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可以快速部署能自动失效:90年代解放军装备的6种先进反步兵地雷

通过长达20年的技术积累,到90年代解放军地雷技术开始井喷,研发了大量现代化地雷。可惜,这些地雷中的反步兵地雷都生不逢时,受到国际公约的影响难以向国外出口。听萨沙说一说吧。

80年代,解放军研发了高达12款地雷,包括性能优秀的81式耐爆、84式非触发和85式反坦克地雷,还有多种反步兵地雷。

尤其厉害的是,解放军还成功研发了73式拖曳布雷车、74式火箭布雷车、79式火箭布雷车、84式火箭布雷车等,大大提高了布雷的效率。

整个80年代,是中美的蜜月期,中国从美国和欧洲引进了大量先进军事技术,也包括地雷方面。

在七八十年代,西方地雷技术有很大进步,完全脱离了二战地雷模式。

经过10多年的技术积累,到90年代,中国终于出现了地雷技术的井喷。地雷不是什么高科技武器,以中国的科研能力也不难搞定。

90年代,解放军陆续装备了多种现代化反步兵地雷。

不过,这些新式反步兵地雷,同样是生不逢时。

在90年代,各国都意识到反步兵地雷对于平民的巨大危害,开始试图全世界禁止使用这种武器。

其实,我国也被反步兵地雷整的很惨。

长达10年的中越战争,在中越边境遗留下大量地雷。

我国估算仅仅云南省境内就埋设了约130万余枚地雷、48万余枚(发)各类爆炸物,形成大小不等、断续分布的161个混乱雷场,面积约289平方公里。

仅仅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地,前后有5000多平民触雷致死致残,5万多亩良田被迫抛荒。一个小小的麻栗坡县,因触雷伤亡的有2000余人。

中国政府在1992年,1994年,2001年,2015年,2017年经过多次大规模扫雷,花费了无数财力物力,很多年轻工兵付出了生命代价,才清除了一部分地雷。

直到今天,排雷排了几十年,仍然有40万枚地雷、各种爆炸物10多万枚(发)埋在地下。

几十年的风吹雨打后,这50多万爆炸物大多极其不稳定,而且形成非常复杂的混合雷场。

一些地雷由于埋设时间太长,只要略微被触动就会爆炸,工兵排爆时非常危险。

排雷英雄杜富国就是因此失去了双眼和双手,年仅25岁。

这完全不是什么排雷技术问题,当时杜富国刚刚触碰到地雷(加重手榴弹改造的地雷)还没来得及拆除,它就直接爆炸。

这里的雷场还极为复杂,各种地雷混合在一起,一块土地里面可能埋有二三十种地雷。

工兵初期排雷时用金属探雷器探测,经过探测各种各样叫声不停,压根不知道地雷的具体位置。

后来工兵才发现,这不是金属探雷器出了故障,而是地下的地雷、改造手雷、改造炮弹实在太多,密密麻麻的挤在一起,就像一团乱麻。

当年埋设一枚地雷,只要花费人民币1到2元。曾有工兵排长直接将一筐筐的地雷从山坡上往下倒,等到下雨后泥水一冲,就自动埋好了地雷,极为方便。

而今天清除一枚地雷, 根据雷场复杂程度不同,少则花费数千元,多则上万元人民币。

这几十年在中越边境的排雷行动,政府不知道花费了多少钱。

这种情况,也不是中国一家独有。

最近几十年,几乎所有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地区,都留下了大量的地雷。

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为伊拉克留下了高达6000多平方公里的密集雷区。伊拉克从2003年推翻萨达姆政权后,就在国际援助下进行排雷,用了20年才清理了3000多平方公里的雷区,刚刚完成了一半。

中东很多国家境内都有大量地雷区,非洲战乱频频,地雷也到处肆虐。

根据联合国统计,非洲19个国家就埋设至少3700万枚地雷,平均每个国家埋设200万枚。

比如非洲国家安哥拉,国土埋设着900万枚地雷。安哥拉全国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因为地雷而被荒废,每200多人就有一个因为地雷受过伤。

