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奇怪的情况正在台湾岛上发生。
很多人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矛盾。你要是问他们,想不想和大陆统一,绝大多数人会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说不想。但你要是再问他们,那是不是就干脆自己独立出去,又有差不多一半的人,同样会马上摇头说不行。
这就让人看不懂了。既不想归拢到一块儿过日子,又不敢自立门户单过,那就只能卡在中间,不上不下。这种“卡在中间”的状态,就是现在岛上很多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他们给这种想法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维持现状”。
听起来好像是挺稳妥、挺有道理的一个选择。但问题是,这种“维持现状”的想法,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土里长出来的?都不是。它是在过去几十年里,被人一步一步,精心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这件事情,要从很久以前说起。大概三十多年前,台湾的政策开始出现大的变动。其中影响最深、最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对学校里课本的修改。这件事不是一天完成的,而是经过了李登辉、陈水扁,再到蔡英文这好几代人的持续推动。
他们做的事情,核心只有一件:
把课本里关于“中国”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拿掉。
以前的课本,会讲中国的历史,讲中华的文化,孩子们学的是,自己的根在大陆,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可后来,这些内容被换掉了。他们管这个叫“本土化”教育,听着是更爱台湾的意思,但实际上,是把两岸的文化血脉给切断了。
修改后的新课本,把中国历史变成了“外国史”,就好像在读一本邻居家的故事书。把大陆直接叫做“中国”,听起来就像在说一个和自己没啥关系的国家。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台湾年轻人,一代接着一代,他们脑子里对大陆的印象,不再是那个血脉相连的故土,而是一个从政治人物嘴里说出来的、从电视新闻里看到的,遥远又有点吓人的地方。
当他们从小接受的知识就是这样的时候,你再跑去问他们想不想统一,他们自然会感到抗拒。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统一”这个词,意味着被一个“外国”吞并,这当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那个让人吃惊的数字就出现了。
台湾知名评论员邱毅曾经明确地指出过一个民调数据,这个数据把岛内的真实情况扒得干干净净:
超过九成的台湾人,明确表示反对统一。
这个数字背后,就是几十年“去中国化”教育的结果。这不是什么“民意觉醒”,更像是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思想改造工程”所结出的果实。
但更有意思的是另一组数据。
就在这种几乎人人“反统”的大环境下,却有另外一个数字顽强地存在着:
将近一半的台湾人,同样明确表示反对“台独”。
这就回到了我们开头说的那个矛盾点。一边是坚决不愿统一,另一边又是坚决不敢独立。这两股力量互相拉扯,就把大多数人固定在了“维持现状”这个不上不下的位置上。
“维持现状”这四个字,最早是马英九时期国民党提出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的核心。它给这种模糊的状态,找到了一个听起来最安全、最能让大家接受的说法。
可问题在于,这个世界不是静止不动的。“现状”根本不可能被“维持”住。
大陆这边,完成统一的目标和决心,一年比一年清晰和坚定。而民进党那边,搞“去中国化”的小动作也从来没有停过,正在加速把台湾往“独立”的方向推。
这就好比一艘船停在两条水流的交汇处,一条水流拼命把它往东拉,另一条水流又使劲把它往西拽。这艘船不可能永远停在原地,它最终的结局,只会被其中一股更强大的水流带走。
所谓的“维持现状”,根本不是什么安全地带,它更像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锅。很多台湾人觉得待在锅里很舒服,既不用面对统一的“压力”,也不用承担“台独”的风险。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锅里的水温,正在被“台独”势力一点一点地调高。长期处在这种模棱两可的环境里,人们对统一的话题会越来越疏远,甚至觉得谈论统一就是不合时宜的,是有问题的。这种思想上的悄悄滑坡,才是最危险的。它会让整个台湾社会,离统一的道路越漂越远。
有些人天真地以为,统一是一件可以讨价还价的买卖,甚至说出“等大多数台湾人都同意了,我们再来谈统一”这样的话。
这种想法,是把一件大是大非的国家主权问题,当成了可以投票表决的普通议题。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实”。这个事实,写在了联合国2758号决议里,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公开承认。在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这件事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更不可能看一部分人的脸色行事。
反对统一的人多,不代表统一这件事就不对;支持统一的人少,也不代表统一这件事就做不成。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岛内这种普遍“反统”的民意,并不是台湾未来的最终走向,它只是过去几十年特定政治环境下人为操弄的结果。人的想法,是会变的。
一旦统一成为现实,那些阻碍两岸交流的信息高墙就会倒塌。当台湾民众能够亲眼看到一个真实的大陆,而不是课本里那个被歪曲、被丑化的形象时,他们的看法和情感自然会发生改变。
他们会发现,大陆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发展、有着浓浓人情味的地方。这种亲身感受和真实连接,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管用。统一从来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
那个“九成反统”的数据看起来吓人,但它并不是一座翻不过去的大山。真正难对付的,不是旗帜鲜明的敌人,而是那些声称自己“中立”、主张“维持现状”的模糊思想。
那些嘴上说着“不搞台独”,却对修改课本、操弄媒体等行为视而不见的政客,他们才是问题真正的根源。他们用“维持现状”这块遮羞布,掩盖了自己正在为“软性台独”铺路的事实。
统一是历史的必经之路。岛内多数人希望维持现状,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现实难题。但我们不可能等到所有人都点头同意之后,才去完成这件必须完成的事。
很多时候,道理是需要先看到事实,才能想明白的。只有先实现了统一,在一个稳定和持续治理的环境下,通过长时间的交流和教化,才能让岛内的民众真正明白,只有统一,台湾才有长久安稳的日子和未来的发展。这一点,香港和澳门的今天,就是最好的证明。
尤其是在当前中美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大背景下,统一这件事虽然复杂,但时间不等人。我们不能再被动地等待,看那些“台独”分子为了自己的政治私利,会把台湾带向何等危险的境地。
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