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期货再现“史诗级”逼空,这一次是铜。

本周周初开始,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价格快速上涨,5月14日23:50,美国交易时段,纽约铜七月合约出现逼空行情,价格接近历史高点。长江有色数据显示,至5月15日,纽约铜已达到每磅5.1775美元(每吨11414美元)的历史新高,过去一周上涨了14%,今年以来暴涨28%。

洛阳钼业(603993.SH)旗下从事金属贸易业务的全资子公司IXM亦被卷入,据报道为空头之一,消息影响下5月16日洛阳钼业股价跌超5%。当天深夜,洛阳钼业发布澄清公告称,IXM不做单纯投机交易,IXM从事的交易是跨市、跨期、跨品种等对冲和套利交易策略,风险完全可控。

逼空风暴中,下一步洛阳钼业如何解局?

巨头深夜紧急回应,供给偏紧与交割受限致使逼空发酵

针对旗下贸易公司身陷纽约期铜“逼空旋涡”一事,5月16日深夜,洛阳钼业在公告中表示,IXM对金属贸易进行了100%的对冲,以降低其商业活动中的价格风险。IXM 根据其全球实货贸易的需要,利用全球各主要金属交易所的衍生品合约严格管理商品价格风险,与公司自产铜的实现价值并无直接关联,不会影响公司自产铜的销售价格。

洛阳钼业进而表示,截至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一切正常,整体流动性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对未来铜价持积极乐观态度, 2024年年初至今未开展自产铜产品战略套保业务。

从洛阳钼业财报看,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为879.7亿,流动比率为1.643倍,其中账上的货币资金为311.4亿元。

所谓逼空,即逼迫空方买入,这一术语来源于期货。逼空行情下,多头认为市场上可进行交割的货源稀缺,利用资金优势不断增加仓位,逼迫空头在没有足够的货进行交割的情况下,以较高价格平仓离场。这一逼仓方式的基础为现货的相对有限性和资金的相对无限性。

此轮纽约铜逼空何以成势?东证衍生品研究院产业咨询高级分析师吴奇翀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基本面上铜矿供给偏紧,金属供给风险上升,为交易逼空提供了基础。交易层面,4月13日英美对俄制裁禁止俄铜进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及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交易环境,导致交割品种受限,同时COMEX铜交割名单中无中国铜企品牌,现货交割流通受限,双重因素致使交割受限。此外,当前COMEX库存处于历史低位,限制了空头的价格控制能力。

就目前此次逼空局势进展,吴奇翀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本周三和周四出现了大量的减仓,成交量逐步下降,周三价格微涨可以理解为有部分空头平仓离场,周四价格出现下跌,即多方同样出现平仓离场的情况,逼空压力略有缓解。

在吴奇翀看来,对于空头而言,后续能选择的措施一是等待大空头认输平仓离场,逼空结束,价格回归常态;二是等待铜资源输入,以缓解北美地区供需紧张无多余库存进行交割的问题。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有市场传闻称,IXM与另一空头托克集团正在收购铜现货运往美国。

有色金属期货行业上一次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的逼空为2022年伦镍事件。当年3月,伦敦金属交易所镍期货价格在短期内快速上涨,导致中国不锈钢巨头青山控股集团重仓所持LME 镍期货空单可能产生数十亿美元亏损。为应对上述市场情形,LME紧急暂停镍交易,并宣布2022年3月8日零点之后镍期货交易全部无效,同时允许延期交割,并对镍交易规则进行了调整。事后,LME遭数家多头起诉。

吴奇翀认为,伦镍事件与此次纽约铜相似性并不高。就基本面而言,伦镍事件导火索是地缘政治危机下的价格波动扩大,而纽约铜逼空前铜矿供给偏紧局势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在交易层面上,伦镍事件发生时存在大量暴露的空头头寸,场外交易风险向场内溢出,交易合约流动性的下降使彼时的空头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和风险。此外,伦镍事件时地缘政治危机使市场焦躁不安,多次市场传言的出现也火上浇油。

铜供给缺口预计将持续,中国矿企持续增储

“逼空事件的发生在部分层面上折射出市场对于供给趋紧的预期,如果供需预期不存在,多头很难统一交易层面上的市场共识,逼空自然难以发生。”吴奇翀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从当前角度来看,基本面对铜价形成托底支撑,铜价预计在短期内依然保持强劲走势。

铜供应偏紧是此次纽约铜逼空事件得以发生的重要背景。贝壳财经记者关注到,包括洛阳钼业在内,数家中国矿企在铜产量创下新高的同时持续增储。

紫金矿业(601899.SH)今年1月宣布,公司2023年矿产铜产量达到101万吨,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唯一矿产铜产量破百万吨大关的矿企,挺进全球前五。5月16日,紫金矿业进而披露了未来五年(至2028年)主要矿产品产量规划,其中规划矿产铜产量2025年达到122万吨,2028年达到150万至160万吨。

洛阳钼业2023年铜产量为41.95万吨,同比增长超50%。公司对今年的表现则更为乐观,称旗下两大铜矿TFM和KFM均将进入满负荷生产,公司将进入全球前十大铜生产商之列。

在铜资源领域,我国的供需不平衡较为明显。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已探明铜矿资源储量10亿吨,主要分布在智利、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刚果(金)等国家,五大资源国控制了全球约 57%的铜矿资源量。中国储量4100万吨,仅占全球4%,却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约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

“增加矿产资源的储备、提高国际议价权和保障矿产资源安全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政策导向,企业进行增储,既是对于业务拓展和行情变动的判断,也是国家政策指引和支持的结果。”吴奇翀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新能源、经济复苏等因素共同推动铜需求向上,但是从供给端来说,矿山开发和投资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铜矿供给方面扰动已成常态,铜的供给缺口预计将持续。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朱玥怡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付春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