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提到清朝,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卖国行径了,以至于人们都忽略了清朝前中期的强大。如果你仔细研究会发现,清朝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我国封建主义制度下的最后一个帝制政权,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存在时间最长的朝代,区区不足几十万人口的满族竟能统治人口多达上亿的汉族人民和其他民族长达二百多年,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清朝地图

公元一六一六年,女真族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与明朝争夺天下。之所以选择后金作为国号,是因为他们是金朝女真族的后裔。,后金建立后,四处吞并周边势力,袭扰明朝边境,不断发展壮大。最终于一六四四年入关,成功取代明朝,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然而,少数民族毕竟有着人口不足的先天缺陷,面对有着近亿人口的汉族人民以及其他民族,清王朝为了能够稳定统治,确保王朝能够延续下去,制定和采取了许多的制度和方法。

努尔哈赤

设立汉蒙八旗制度

早在后金刚建立的时候,为了方便管理,努尔哈赤便为女真族设立了八旗制度。所谓八旗制度,就是将人口和军队按照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不同的旗帜区分开来,以此来编户入籍,每旗设旗主一人。

其中,镶黄旗最为尊贵,其成员大多是皇亲国戚或者和皇帝有血缘关系的人,由皇帝直接统领,因此,皇帝既是镶黄旗的旗主,又是整个八旗的统治者。后经发展又将镶黄旗、正黄旗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凌驾于其他五旗之上。

镶黄旗

而在夺取全国政权之后,清朝又仿照满八旗的形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设立了汉八旗和蒙八旗。旗主皆为臣服于清朝统治的汉族和蒙古族将领。

汉八旗和蒙八旗的设立,大大提高了清朝统治者管理其他民族的办事效率,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王朝的统治基础,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有百姓不服从满族统治的现象的发生。

而且设立汉八旗和蒙八旗,在维护政权基础的同时,还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到了康熙时期,满八旗早已变得腐化堕落,没有了昔日的骁勇。以至于吴三桂反清造反的时候,满八旗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以与之一战,还是依靠汉八旗和蒙八旗的军队,才平定了这场战争。

八旗制度

大力发展经济,给民众以富足的生活

我国古代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有着尤其重要的地位。纵观历朝历代的农民大起义,无一不是因为时局不稳,百姓饥寒交迫,吃不饱肚子,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才造的反。要是百姓都能富足,吃得饱,穿得暖,社会能够安定,中国农民就是最听话的顺民。

前明之所以灭亡,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注重民生,对于老百姓艰苦的生活现状视而不见。明朝末年,各种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频发,地里的作物产量低下,导致社会生产力和劳动力严重不足,老百姓吃不饱饭,很多人被活活饿死,人们为了活命不得不走上造反的道路。像李自成的大顺军,全都是由农民组成的。

清朝顺民

明朝灭亡的教训就在那里摆着,清朝统治者深谙这个道理,于是大力发展经济和农业。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是万事之本,只要经济搞好了,其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经济发达了社会自然就能安定。因此,清朝着力于发展经济,历任君主都勤勤恳恳,精于治理天下,为此,清朝还制定了近乎于苛刻的皇子培养制度,从小便培养未来继承人治理天下的能力。

而农业则是立国之本,只要让老百姓都能吃得饱饭,他们自然不会出现动乱。于是清朝大力发展农业,注重各种灾害的治理和防治。劝课农桑,积极推广高产作物,鼓励生产。每年的春天,皇帝还亲自以身作则去农田里劳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代君主的不懈努力,清朝出现了我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康乾盛世”。该盛世的出现,使民众的获得感有了保障,有力地维护了清朝的统治,稳定了社会安定,巩固了满人的统治基础。

康乾盛世

八股取士 以汉治汉 笼络地主士绅

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前车之鉴金朝和元朝的教训,注重缓和民族矛盾,尽量不去压榨和残害其他民族,反而着重提拔其中的优秀人才,以汉治汉。

早在皇太极时期,满族的统治者便意识到,要想彻底征服中原,仅仅依靠本族的力量远远不够,还得依靠被统治的对象——汉人的帮助才行。于是,皇太极对于投诚来的汉族官员大力提拔重用,每逢打仗时俘虏的汉族将领,他也是尽量劝降,为己所用。

