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的一天,应该是俄罗斯海军历史上,最为悲痛的一天。那时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正在位于巴伦支海距离北莫尔斯克市175公里的海域进行军事演习,然而潜艇内的118人却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全部遇难,而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也沉没海底。


       这是一场非常严重的灾难性事件,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全球各国都深感遗憾,后人将此次事故称作“库尔斯克”事件。那么究竟当时发生了什么?为何救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呢?
       冷战时期美国的航母发展迅速,战斗力和威力都不容小觑,而它随时有可能深入苏联领海,这对苏联海军造成了很大威胁。
       于是攻击美国海军航母、保卫自己的领海安全不受美国的严重威胁,成为苏联海军的重要战略使命。
       “航母终结者”
       ,也算是攻击型核潜艇。


       1994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第一次下水,第二年一月份便投入现役,现在看来建造时间实在过短,也许当时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因此埋下了隐患。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属于949A型潜艇,949A型潜艇是949型潜艇的第二代,在它的基础上艇体被加长了11米,还增大了尾舵,所以外形看上去要更庞大一些。
       949型潜艇的问题在于噪声较大,因此二代949A型增加了很多降噪设施,更新了技术,噪音更小了。
       除此之外,相比949型,949A型还增加了一个舱室,改善了艇上武器和设备。
       949A型的排水量增加到了1600吨,可以说是保留949A型全部优点和特点的同时改善了不足,在噪音问题,排水量,内部环境,武器以及相关设备等各方面都进行了优化。


       前面有提到库尔斯克号就是为对付美国的航母威胁而设计的,所以它的主要使命就是在靠近苏联的海域之中,在最大射程之内攻击以美国海军为首的敌方航母作战编队。
       同时,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还承担着保护苏联海军其他核潜艇以及常规潜艇的责任。
       由于美国航母非常强大,所以库尔斯克号也必须拥有非常多的作战方式用来攻击敌方的航母以及一些有威胁的舰船,它的作战方式包括在作战阵地设埋伏、长距离追击和精准攻击等。
       对于一些近距离的攻击目标,主要用鱼雷来攻击。而在面对远距离目标时则需要用到3M-45
       “花岗岩”
       反舰导弹,这种导弹既可以单发,也可以几枚齐射,这样威力更大,射程也更远。
       1992年,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制造计划正式开工,1994年5月份第一次下水,第二年元月俄罗斯北方舰队正式将其纳入麾下。


       1990年代中期,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困难,政府支付的海军军费一降再降,军费的紧缩严重打击了北方舰队受军费紧缩,甚至阻碍了它的日常训练。
       当时有很多艘潜艇都被搁置在巴伦支海畔,其中就包括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一直到1999年,库尔斯克号才因为成功完成了一次到地中海的侦查任务崭露头角而获得重用,当时的任务内容就是在科索沃战争中监视美国海军的第六舰队。
       虽然从建造到开始服役时间极短,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却拥有着极强的攻击力,装有
       “花岗岩”
       导弹发射装置的同时还配备着水面导弹发射装置。
       其中的
       “花岗岩”
       巡航导弹威力非常大,它的射程可以达到550公里,飞行速度也极快,达到了是声速的一倍半。


       库尔斯克号可以装载二十四枚“花岗岩”导弹,俄罗斯海军还巧妙地采用了混合制导系统,要知道在当时的世界上很难找到与之匹敌的武器。
       可惜的是,这样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多久,2000年8月12日,库尔斯克号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发生爆炸,这艘“航母终结者”由此沉没。
       让人悲痛的是,艇上有107名乘员和11名高级将领以及助手,一共118人,无一幸免,全部遇难。
       库尔斯克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沉没是全球历史上第二大伤亡人数超过一百的大灾难,也是俄罗斯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潜艇事故。
       事故发生后,除了震惊与悲痛,人们也非常好奇库尔斯克事件发生的原因,为什么那样强大的核潜艇会发生这样的灾难?
       俄罗斯官方立即打捞沉没的核潜艇遗骸并进行了调查,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进行了猜测。


