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条 聊热点#

本文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这是熊猫贝贝的第3240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国内养老金的一个最新消息动向:

2025年最新的基本养老金涨幅调整情况,正式公布了。

7月10日,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2025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见图

这是很多退休人员最关心的问题。

涨多少?谁能多拿?标准怎么算?

……种种问题,都成为最近不少利益关联的群体,在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这个消息不是小事,国内基本上主流的官媒和头部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进行的发布: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见图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见图

很多退休群体在关心自己到手的养老金变化的同时,其实这个最新的消息,折射出来的一些变化信号,更值得重视。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继续上调2%”这个最新消息的详细解读和梳理,结合国内养老金几个现实情况,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深入挖掘养老金这次最新调整所释放出来的关键信号和对应本质,并对后续国内养老金制度的可能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阅读提示: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本号已在全网平台进行了关联认证和内容实时查重检测。如有未经明确允许的抄袭搬运情况,必将追究。)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5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总体上调2%,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7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整体上调2%。

门道,就在这个2%里面,这里展开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

按照官方的通告,此次国内养老金的调整继续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与适当倾斜相结合的调整办法,重点是向养老金水平较低群体倾斜。

可能有读者看不懂这个原则具体是什么意思,这里简单解释一下这个政策。

首先要明白这三个原则的含义,

第一种定额调整(阳光普照奖),就是定个金额,退休的大家都涨一样多;

第二种挂钩调整(多缴多得奖),这个一般是跟缴费年限、所缴养老金水平挂钩。简单来说就是你交的时间越长,之前交的钱越多,养老金上调得就会越多;

第三种适当倾斜(特别关怀奖)。这个公告里面有说明,就是对于高龄老人,艰苦边远地区的老人啊,适当的多涨点。

算笔账就明白了。

就说隔壁75岁的王大爷,工龄30年,现在一个月拿3000块。他能涨多少呢?

假设“阳光普照奖”是50块,工龄每年给3块(30年就是90块),养老金水平挂钩涨20块,再加上他是高龄老人,“特别关怀奖”拿20块。

总共是:50 + 90 + 20 + 20 = 180块。

180块对于3000块来说,涨幅是6%!远比那2%高得多。

再看另一位67岁的李阿姨,她工龄25年,现在一个月拿9000块。

她能涨:50块(阳光普照)+ 75块(工龄挂钩)+ 40块(养老金水平挂钩)= 165块。

165块对于9000块来说,涨幅是1.83%,反而还不到2%。

所以该说不说,网上很多人直接按1万基数得出每个月多拿200,1千块每个月多拿20,实际上还是不够理解养老金政策而陷入的误区。


总的来说,养老金上涨对于退休群体都是好事,特别是在当下国内无风险资产(就以10年期国债为例)的平均收益率都基本在2%以下的现实背景下,从2%的涨幅界定来看,是能充分体现国家对于养老保障的态度和力度的,这没有什么争议。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从对比中挖掘变局信号:怎么看养老金上涨幅度创下新低对应的国家态度?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压力现实变化,持续成为备受舆论关注的一个热点领域。

中国的养老金是三轨制的,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的、企业的、城乡居民的: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网络

三轨之间的差距很明显,城乡居民的每个月只有二百多,而机关事业单位的有大几千。

现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和企业的已经合并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了,这次上调2%的就是这个。

但看一年的涨幅变化没有意义,要结合过往的数据一起来看。

客观来说,国内养老金这个涨幅确实降得挺快的,当然也有利于调整分配。

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其实可以看作是国家对宏观经济管理中,对于货币通胀的一个重要观察窗口。

从国际数据来看。OECD国家2024年平均养老金增幅约为2.3%。

日本为1.9%。德国2.1%。美国1.6%(COLA调整)。

中国本次2%的调整。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但我国覆盖面更广。总量更大。保障力度持续提升。

近年来,中国国内的养老金涨幅降低已经是共识了,近几年的涨幅每年都在降,从2015年的10%,降到2020年的5%,然后是4.5%、4%、3.8%,2024年是3%,最后是今年的2%: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网络

关键就在这个2%的涨幅,客观来说,是很有魄力的。

这个2%的调整幅度是和国内经济实际情况直接挂钩的,基本上每年的调整幅度是要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也就是加粗的蓝线在黑线下方: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对应到个体,行业,城市的不同,可能不会有明显的感觉,但是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这是非常重要的均衡调节手段。

涨幅只有2%并不意味着真的只有2%,因为具体怎么涨是地方来定的,2%只是中央定的总体的调整幅度。

每年的实际涨幅基本上和调整幅度一致,但2015-2018年的增速明显高于调整幅度,也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WIND

从这个最新的2%来看,国家结合经济现实情况,针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调整的意图和态度,非常清晰。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讨论:从养老金增长率的变化出发,接下来,该怎么看?


