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法之名》中,大佬遍地走,人均厅局级。作为全剧的主角,洪亮的身边尽是各种级别的领导干部。
政法委严立诚、岳父杜旭东、检察长张放,这些都是副部级的高官,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老领导兰景茗是实权的副厅级,老同学李人骏正走在副厅级的路上。许言午是市公安局局长,郑雅萍是省检察院的主任,乔振兴是市检察院的主任,柳韵是掌管开发区的正处级干部。

洪亮环视了四周,仿佛只有自己还是入职多年、原地踏步。所以,难怪他会产生辞职的想法。毕竟,与李人骏、乔振兴相比,在职场的赛道上,大家起点相同、同时开跑,谁料,洪亮分分钟就被人套圈了。
在指导小组解散之后,洪亮又一次把辞职报告摆在了检察长张放的面前。按照惯例,在洪亮离职前,作为领导的张放,要与他进行一次谈话。
既然是已经决定要离职,洪亮也就没有了顾忌,他对着张检说了一肚子掏心掏肺的话。其中,有一段话他是这样说的,“进十一部以来,一个朋友没交下来,这属于个人人品问题。我调到咱们省院,年头也不算太短,我进来就是孙专委带着我,走了好几个部门,就这几年才到的十一部。”

洪亮的这段话,虽然是回忆自己在省院的经历,却也无意间道出了他官场生涯十八年原地踏步的真相——在十一部,洪亮一个朋友也没有交到。
作为十一部的检察官,洪亮的工作本就是刀刃向内、查处职务犯罪。特殊的工作性质,必然会惹人不快、触人霉头。何况,洪亮又是个讲原则、有底线的人,因此,在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就像问询王春祥的过程中,他就被家属抵触,承受着郑雅萍等人的误解。
不过,这不是洪亮18年来不升职的原因。毕竟,洪亮调进省院年头不短,曾在多个部门工作过,并不是一开始就钉死在十一部的位子。
在官场上,有许多人原地踏步,是因为他们在一把手面前露脸的机会少,导致存在感不强、印象分不高。但是,洪亮却完全不同,他工作热情高、专业能力强,在省院内部也是少有的红人。

事实上,洪亮铁面无私的性格,才是他仕途坎坷、职场蹉跎的重要原因。洪亮专业能力很强,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却并不够圆滑。对老同学李人骏,他一言不合就开怼;对于领导孙专委和张检,他二话不说就反驳。
洪亮这样的直肠子属性,必然不会令人感到讨喜。
无独有偶,在《人民的名义》中曾经有过一位二十多年的老处级干部易学习。当时,汉东省委的一众大佬说到易学习的遭遇时,曾经有过一句经典台词,“现在的官场是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洪亮与易学习一样,都是任劳任怨、不跑不送,所以才会成为官场升职的绝缘体。

朝中有人好做官,背靠大树好乘凉。无论是海东省,还是汉东省,无论是洪亮,还是易学习,只要人在官场,就需要政治资源和背景人脉。
和出身草根、毫无背景的易学习不同,洪亮并不缺少政治资源的加持。他的岳父江旭东是汉东省政法系统的老领导,曾经在东平市和海东省长期负责政法工作。
将门无犬子,官家无白丁。洪亮背靠着岳父这棵大树,为什么却还是与升职加薪套餐始终无缘呢?
或许,是江旭东注重名声、爱惜羽毛。毕竟,从他的视角来看,洪亮是自己的女婿,举荐提拔洪亮容易给人留下任人唯亲的口实。所以,越是和他亲近的人,他越不好出面举荐、选拔任用。羽绒服脏了还可以洗,但羽毛脏了就不好洗了。

讽刺的是,江旭东恰恰不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否则,他就不会轻易答应兰景茗,在万海案的事情上求情。既然江旭东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也不害怕累及名声,为何偏偏对洪亮的仕途不管不问呢?
在剧中,有一处细节值得注意。洪亮与岳父江旭东的任职区域有着高度的重合。在江旭东任职东平的时候,洪亮恰巧也在东平;江旭东升职调任省里,洪亮也几乎同时来到了省里。
洪亮的仕途轨迹,明显是江旭东的有意为之。从江旭东干预万海案的行为来看,他必然也是幕后的黑手之一,钱权交易、徇私枉法是大概率事件。
江旭东深知洪亮的性格和人品,所以才会有意地打压女婿的仕途,堵死了他上升的通道。毕竟,以洪亮的脾气秉性,一旦升了职、掌了权,必然会挥舞着法律的利剑,破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

为了避免女婿查岳父的可能,江旭东这才为洪亮的仕途盖上了封印,也彻底锁死了他的上限。
洪亮的仕途,始于东平市,终于江旭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