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入职时,师父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教育这个圈子也是一样,要么有关系,要么有能力。”
当时不以为然,工作五年后才明白:没背景的老师,最怕的不是起点低,而是觉醒太晚!
没背景的老师,一定要趁早觉醒!千万不要等、靠、要!
一、永远不要「等」
学生时代,我们习惯性地做一个听话的小孩——等老师布置任务,等老师喊我们回答问题,等家长给我答案。
到了工作中,也一直在 等机会、等伯乐、等公平。
我的同事就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
第一年,她刚来,领导下达的所有琐事都抢着干,从不拒绝,以为多做事,一定会得到的更多。
结果,她每天忙着做琐事,完全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成长;年终考核,优秀给了教学成绩突出的。
第三年,她来找我,和我吐槽,“为什么我这么努力,领导还是没发现我的才能?” 我和她说,“因为你没有真正展示自己的实力,别人不能替代的价值。要努力打造自己的稀缺性。”
第五年,前不久,考核优秀下来了。名单上依然没有她,反而给了“中层关系户”。她很失落地来问我,应该怎么做?
我和她说了四个字,“主动出击”。 这么多年过去了,她至今还在等。但现实是: 教育系统里,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
公开课有名额?主动申请!
课题项目?自己组队!和优秀的老师同行!
评优评先?提前准备好材料,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 在工作中,努力去做这三件事:
1.建立机会清单:把每学期可能的机会列出来,提前三个月准备。暑假就是做好的时机。
2.打造可视化成果:把公开课教案整理成论文、课题等,把班级管理经验数据化、文字化。
3.学会适度展示:在教研会上多发言,在公开场合适度展现专业能力。让别人看见你!
二、千万不要「靠」
你在学校出事了,第一时间谁解决?
你被家长责骂,甚至举报,第一时间谁解决?
以前,我们总以为靠得住学校,靠得住领导,靠得住政策,但现实让人唏嘘。
在教师大会上,领导常常说这句话,“上面规定不能印资料,一二年级不能考试,考试成绩等级制,不能告知家长, 如果你违规了,一切责任自己承担! ”
转头,领导又在分析教学成绩,指责那个老师教书成绩差。
身边有这样一位老教师,常常在办公室里说:
“这个优秀教师怎么不给我,领导应该看到我的付出!”
“这些政策应该照顾老教师一点。” 结果几年过去,职称没评上,专业没成长。没背景的老师,最不能指望的就是“应该”二字!
想要的自己争取,靠别人,永远得不到。
1.努力建立“三圈人脉”:
学科圈——和自己的同事、师父打好关系,认识学科教研员。
区域圈——每次外出培训,不仅仅是听内容,更多的是涨人脉。努力去结交外校的优秀教师。
发展圈——多认识校外专家。每一次外出培训,我都会主动加上专家的微信,万一以后想投稿也很方便。
2.掌握关键技能:
至少精通一项稀缺技能。在我们办公室,老教师居多,我主要是“技术专家”。所有老教师无法解决的问题,我都会主动帮忙解决。
3.打造“个人IP”:
在当下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都能拥有自己的slogan。可以通过公众号、短视频等展示专业见解。
三、不要指望「要」
“我教龄20年,工资还没新老师高。”
“家长都不尊重老教师了。”
“现在的评优标准不公平,年轻人都这么会写。” 你是否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但残酷现实是:教育系统正在淘汰巨婴型教师!
待遇?要和能力匹配!
地位?要靠专业赢得!
认可?要用成果证明!
没有背景的教师,你向领导“要”,什么都要不到,不如花时间在自己身上,用30%时间教学,30%时间专业成长,30%时间积累成果,10%的时间学会让自己开心、健康。
没关系的老师,千万不要用清高掩饰懒惰;不要用佛系逃避竞争;不要用公平安慰平庸。
关系决定起点,能力决定终点,抱怨是最差的备课,行动是最好的教案。
趁着假期,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用实力冲出重围!你在学校是否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欢迎评论区交流分享。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