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83年春,太原迎泽公园的北门忽然变得空荡。

有些人注意到了,有些人没在意。

那两只立了二十多年的铁鸟——不见了。

不留痕迹。

没有公告,没有栏杆,连个遮挡布也没挂。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有人问工作人员:“雁呢?”对方只是摆摆手:“搬走了,维修。”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更奇怪的是,直到今天,没人能说清,它们到底去哪儿了。

可这事儿要真往前追,不是从1983年开始的。

得从更早说起——1613年,明朝万历四十一年。

那年,刘一佺刚调任汾州知府,走马上任半月,便碰上一桩难题。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知府大人,石雁地那边,有人看风水看上了。

报信的是个老里正,说这话的时候神色不安。

石雁地是子夏山北麓的一块高地,风水先生都说这地方“地脉旺”,是凤凰栖息之所。

问题是,这块地被一位藩王盯上了。

说白了,是想借风水搞事。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刘一佺没吭声,回到衙门,把门一关,坐了一夜。

第二天,他下令铸造一对铁凤凰,镇住“地气”。

没人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这决定的分量不轻——那时候铸铁不是件小事,光是工匠就请了十几位,模具打了三轮,连铁砂都从平遥运来的。

一年后,两只高一米五、底座三层浮雕龙凤的铁鸟立在了汾阳城北墙上。

喙朝南,尾翘起,眼对着子夏山。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没人敢靠近。

就连立雁那天,天降细雨,全城百姓自发围在城墙下,鸦雀无声。

这不是鸟,是镇物。”老一辈人后来常这么说。

这对铁雁,站了两百多年。

风吹雨打,锈蚀斑斑,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时,已经破得不成样子。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有些地方甚至露了壳。

那年,汾州知府岳公样决定重铸。

岳知府是个讲究人。

他亲自派人去平遥,找到了“合张家砂院”的老铁匠,名叫净揽。

匠人一看雁身,皱着眉头说:“这得翻模回炉,十天十夜不歇才成。”最后那对新铁雁重铸完毕,底座上刻字清晰:“大清嘉庆二十一年六月吉日铸造。”落款就是净揽。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从那以后,又过了一百多年。

铁雁就站在那儿,谁也不动它。

直到1958年。

那年,太原刚建成迎泽公园。

是山西第一座现代化公共绿地,有湖有亭子有假山,就是觉得少了点“镇物”。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有领导一拍脑袋——“汾阳不是有对镇城铁鸟么?”于是两辆卡车开到了汾阳北门。

老工人回忆:“那天人特多,雁身用帆布包了三层,用吊机拉上车。

没人敢吭声。”也没人敢问为啥。

只说“调去太原展览”。

雁走了。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汾阳人站在城墙下,谁都没说话。

那一刻,有人叹了口气:“这一去,怕是回不来了。

后来雁到了太原,摆在公园北门,立了二十多年。

孩子骑它背上拍照,老人靠它抽烟,婚纱照也常围着它拍——像是成了城市的一部分。

可1980年代初,它们没了。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就像从来没出现过。

一开始说是“维修”,再后来就没人回应了。

去问公园,没人知道;问市博物馆,说没接收;查档案,没有调拨记录。

就这么没了。

汾阳那边炸了锅。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有人写信、有人举报、有人上访。

但都没能翻出个水花。

官方始终一句话:“暂无进一步资料。

这事儿就这么悬着,直到2002年。

那年,汾阳中学接待了一批外国学者。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其中有两位来自美国卡尔顿大学,原本是做教学交流的。

参观校史馆时,无意翻到一张老照片。

黑白的,拍摄时间是1933年。

照片上,铁双雁清晰可见,喙前翘、尾巴斜立,底座浮雕依旧清晰。

这张照片成了关键证据。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第二年,卡尔顿大学档案馆把原片寄回,还附了封信:“照片出自1933年出版的《汾州》杂志,未做修改。

汾阳市文物局立刻启动重铸程序。

不是,是复原。

目标是——按1933年照片还原原貌。

难度不小。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明清铸铁讲究的是“生熟铁比例”,一旦不对,成品就会裂。

试验了三个月才调好配比。

模具没了,得靠照片和老人口述回推尺寸。

有人找到平遥“张家砂院”的旧址,门匾还在写着个“净”字。

村民说:“净家早搬走了,我爷爷那会儿还借过他们七斤火砂,说是打凤喙用的。

铁双雁何时归?40年未破迎泽大街文物被盗大案,当视为晋人之辱

技术团队重建模具,用三维建模反复比对。

老匠人一句话提醒了大家:“雁不是装饰,是镇物,头得仰着,尾巴得翘。

从2003年到2010年,团队七年换了六版方案,模型毁了四个,谁都不敢含糊。

2010年11月,新铁双雁重新立于汾阳北城墙。

没有剪彩、没有仪式,底座前只立一块铭文:“2010年重铸”。

老一辈人站在墙下看了很久。

有人说:“像极了。

可问题仍没解开。

原来的那对,去哪了?网上流传很多版本,有人说被盗,有人说被销毁,还有匿名文章提到“可能藏在太原某库房”,但没人能拿出证据。

山西省博物馆如今展出的是2010年重铸版。

展牌写得清清楚楚:“依据1933年《汾州》影像复原。

孩子们参观时,有的会问:“那对飞去太原的鸟,还能回来吗?

没人回答。

参考资料:

李根扬,《山西文物大观》,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张志勇,《平遥匠人记》,中国工艺出版社,2015年。

Carlston College Archive,《The Fen Prefecture Project》,Carlston University Press,1933年。

山西省汾阳市文化局编,《汾阳文物志(1950—2010)》,内部资料,2013年。

林鸿志,《中国古代风水与地方政治》,中华书局,2010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