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安陵容哭上了热搜,弄得观众们在十多年后突然对曾经的安小鸟心生怜悯。

不过,大家心疼的并不是那个《甄嬛传》里的角色,而是带着妈妈上了综艺的安陵容饰演者陶昕然

节目中有一段特别能戳中观众共情点。

为了奖励女儿画画认真,陶昕然带着妈妈和女儿一起去超市挑选礼物,女儿说想要乐高,姥姥却二话不说拿起了一本习题册。

后来,姥姥又有好多次打击女儿对玩具的热爱,弄得小朋友最后整个人都闷闷不乐。

这时候,陶昕然毅然地选择站在了母亲的“对立面”,她温柔地看着女儿说:“你喜欢最重要。”

大概是因为自己小时候淋过雨,所以长大后就想为自己的女儿撑伞。

陶昕然从小受到的打击和否定,以至于她在将近40岁的年纪,提起小时候挨打的经历还是会流下眼泪。

她不甘心、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表现得不错,却还是要挨那一顿胖揍,为什么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就是换不来母亲的一句夸赞。

而她此刻对于女儿的疼爱、包容和鼓励,让网友们纷纷感慨:原来陶昕然是把女儿当成自己重新养了一遍。

大家也终于理解,为什么陶昕然能把安陵容的自卑敏感、阴郁深沉演得恰如其分了。

因为她的成长经历,那些来自原生家庭的打压,不也和安小鸟有着某种相似吗?

年少不懂安陵容,再看已是剧中人

陶昕然和妈妈参加的这档新综艺,是芒果刚刚开播的《是女儿是妈妈》

节目组请来了四组明星母女,通过一段朝夕相处的旅居生活,来观察她们的相处模式。

赵晓棠和妈妈其乐融融、欧阳娜娜和欧阳妮妮完全跟妈妈处成了姐妹、王珞丹和妈妈也是斗嘴中带着爱意。

前三对母女都处处透露着一种不属于普通家庭的松弛和和谐,观众们只是叉着腰看乐子。

唯独到了陶昕然这对母女,先导片刚一播出,自我介绍还没说两句,她和妈妈、甚至是弹幕中的网友,就都哭成了一片。

无论是她和母亲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还是隐隐存在的对抗性,都让观众们深感共鸣。

她们不够有综艺性、也不会互相抛梗制造话题,但是这种照镜子式的代入感,才是千千万万对中式母女的典型相处方式。

正如陶昕然所说,她的妈妈是一个强势、泼辣、甚至有些独断专行的妈妈。

她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打。

陶昕然小时候考了98分,妈妈怪她另外两分是粗心丢掉的,打了一顿;

她考了全班第四名,妈妈怪她没有进入前三,又是一顿打。

看得网友们是又心疼又诧异,她又不是考试垫底或者上课调皮,她已经做得很好了,还是免不了一顿打。

该不会她妈妈看完《甄嬛传》会问她怎么没演女一号吧?

一心认同打压式教育的陶昕然妈妈,对于自己的外孙女依然是一样严格。

而发誓绝不用母亲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女儿的陶昕然,坚定地选择了另一条育儿道路。

她同意女儿包榴莲馅的饺子,包容她的奔溃大哭,她稳稳地接住了女儿一切情绪,尽她所能让女儿感受到背靠妈妈的踏实。

因为她明白,童年时期经历的那些痛苦会对人造成多么深远的烙印。

她曾经选择了用一种很残忍的方式去惩罚母亲对她造成的伤害。

在出演《甄嬛传》成名后,很多人希望妈妈分享育儿经验,陶昕然冷冰冰地对妈妈说:“我成为今天的我,是因为我自己,不是因为你教育的成功。”

她很后悔说出了这句话,但是也无法对儿时的经历释怀。

她恨母亲的否定和打压几乎摧毁了自己的童年,又心疼她这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

这种情绪的拉扯,也成了横亘在她和母亲之间的一道深沟,难以迈过,也无法视而不见。

而这样的情绪拉扯、隐形对抗关系,也同样存在千千万万中式家庭之间。

一生被嫌弃的东亚“安陵容”们

从“扫兴的父母”上了热搜,再到“重新养育自己”成了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

这几年舆论场中但凡出现关于亲子关系的讨论,“东亚家庭”都是那个槽点最多、又与大家羁绊最深的话题。

挖酱曾经写过那些在扫兴中长大的孩子,她们的人生经历和陶昕然如出一辙。

得了三等奖学金以后,兴冲冲地发给爸妈,却被批评为什么没得到第一名。

仿佛也看到了平行宇宙中的另一个陶昕然。考第四名的时候会因为没进前三挨打,拿到了三等奖以后也会因为不是第一名被指责。

还有网友偶然拍摄下的一对母女关于成绩的激烈对话。

女儿愤愤不平地对妈妈说:“我考得好的时候,你说题很简单,我考得不好的时候,你说我水平不行。”

妈妈丝毫不顾及女儿的感受,在大街上直接喊道:“我跟你说你本身就很差!”