非洲国家的地雷种类多样,但性能都比较好。大部分地雷可以使用几十年,甚至可以达到75年的极限时间。也就是说,一枚地雷埋到地下,可以威胁当地非洲居民整整三四代人。

以目前非洲国家的财力和技术力量,即便在国际援助下,排清这些地雷也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

让人惊讶的是,地雷问题可不是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欧洲南斯拉夫的内战,也在巴尔干地区留下众多地雷。即便战后在北约欧盟的大力支持下多次排雷,目前在波黑境内仍埋有8万余枚地雷,而克罗地亚境内则有3万余枚。

波黑排雷行动中心的资料显示,自1996年至2019年8月,共计有673人被地雷炸死,1769人因此受伤,至今国内仍有约54万人生活在地雷风险的区域里,而小国波黑只有300多万人口。

根据国际禁止地雷运动的《地雷监测》报告,2018年,地雷造成近7000人死亡或受伤。报告说,约71%的伤亡者是平民。

写到这里,萨沙想起了一件搞笑的事情。

当年萨沙去柬埔寨的暹粒旅游,当时车子开到一处野外小店吃午饭,司机和导游小哥下车午睡。萨沙闲着无聊,自己信步走进附近的树林里面瞎逛。

大概30分钟后,我就被满脸惊恐的导游小哥拖了回来:你胆子真大,这树林里面埋着很多地雷,我们当地人都不敢进去的。连这里的猴子,都被地雷炸断了腿。

萨沙恼羞成怒的回答:你他妈怎么不早说(导游小哥听不懂中国的脏话)!

这不是导游小哥胡说,在柬埔寨丛林中,有红色高棉埋下的600万到800万枚地雷。

鉴于反步兵地雷对于平民的危险太大,也对战后各国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国际社会有了一定的共识。

1997年9月17日,国际地雷大会在挪威奥斯陆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禁止使用、储存、生产和转让杀伤人员地雷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同年12月3日,121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的渥太华签署了这一公约,因此该公约又称《渥太华禁雷公约》。公约在得到45个国家批准后于1999年3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7年,已有155个国家签署了该公约,126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中国虽然同美国、俄罗斯、印度等大国一样不是该公约的缔约国,也不会彻底无视条约。

所以,整个90年代我国地雷的研发虽然出现井喷,但反步兵地雷均为解放军自用,不再像以往那样对外大量出口。

这些地雷很多还是现役武器,一些性能没有公开,也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萨沙只能大概的说一说。

GLD112型反步兵地雷

这是1992年装备的反步兵地雷,是一种圆柱形的塑料外壳地雷。

它的外形同大量使用的72式反步兵地雷很接近。

这种地雷的直径只有68毫米,高度是45毫米,同一个保温杯的盖子差不多大。

地雷的质量为250克,非常的轻便,装药却高达100克,72式装药不过45克。

GLD112型的装药是72式的两倍多,爆炸以后威力较大,可以保证炸断士兵的一条腿。

GLD112型几乎没有金属部件,主要部分都是塑料,很难被金属探雷器发现。

它采用新一代引信,可靠性更高,敏感性更好。

GLD112型是一种传统地雷,需要工兵进行手工部署,可以看作72式的升级产品。

GLD115型反步兵地雷

它在1994年装备解放军,性能同GLD112型大同小异。

GLD115型的长为71毫米,宽为53毫米,高为30毫米,总质量为98克。

地雷装有14克钝化太恩炸药,装药量虽小了很多,仍然可以导致士兵严重伤势。

GLD115型也是塑料外壳,采用现代化的电子压法引信。

既然性能相差不大,为什么要研发GLD115型?