结合当下国内经济的现实情况来看,其实趋势面的判断并不困难:

一方面地方的卖地收入少了很多,另一个方面中央也一直在强调“过紧日子”,养老金涨幅越来越慢是很明确的趋势了。

说实话,中国最近这几年的养老金涨幅,确实有点踩刹车的意思。

2015年之前都是10%的涨幅,到了2019年还能涨5%,2025年就只剩2%了。

一句话,地主家也没余粮了。

前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大河有水小河满,养老金自然涨得快。

现在经济踩着刹车,哪儿都需要钱,养老金待遇就别想着能够走出独立的行情了。

过去涨得多,很多问题就被盖住了。

现在涨得少了,甚至未来可能不涨了,那些关于“公平”的裂痕,就藏不住了。

最大的裂痕是什么?直接一点,就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已经到了不能忽视影响的程度了:

的养老金池子,现在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交钱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

这和我们的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我国62年出生人口2464万,一直到75年的2108万,这是第一波大的中式婴儿潮;

76到80年稍低,但基本也在1800万;

81年重回2000万,一直到97年。其中87到89年都在2400万左右;

62年以后的生育高峰意味着,如果按60岁退休,意味着从2022年开始,每年都会有2000万以上的人口退休,而每年现在去世(退出退休)的人口大概是1000万。

也就是每年中国的退休人口新增是1000万,一直得持续10年以上。

当然,这个老龄化加速度其实未来这10年最高,而在未来会慢慢降低,也不是因为退休的人少了,而是去世的人变多了,当人口负增长达到顶峰,就老龄化的加速度也就触顶。

但也不要想着加速度触顶就没事了,这意味中国这个国家,正式抵达了深度老龄化的高原。

从之前国家发布的人口统计数字已经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势。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人口最多的年龄段在46~59岁之间,有约3.5亿人,其中5千多万女性已经退休。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网络

这相当于未来15年内将有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人员步入老年人行列。

而同时期,每年进入劳动力行列的人口却要减少约100万。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数据:国家统计局

人口老龄化叠加少子化的双重困境,这一增一减之间,将给养老金的余额带来极大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19年4月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20-2050》,该报告指出,

在19年,在不考虑中央调剂的前提下,已经有16个省份出现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

而如果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养老金结余将在27年达到峰值,约6.99万亿元;

随后迅速下降,约在35年耗尽结余。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网络

在19年已是2.6个劳动力供养一个离退休人员;按现在的生育率,2050年时大概1.7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

千万别觉得2035年很远,今年离2035年和2013年是一样的。

这还是在七普以前所做的估算。

要知道,七普得到的一个基本结论,就是人口结构老化的速度要比以往的认识要严峻得多。

尽管类似数据未再继续披露,但一定是更加不乐观的。

总的来说,就是制度设计跟不上经济现实变化的节奏了。

所以,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必然的结果。

延迟退休,以及加强督促企业履行五险一金的义务,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后续,养老金年度整张进一步收窄是必然的:不远的未来,可能就只有1%的水平了,和存款利率差不多,养老金的池子靠利息就可以覆盖每年的涨幅了。

新的平衡没有实现以前,养老金涨幅只会越来越少。

这和个体意愿一点关系都没有,这就是经济规律决定的必然趋势。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基于对2025年国内养老金发放的这个最新调整动向梳理和讨论,能得出哪些结论和启发?


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对应的逻辑和趋势,该说的也说到位了,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 首先来说,养老金增幅对应的数值,要看作是对国内经济体感和货币增量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从这个逻辑出发,那么对于国内经济环境的紧缩现实,就应该有进一步的体会和认知了吧?

  • 其次,虽然2025年养老金只上涨2%,对于退休人员都是好事,对于当下还在上班工作的所有人,可能就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好事了。

养老金上涨,从经济维度的逻辑,直接意味着当下工作群体的社保基数又要上调,拿到手的工资又得少一些。

从这个维度来看,国内社保和养老的这套制度(现收现付),随着人口结构的进一步变化,大概率后续是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度调整的。

任何经济模式,一旦入不敷出,不进行改革调整,就势必无法持续存在的。

  • 然后,对于当下依然身处工作岗位的群体而言,对于未来国内养老这件事,不是需要,而是必然应该有所思路和认知上的调整了。

如果没有体制身份,没有国资背景,那么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个体和家庭而言,未来的养老,想要不降低生活品质,那么必然需要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进行规划和储备。

这个观点就不多展开了,任何时代,等靠要的懒惰思维都是要被现实捶打教育以后才会改变的。

  • 最后一点,2025年的养老金涨幅,是2005年以来涨幅最低的一年。

但是按趋势预计2025年的涨幅不会是最低那年。

一个有意思的数据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的社保和就业支出从2018年约2.7万亿元,增至2023年约3.9万亿元,五年间增加约1.2万亿元。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养老支出增加了6400亿元。

说白了,就是那大约10%的体制内群体,他们拿走了财政补贴的大头,甚至超过了一半。

这里说的可不是资金池里攒下的钱怎么分,而是实实在在的财政补贴。

老百姓其实也不奢望基本养老金资金池分配能有多公平,但至少在用税收来支撑的补贴部分,总得讲究个公平合理吧。

二次分配还能加剧财富结构扭曲的,这可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制度现实。


这个现实,是值得国家层面去重视和进行调整的一个课题了,有些东西,是不能用“时间换空间”来解决,甚至缓和的。


以上,就是对2025年最新公布的年度养老金最新调整动向,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分析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为何可看作利好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头条账号@熊猫贝贝小可爱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