       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是因碰撞而沉没的,
       俄罗斯海军曾提出库尔斯克号曾和外国潜艇发生相撞,事发当日在巴伦支海上除了库尔斯克号,在监视俄罗斯海军演习的至少还有两艘北约潜艇,但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确切证据支持。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事故原因是触礁,
       毕竟因为触礁和撞山导致的核潜艇事故历史上并不在少数。千奇百怪的说法层出不穷,讨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不久以后,官方就给出了最有信服力的解释。当时一些具有权威的北欧科学家监测了两次爆炸过程中在巴伦支海域由爆炸而形成的地震波,当时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并比对了两次地震波的波形,结果发现,两次波形几乎没有区别。
       这次发现将真相推到了我们面前,它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可以以此断定——
       第一次爆炸并没有炸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潜艇的外面坚固的外壳,但第一次爆炸的鱼雷一定引发了一场大火,而这场大火引爆了其它的鱼雷,这才发生了第二次更大的爆炸,从而产生了这场灾难。
       前面有提到,库尔斯克号在进行短距离攻击时通常使用55型或65型鱼雷。事故发生后,专家对库尔斯克号鱼雷和发射管的爆炸碎片进行了研究。
       专家发现碎片上面均有和鱼雷从中间爆炸会产生的相同的痕迹——扭曲和被高热破坏的痕迹。
       研究者们对比了爆炸产生的地震描记线,又精确计算计算鱼雷推进系统的爆炸能量,结果发现二者高度重合。


       不仅如此,研究者们还发现爆炸点就在一处关键的焊接处,因此我们不难推测出,
       鱼雷爆炸是因为过氧化氢从鱼雷中泄露产生化学反应导致爆炸,而过氧化氢泄露的原因就是不良焊接导致的。
       库尔斯克使用的65型鱼雷以煤油为动力,水中没有空气,需要燃烧高浓度的过氧化氢来提供氧气,而过氧化氢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成氧和蒸汽。
       当鱼雷中的过氧化氢泄露,体积会在一瞬间增加5千倍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发生了爆炸,此次鱼雷爆炸事件就是这样引起的。
       鱼雷爆炸是初次爆炸,后来又引起了整个潜艇的第二次爆炸,直接使潜艇118名人员全部遇害,失去逃生机会,而救援行动更是起不到一丝作用。


       2000年8月的灾难成了很多人心中永远的痛,2001年8月12日,俄罗斯海军在巴伦支海为库尔斯克号举办沉没一周年祭奠活动,潜艇打捞活动也开始全面展开。
       后来的很多年,仍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在以他们的方式表达着哀悼之情。库尔斯克事件十周年之际,也就是2010年8月12日,很多人来到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只为给遇难官兵纪念碑献上花圈表达沉痛的哀悼。
       据统计,继1963年4月10号美国‘长尾鲨’级核潜艇事故导致129人遇难后,库尔斯克号事件是历史上第二大遇难人数过百的潜艇事故。
       全球十大核潜艇事故中有一半出自俄罗斯,这样的数据绝不可能是巧合,一桩桩灾难也为俄罗斯海军敲响了警钟——海军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核潜艇也曾经发生过让人痛心的事故,2003年,威海渔民在捕鱼过程中无意间发现了我们已经出事的361号潜艇。后来经过相关部门的仔细调查,配合专业人士的分析,官方梳理并发布了事情的总体经过。
       361号潜艇在4月16日当天结束训练任务,海军战士们在返回威海基地途中发现电量不够,于是启动柴油发电机给潜艇充电。
       由于操作不当,海军战士忘记打开进气阀,这就导致导致柴油机在运转的时候,潜艇内部的氧气在一瞬间被大量吸走。
       短短两分钟,潜艇内部的氧气就被消耗完了,而我们的361号潜艇中的70多位海军战士窒息而亡,时间太短,甚至没有给他们留下反应和逃生的机会。


       361号潜艇事故发生后,全国人民都感到万分悲痛,尤其是中国海军部队。可是事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事故发生第二次。
       于是我们国家加大了保障潜艇安全的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在潜艇制造中更是愈加精益求精,不允许一丝一毫的差错,减少潜艇可能出现的故障,保障潜艇出行以及所有海军战士的安全。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在进行深刻反思后大大增加了潜艇操作训练力度,提高中国海军的整体素质,进一步避免类似因为操作不当而发生的灾难。
       灾难令人心痛,而中国海军面对事故的态度却令人赞赏,最重要的便是反思,改正,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技术,避免以后再发生同样的事故,生命安全永远应该摆在第一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