再回看这个视频,难以想象女孩此刻的心痛,也仿佛对陶昕然的经历有了具象的感受。

这熟悉的“打压式教育”,也是无数东亚小孩共有的青春。

如果只是对学习成绩要求严格,那么至少在你离开校园的那一刻就会得到释放。

但是东亚父母的压迫感是无孔不入、经久不息的。

曾经有一对华裔母女的对话火遍了全网。

女儿去了美国,被很多人夸就算皮肤黝黑也好看。当她把这一切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露出了非常不屑的表情:“你是个美女?”

当女儿追问妈妈为什么不相信自己是个美女,妈妈说:“从小就不喜欢你的嘴唇…内心里就认为你是个小丑。”

作为孩子,我们并不是真的想要争一个美女的称号,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偏爱。

而一生高高在上的东亚家长,似乎并不明白。

对儿女容貌的评判、审视和控制,始终是家长们的特权。

有女孩在成年以后染了紫色的头发,被妈妈说是“小姐”、是不正经的人。

女孩哭诉着母亲不该这样看待自己的亲生女儿,而妈妈也说出了经典咏流传的那句:“我是妈妈才会跟你这样说呀。”

千疮百孔的东亚儿女们,不仅发明了一系列以“有什么好玩的”、“养了个白眼狼”为代表的《父母扫兴词典》,她们还摸索出了独属于东亚家庭的规则怪谈——

家人都很友好,但是不能拒绝他们的要求;

饭菜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吃饭暂停;

无论家人做出什么行为,都是出于爱你…

在这套自洽又矛盾的规则怪谈之中,东亚家庭的伤痛和裂痕统统隐藏或是隐忍了。

就像陶昕然和妈妈,在自我介绍的环节就哭作了一团,却打动了很多人。

她们明明还没有表达什么,却已经让观众们感到了共情。

亲密无间的母女关系是松弛的、容错率高的;

而产生了裂痕的母女关系,则是紧绷的、小心翼翼的。

内心涌动着太多想要说的话、太多的委屈,但是真正被挤出身体的只有眼泪。

受伤的孩子,长大后成了撑伞的人

这世界上也不是没有不扫兴的家长。

伊能静的儿子恩利,很长一段时间都因为“异装穿着”占据着热搜。

有人批评他不男不女,篡改性别简直颠覆三观。

但是爸爸庾澄庆表示只要儿子喜欢万事ok。

妈妈伊能静也说出了那句被网友们裱在心中的金句:“性别是中性的,性别是流动的,恩利在我这里是得到全然支持的。”

在父母全心全意支持下长大的小孩恩利,也表现出了相当的松弛和自由。

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他用精彩的表达和自信的谈吐,让所有人终于看到,在爱里长出的勇气是多么的迷人。

同时,这个让人艳羡的正面案例,也换来了网友们的万字血书,求求伊能静来给东亚父母上一堂育儿课。

现实世界中,伊能静这样的妈妈不可多得,但陶昕然的妈妈却很常有。

细心的观众发现,陶昕然的妈妈名叫陶跃娣。

和无数个招娣、盼娣一样,她也有着一段并不如意的青春吗?我们无从得知。

而千千万万个女性也正是这样,在自己的人生中习得经验,然后再传递给她们的女儿和家庭。

她们的理念或许陈旧,但也是因为她身处时代和环境的局限性,并不全是她的错。

这世界上有多少扫兴的父母,就有多少成年之后重新养育自己的儿女。

十几年前我们看《甄嬛传》,对安陵容恨得牙痒痒,真希望她早点灰飞烟灭。

但是当这部经典作品被不断咂摸、一代观众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理解了安陵容。因为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一个被家庭、被时代所累的普通女性。

她的敏感、破碎,她卑微的不配得感,是家庭造就的悲剧,也是时代造就的悲剧。于是在今天,我们希望安陵容能有个好的结局。

其实伊能静的原生家庭也并不理想。

小的时候,父亲因为她的出生又多了一个女儿,于是负气离家出走,以至于妈妈常年来都把这些伤痛归咎于她的出现。

后来,又经历了养父母虐待、姐夫家暴、投奔继父、替父还债…伊能静的青春写满了字字血泪。

但是,在她成为妈妈以后,她选择为孩子遮挡这世上所有的风雨。

父母都是第一次当父母,但是她们也已经当过了一次孩子。

所以陶昕然和伊能静,都变成了为儿女撑伞的那个人。

从被打压、到重塑自我价值、再到在儿女的身上重新养育一遍自己。陶昕然和伊能静,都用自己的人生完成了一次女性之间最小单元的救赎。

在节目中,陶昕然对妈妈说,父母跟孩子之间是一场战争,父母赢了是悲剧,孩子赢了是喜剧,“感谢你让我赢了”

而孩子的赢,也不意味着父母就是输家。

当我们不再追求满分父母或是满分小孩的时候,或许就是亲子关系真正和解的那一天。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