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民,这个名字在中国体育史上绝对是个响当当的存在。提起他,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女排之父”,那个带领中国女排拿下“三连冠”的传奇教练。他的一生充满了高光时刻,也伴随着不少争议。从运动员到教练,再到体育高官,他用几十年时间给中国体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退休后的晚年生活,却不像他的职业生涯那样风光无限,反而多了些低调、争议,甚至还有点让人唏嘘的意味。
袁伟民1939年出生在江苏苏州,家里条件普通,没啥特别背景。小时候他就喜欢运动,尤其是排球,可能是因为那时候排球在学校里挺流行,他天生也有点体育天赋。1958年,他19岁那年进了江苏男子排球队,算是正式踏上了排球这条路。那个年代,能进省队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见他确实有两把刷子。
1962年,他被选进国家男子排球队,这一步对他来说意义重大。国家队意味着更高的舞台,但也伴随着更大的压力。那时候中国排球整体水平不算顶尖,国际赛场上基本没啥存在感。袁伟民在队里打得还行,但也没到惊艳的地步。1964年,他从南京体育学院毕业,算是给自己镀了层学术金。到了1974年,他退役,结束了自己的运动员生涯。说实话,他的球员经历不算特别突出,真正让他名声大噪的,还是后来的教练生涯。
1976年,袁伟民37岁,被任命为中国女排主教练。这时候的中国女排刚起步,底子薄,国际上没人瞧得上。袁伟民接手后,靠的是硬实力和狠劲儿。他训练方法严格到近乎苛刻,队员们没少吃苦,但效果也摆在那儿。他特别注重科学管理,研究对手,制定战术,这在当时的中国体育圈算得上先进。
1981年,袁伟民带队在日本拿下第三届世界杯女排冠军,这是中国排球第一次在世界大赛上称王,直接震惊了国际排坛。1982年,秘鲁世锦赛,中国女排又拿冠军。到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3:0横扫美国队,奥运金牌到手,完成了“三连冠”的壮举。那一刻,中国女排成了国人的骄傲,袁伟民的名字也彻底跟“女排之父”绑在了一起。
这几年是他职业生涯的高光期,没人能否认他的功劳。中国女排从默默无闻到世界霸主,袁伟民的训练和管理功不可没。他不是光靠喊口号的那种教练,而是实打实把队伍带出来的硬汉。那时候的中国,需要这样的胜利来提振士气,女排的成功不只是体育上的突破,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1984年,袁伟民45岁,从教练岗位转到管理层,当上了国家体委副主任和中国排球协会主席。这对他来说是个新挑战,毕竟带队打比赛和坐在办公室管事儿完全是两码事。1992年,他又调去当中国足协主席,想在足球领域搞点改革。1994年,他当选亚洲武术联合会主席,1996年又成了亚洲排球联合会主席。1998年,他升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2000年更是当上局长,成为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从运动员、教练员一路干到最高领导的人。
在体育总局局长的位置上,他干了四年。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拿了28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金牌数涨到32枚。这成绩让中国稳稳站进了世界体育强国的行列。袁伟民的管理风格还是延续了他当教练时的硬派作风,讲纪律、重结果。不过,他在足球上的表现就不那么亮眼了。1992年到1994年当足协主席那会儿,中国足球问题一大堆,他虽然想改,但成效不大,后来还被不少人吐槽“没作为”。
2004年,袁伟民65岁,从体育总局局长岗位上退下来。按理说,他这辈子功成名就,退休后该好好享福了。他也确实选择了低调的生活,搬回家里,陪陪家人,过过普通日子。不像有些退休官员还喜欢抛头露面,他是真的沉下来了。
可这低调日子没过多久,就被一本书给搅和了。2009年,他出了本《袁伟民与体坛风云》,里面讲了不少体育圈的内幕。这本书一出,立马炸了锅。他在书里暗指国际奥委会中国籍委员何振梁在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竞选中支持韩国人金云龙,而不是后来当选的罗格,差点让北京申奥泡汤。这话说得挺狠,直接把何振梁推到了风口浪尖。何振梁也不是省油的灯,公开反击,说袁伟民这是在胡扯。俩人你来我往,吵得挺凶,舆论也分成两派,有人支持袁伟民敢说真话,有人觉得他这是退休了闲得没事挑事儿。
这事儿让袁伟民的晚年多了层争议的味道。有人说他耿直,敢揭老底儿;有人说他多此一举,破坏了体坛的和谐。不管咋说,这本书让他从低调的退休生活里又被拉回了公众视野。
除了跟何振梁的争论,袁伟民在足球上的表现也被不少人拿出来翻旧账。他1992年到1994年当中国足协主席那会儿,中国足球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甲A联赛刚起步,大家都盼着能有点突破。可袁伟民在这岗位上没干出啥大动静,足球还是老样子,没起色。后来中国足球每况愈下,有人就把他拉出来批,说他那时候不作为,没能给足球打下好基础。
其实这事儿得客观看。袁伟民是排球出身,对足球肯定没那么上手,加上那时候中国足球的体制问题根深蒂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扭转的。他在足协那两年,确实没啥大改革,但也不能全怪他。可舆论这东西不讲理,晚年的他还是得背上这口“黑锅”。
袁伟民事业上风光无限,可家庭生活却是个硬伤。他忙着带队、管理体育事业,家里的事基本顾不上。妻子郑沪英一个人拉扯儿子袁粒长大,吃了不少苦。袁粒小时候生病发烧,郑沪英抱着他去医院,连孩子爸的单位都说不上来,这事儿对袁伟民触动挺大。
退休后,他想弥补这些亏欠,多陪陪家人,做点家务啥的。可时间这东西错过了就没了,他跟儿子的关系始终有点隔阂。袁粒从国外回来过几次,想跟老爸拉近距离,可聊着聊着就跑题到比赛上了,感情上的交流还是少。袁伟民自己也知道,这辈子对家人亏得太多,晚年再怎么补也补不全。
袁伟民现在80多岁了,身体不算特别好,毕竟年轻时当运动员、教练留下了不少伤病。可他没闲着,每天坚持锻炼,写写书法,看看报纸,还老惦记着中国体育的事儿。2015年,何振梁去世,他还以老领导的身份送了花圈,俩人之前吵归吵,这时候也算放下了。
2020年,他在家过80岁生日,儿女陪着,挺温馨。虽说身体有点小毛病,但他心态还行,乐观得很。他的故事也一直在激励后来的排球人,大家都记得他那股不服输的劲儿。
袁伟民这一生,真是个大写的传奇。从苏州走出来的普通小子,到中国女排的“教父”,再到体育总局的掌舵人,他用自己的努力撑起了中国体育的一片天。可晚年生活,又让人觉得有点复杂。低调归低调,却躲不过争议;想弥补家人,又弥补不全;身体还行,心态也不错,可总有些遗憾挥之不去。
他不是完美的人,职业生涯有功有过,晚年生活也没那么光鲜。但这就是真实的人生,谁能没点瑕疵呢?袁伟民的故事告诉咱们,辉煌背后总有代价,成功从来不是白来的。他的名字会一直留在体育史里,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他都担得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