皇太极

应该说,皇太极的做法收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如早期投靠清朝的李永芳,洪成畴,尚可喜,孔有德,耿仲明,吴三桂等人,后来皆成为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为清朝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夺取天下之后,清朝统治者还大力笼络汉人中的士族豪绅,许以高官厚禄或丰厚报酬,使其作为代理人,由他们来帮助自己管理土地和百姓。并且利用汉人传统的科举制来挖掘人才,提拔拉拢地主士绅。

清朝科举

科举制延续至清朝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其所考的内容较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而且性质和作用也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

科举制自明朝以来开始试考“八股文”,即历史上有名的“八股取士”。所谓“八股”,即考试内容全部围绕四书五经等经史子出题,对答的时候必须要引经据典,以古人的口气来答题,在这种严格体制的要求下,举子们的自由发挥被限制,无法发挥丰富的想法,为了逢迎主题,不得不写一些对清朝统治有益的话。

而且八股文所考的内容多是些陈篇旧章,或是些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时代。没有多大实用性,以此为题所考出的举子秀才等并不见得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所被录取的对象也大多是以地主世绅以及他们的孩子为主。

在这种体制下选出来的举子,自然而然成了满族在中国统治汉人的代理人,他们与满族一起,构成了最强大的利益集团,这是满清可以几十万人统治汉人上亿人的关键。

三藩之乱

“文字狱”,清朝的愚民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限制国民的思想,维系王朝的统治,清朝还大兴文字狱,这是一种与八股文相配套的愚民措施。文字狱其实也是自很早就已经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代。明朝时,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大兴文字狱,到了清朝时则愈演愈烈。所谓的文字狱,就是因为在文章中出现敏感词汇,而被过度解读或者被别有用心者借文章的内容故意陷害作者,而制造的冤案。

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文字狱实际上就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系统治,禁顾民众思想所推行的一种酷刑手段,有清一代因文字狱而被含冤抄家,问斩或诛九族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其中不乏如查嗣庭、胡中藻、庄延龙等学识渊博的官员。

剃发不剃头

应该说,文字狱确实帮助清朝维系了统治,成功限制了民众的思想,但这种做法还是有不弊端的。它限制了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文明的进步。

由于一味的墨守成规,导致清朝的思想文化严重落后,只能稳步于现状,无法向前发展,而与此同时,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已经悄然萌发,这也导致了清朝在国际上被西方反超,为后来清朝一直被西方侵略,只能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条约,埋下了伏笔。

文字狱

闭关锁国,国门紧闭

清朝的历代统治者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将任何国家和外国的东西放在眼里,总是以俯视的姿态来看待其他国家。

要说其中的代表应该就是乾隆皇帝了,18世纪末,英国使者马加尔尼奉英王之命率领使团访华,希望能够和大清国建立正常平等的商贸关系,然而,乾隆竟然说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之类的话来,语气中带着对英国的蔑视,由此可见,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信已经到了自负的程度。

乾隆接见马嘎尔尼使团

另一方面,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民族矛盾始终没有被彻底解决,反清势力此起彼伏,清朝也进行过多次镇压,许多人为此远渡重洋,去海外囤积实力。鉴于这种情况,清朝颁布了海禁政策,严禁人们出海。正是出于对民众出海凝聚抗清力量的恐惧,使得清朝统治者将国门紧闭。

闭关锁国的政策,一方面安定了王朝的统治,安定了社会局面,保障了清朝商贸不受外来势力冲击,并且成功抵御了当时正在兴起的殖民扩张运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清朝愈加的封闭,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致使许多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教育无法被传播进来,国民整体素质严重落后,导致了清朝后来一系列被侵略,被压迫事件的发生。

鸦片盛行的晚清

结语

满清统治者为维系统治所做的一系列努力,使得这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成功统治拥有上亿人口的其他民族的中国近二百七十多年,这期间也使得满族人口得到了发展。应该说,这是其政策的成功。然而,其中有一些做法,却是有利有弊,甚至是弊大于利的,如文字狱和闭关锁国。

第一次鸦片战争

从清朝统治者的角度来看,文字狱的设立,虽然保障了王朝的统治,但若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来看,它造成了大量人才的流失,在中国的文化史上是一场浩劫;而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影响则更为恶劣,它限制了中国的发展,阻碍了民族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发展史上迟滞不前,在世界民族之林中,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应该说,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