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
为什么巴基斯坦转用中国的战斗机
8
0
近七日浏览最多
最新文章
这两天看到网上的军迷网友们还在争论印巴空战,巴基斯坦究竟用没用“A射B导”。之前我曾经说过一句,“A射B导”这种东西非必要的时候不会使用,为什么?能用简单的办法杀掉对方,干嘛用复杂的?就像手里明明有枪,一枪就能打死对手,完全没必要挥着大刀去肉搏。那么如果不用“A射B导”,使用PL-15攻击目标,这个过程应该是什么样子?做一个大概的描述。
首先把发射距离设定在180公里,假设PL-15和对方目标接近的相对速度是3倍音速,我想比较贴合实际,意味着每秒一公里。这180秒如果刨掉最后一段,导弹火控雷达开机后的时间,剩下大概是一百五六十秒。而发射完PL-15之后,歼-10C应该是一个亚音速的状态,假如说这时的速度是每小时720公里,每秒也就是0.2公里,150秒的时间,它可以飞出30公里,所以说在导弹发射后,到导弹自导头开机的这一段时间,发射机大概飞出去的距离也就是30到50公里,换句话来说,双方飞机的相对距离还有100多公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使用是没有问题的。
可能有人会说,缩短到100多公里,是不是进入了对方的机载火控雷达的有效搜索和跟踪范围内?接下来对方是不是也可以发射导弹了?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有这种可能性,但是我看讨论这个问题的人普遍的都忘了一个东西,那就是2018年十二届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一款机载火控雷达。
回忆一下,那一届珠海航展首次展出了KLJ-7A火控雷达,而当时展出的雷达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是三正面状态,除了一个向前的主相控阵天线之外,侧面还有两相控阵天线,形成了三阵面天线,还有一个状态阵面依然只有一个,但是在天线的后面加了一套机械扫描的装置,形成了相扫加机扫的模式。
无论是三阵面还是相扫加机扫,实际上都是为了扩大雷达有效的工作,三面相控阵雷达,通常情况下有效的工作扇面是正负60度,也就是沿轴线左右各60度,整个120度的扇面。如果仅仅是以这样的一个扇面工作的话,歼-10C发射完导弹之后的状态和我前面的计算就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使用了相扫加机扫或者三阵面天线会是什么样?按照当时航展上公布的信息,相扫加机扫的模式,有效的工作扇面可以增加到正负100度。也就是说工作扇面是200度了,这个扇面已经达成了越肩的效果。
而三阵面天线就更夸张了。三阵面天线的有效工作范围是正负各150度,也就是以机头为中心,左右各150度,整个300度的扇面都处于它的有效的工作范围内。 300度大家想一想已经和360度很接近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工作方式,实际上载机在发射完导弹之后,可以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机动的。也就是说我不必继续朝着目标方向飞,向左右各转90度,那么我的火控雷达依然可以正常的锁定和跟踪对方。从理论上来说,如果三阵面的天线的话,这就不只是转 90度了,理论上可以转接近150度了,
当时新闻媒体的报道,专业人士的分析和行展的介绍当中,把这种状态用了一个新词叫做“敏捷脱离”,有了这种“敏捷脱离”,不用“A射B导”,即使歼-10C自己发射PL-15导弹,自己完成PL导弹的引导,从它的飞行轨迹来看,对方依然无法发现歼-10C,更谈不上对歼-10C实施导弹攻击了。讲这些不是要否定“A射B导”,我前面已经说过,我的观点是,通常情况下,只要自己独立能完成的活,没有必要搞得更复杂。“A射B导”如果使用一定是在必要条件下非必要不会轻易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