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王艳琼

7月7日,台风“丹娜丝”在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后,一路北上,按预测路径显示,在靠近浙江沿海区域,还将来个120度大拐弯,或8日下午至夜里在浙江台州至福建福州一带沿海二次登陆,整体呈现“Z字型”路径。

台风“丹娜丝”不走寻常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或带来哪些影响?历史上影响我省的“奇葩”路径台风还有哪些?记者对话温州气象台专家了解。

气象专家解读台风“丹娜丝”路径

记者 王艳琼 摄

副热高压让“丹娜丝”两次拐弯

“上周,省内普遍晴热高温天气,温州最高气温达38℃,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州市气象台临灾预警科科长司波介绍,“丹娜丝”大拐弯和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有关。

4日至5日白天,在“丹娜丝”生成的初始阶段,路径主要受到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偏西风引导为主,路径呈现西北行,方向为广州沿海一带。

第一个大拐弯出现在5日夜间。随着副热带高压减弱,台风在其西侧的偏南风引导下,在台湾海峡内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了90度大拐弯。

气象专家解读台风“丹娜丝”路径

“丹娜丝”路径。图源温州台风网

7日凌晨前后,“丹娜丝”在台湾嘉义县沿海登陆后,强度减弱,向北偏东方向移动。预计8日上午,副热带高压增强,台风在其南侧的偏东风引导下,又会来个120度大拐弯,出现第二个大拐弯。

“不过,台风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回旋打转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走势。”司波介绍,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数值预报的发展和气象AI大模型的成熟,此次“奇葩”路径提早三天已经预测发现,最早7月2日,已经预测出第一个拐弯,7月5日预测出第二个拐弯。这也有助于提早部署开展防台工作。

“丹娜丝”不走寻常路带来持续降雨

随着路径走向,台风“丹娜丝”登陆后强度减弱,截至7日下午5时,减弱为热带风暴、风力9级,以每小时11 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风圈已经影响温州沿海一带。

由于“丹娜丝”在海上持续时间长,或带来持续降雨。温州气象台预计,7日夜里温州仍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8至9日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过程面雨量80-130毫米,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150-250毫米,个别400毫米以上。

气象专家解读台风“丹娜丝”路径

7月6日20时至7日14时,温州全市面雨量图。记者 王艳琼 摄

司波介绍,目前按照“丹娜丝”路径来看,温州北部地区如永嘉、乐清、洞头,或降雨影响较大,不排除全市降雨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气象预计“丹娜丝”二次登陆后,持续至7月10日,温州仍将有降雨影响,需注意防范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7月6日晚8时至7日下午5时,温州全市面雨量29.3毫米,县面雨量(毫米)前三分别为龙港、洞头、苍南,雨量最大站点出现在洞头。

历史上影响温州的“奇葩”路径台风有三个

台风“丹娜丝”的路径少见,司波回忆,历史上影响温州的台风中“Z字型”走向没有过。不过,其它“奇葩”路径的台风不少,至少有三个。

其中,1986年的“韦恩”、2001年的“百合”,走向更是错综复杂。“韦恩”像是“贪吃蛇”,路径之复杂,甚至可以拆成3个圆圈和1个数字“8”。“韦恩”曾一度在热带洋面上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其后再次“死而复生”发展成为台风。

气象专家解读台风“丹娜丝”路径

1986年的台风“韦恩”、2001年的台风“百合”路径。记者 王艳琼 摄

气象专家解读台风“丹娜丝”路径

2022年的台风“轩岚诺”路径。记者 王艳琼 摄

2001年的“百合”把人绕晕。生成以后,缓慢在台湾的北部海面原地转了一圈半后,在台湾宜兰附近登陆,肆虐了44个小时后又窜到台湾海峡,最后在广东惠来再次登陆。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曾四度增强及减弱,并三度急转弯穿过或逼近日本冲绳岛。

最近的一次影响温州的“奇葩”路径台风是2022年的“轩岚诺”,在台湾东南海域向北急转弯,呈现出独特的“V”字型的走势。

“不同台风走向带来的影响不一样,公众仍需关注预警预报信息,密切台风动向,提前做好防台风措施。”司波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