很少见了!当年的锯匠师的确很吃香!现在他们失去了铁饭碗,有技无处使!“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铁匠


       我是北大荒人,那时每个连队都有个铁匠间,我小时还跟着打过机器配件,大师付小铁锤当当当,咱就大锤匡匡匡狠砸哈昔日铁匠手艺高,走村串户炉火烧。打制锄耙和锄头,打制斧头和菜刀。师父小锤指挥打,徒弟大锤使劲敲。如今铁匠稀少有,如今铁匠很难找。铁匠手艺让机械设备代替了
       补锅
       那时候我们这里的补锅都是从山西省过来的!本地没有。现在很少见补锅匠了,以前的人们很聪明,好多破了、坏了的物件,都能修理好,还能二次用。补锅,锅有小洞或裂缝,补锅匠补好继续用,不但铁锅搪瓷碗盆都可以补。这个是热补,还有就是冷补,冷补就是用白铁皮做的象大的仃书钉一样的,两边两口的,补上了后还要用黄泥巴四周忽一下才不容易漏水。


       这是补锅!小时候有补锅的人进村,一个圆的小铁桶,一个手拉的风厢等圆的小铁桶小铁块烧成铁水就开始补锅,等补锅的人走了,村子里小男孩就都去寻找小的铁弹子,铁弹子很小这有黄豆那么大,可孩子们还把它当宝收藏起来呢。
       铜匠


       现在大概很少用铜来做东西了,铜匠好像从没见过。记得小时候奶奶用的东西好多都是铜制品,铜盘、铜锁、铜钥匙、铜镜子、铜剪刀……等等,后来更新换代了,那些东西也不知所踪了越想越佩服那时候人的手艺,真的是炉火纯青了。这种传统铜匠现在很少见了
       钉秤匠


       制秤的工艺讲究的公道自在人心,一丝一毫都不能出现差错。早年的是市斤秤,后来有了公斤秤。如果谁家有一斤16两的秤那才算古老的!家里有,小时候的时候还是用的,就是看不懂上面显示的是多少斤两。前几年还有一杆这样的秤,后来送年老的亲戚了,他用惯觉得好用。老式杆秤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