GLD115型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采用抛撒布雷系统,进行快速批量部署。

它是快速部署地雷,不能像GLD112型由工兵进行手工部署。

GLD115型通常和反坦克地雷和其他型号反步兵地雷一起使用,通过抛撒布雷系统,在极短时间构成大面积的雷区。

地雷一旦抛撒出去以后,在30秒到180秒后就会自动解锁,处于战斗状态。

GLD115型的地雷可以设置自毁时间,最长272个小时就会自毁,168个小时就会失效。

这种性能是便于设置移动雷区,这才符合现代化作战的需要。

七八十年代的现代化战争告诉世界,敌人即便遇到大面积的雷区也不可能遭遇毁灭性损失。敌人无非花费一段时间,使用各种排雷工具就可以突破雷场,最多不过被迟滞几小时最多几天而已。

传统的固定雷区意义已经较小,反而可能将其中99%的威胁留给附近的平民。

所以,新一代地雷必须可以用机械甚至飞机快速部署,也可自动失效或者自毁。

一般几天后,地雷就会不再爆炸,可以重复使用,再次部署到其他地区形成雷区,也大大降低排雷的成本。

最近俄乌战争中,俄罗斯就部署了大量地雷。西方认为战后乌克兰需要花费10年时间和高达400亿美元,才能大体清除雷区。

GLD121型反步兵地雷

这是1996年装备解放军的地雷。

这种地雷比较冷门,是一种棒状金属地雷。

地雷底面直径28毫米,长度为158毫米,重量只有130克。

它不是传统的致伤塑料地雷,而是人员杀伤地雷。

GLD121型装有26克钝化太恩炸药,使用电子脉冲微动引信。

地雷部署后,会在设定的3到20分钟进入战斗状态。

此时从任何方向触动地雷,就会引起爆炸,金属外壳会炸裂成无数破片,杀伤附近的敌人。

GLD121型主要使用抛撒系统布雷,可以迅速形成混合雷区。

不过,GLD121型不算成熟地雷,它没有自毁功能。

一旦部署以后,它就处于战斗状态,必须通过工兵或者扫雷机器一一排除。

GLD125型反步兵地雷

GLD125型是解放军在1994年装备的一种地雷,是一种绊发杀伤地雷。

它仅有600克重量,装药为51克钝化黑索金炸药,外壳是塑料。

GLD125型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圆柱体地雷,底面直径52毫米,高度为97毫米。

它是用抛撒布雷系统快速布雷,特点是可以使用两根绊发线,一根长8米,一根长6米。

对于现代化雷场来说,绊发地雷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增加雷区的复杂性。

地雷爆炸以后,可以形成8米的杀伤半径,威力很大。

GLD125型可以自毁,最长可以维持272个小时,时间到了就会失效。

GLD132型反步兵跳雷

它是解放军1996年装备的一种地雷,是一种跳雷。

时至今日,跳雷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反步兵地雷,任何雷场中都可以看到。

GLD132型是圆柱体地雷,直径为100毫米,高度168毫米,重量比较大,有3公斤。

它装有105克TNT炸药,是金属外壳,一旦触发可以飞到0.4米高度爆炸。

GLD132型的杀伤半径为20米,威力非常大,可以对敌人进行面杀伤。

它可以采用压发和绊发引爆,只能由工兵手工部署。

GLD132型可以储存长达10年之久,是一种常备地雷。

GLD151型反步兵定向地雷

它在1996年装备解放军,是66式定向地雷的改进型。

今天各国步兵大量使用定向地雷防御,成为自动步枪、手榴弹、机枪一类的制式装备。

GLD151型的性能要先进了很多,接近了世界一流水平。

它的重量为10公斤,是长方形地雷。

地雷长86毫米,宽58毫米,厚度29毫米。

相比老式的66式定向地雷,GLD151型有很多技术上的进步。

66式比较容易受到干扰,中越战争曾有一个雷雨夜,一个闪电就引爆了3枚定向地雷。

GLD151型对于炮火、烟尘和电磁波都有抗干扰能力,不太可能将其意外引爆。

同时,它的威力更大,在50米内具有射穿6毫米钢板的穿透力,每平方米至少有2片弹片。

即便到了120米,它也能射穿25毫米松木板。

在50米距离,GLD151型有很强的杀伤步兵能力,还可以炸毁敌人车辆甚至轻型装甲车。

有意思的是,GLD151型也有自毁能力,最常12天就可以失效,大大减轻了排雷的负担。

由于解放军从90年代以后没有打过仗,以上反步兵地雷均没有实战记录。

同时,受到国际条约的限制,这些地雷也无法大量向国外出口,总之就是战绩基本为0。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